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程思潮总是对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产生着巨大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呼唤课程研究国际化的同时,也在着力强化课程研究的本土化。这既是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也是课程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无论是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还是本土化,都需要以对西方课程思潮的系统而准确地把握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化"的前提和依据。而课程实践的创新性变革,也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潮的真实存在及  相似文献   

2.
学术动态     
《课程.教材.教法》2012,(8):106+111+123
研究课程思潮的现实意义——评《西方课程思潮研究》研究课程思潮,是研究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李臣之教授牵头的研究课题"西方课程思潮嬗变及其启示",历时近10年的合作研究,于2011年完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西方课程思潮研究》。这本专著的作者进行了近10年的系统"课程理论研究",几乎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同步。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课程研究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特点在课程领域独树一帜 ,其从社会性别入手所开创的课程研究新视野 ,以及所宣扬的反实证主义、反男性霸权、关注女性经验、倡导平等对话等方法论思想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女性主义课程研究 ,源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70年代初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思潮在学术界各领域掀起的一场“性别革命”。其主旨在于揭示西方传统学术中的性别偏见和男性中心的假设 ,将被忽略和排斥的女性经验有形化、合理化 ,并以性别化理解的方式重新诠释现有知识框架和社会现象。在把女性主义理论引入课程…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后现代教育思潮的不断冲击,我国在建构课程理论时吸取了很多国外课程理论精华,其中新型课程观的形成受到了西方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而幼儿园课程作为整个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课程观、知识观、课程基本要素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同时,后现代课程观在影响之余,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带来了挑战:课程多元化带来挑战,课程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师教学及师幼关系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5.
美国课程史研究最早是作为传统教育史的次领域而萌芽的,秉持传统教育史的进步史观、重视史料、编年体叙写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课程领域的转向和修正教育史学的兴起,促使课程史研究开始思考与教育史的关系,并自觉寻求课程历史的理论解释。20世纪90年代,在后现代、后结构思潮和课程研究“理解范式”的影响下,课程史研究走向多元理论解释的路径。应从课程史与课程理论内在关联的角度,充分认识课程史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走向课程理解:西方课程理论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 30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 ,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对课程符号进行理解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 ,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
罗建军 《现代语文》2008,(2):123-124
综观西方20世纪的文学批评理论,语言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批评家基于不同的语言观促成了许多文学批评流派的起点和终点.然而,由于文学批评自身的拓展,特别是20世纪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演变和1960年代起后结构主义等批评思潮的勃兴,文学研究开始走向"文化研究", "语境"问题成为了文学批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的学术思潮,它在国外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且在近期影响到了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一思潮虽然一再强调其研究方法的"中立性"和"科学性",但是,从它的研究的主题观点、研究的主体、研究的范式及其实际影响等方面来看,明显具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因而,笔者认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取向,处理好与西方"马克思学"和"马克思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斯拉特瑞课程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文明的弊端日益暴露,已经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人类开始深刻的反思。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反理性主义的鲜活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时代步伐相一致,针对现代主义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很好地与时代的趋势相合拍,教育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课程理论。美国从70年代开始,课程研究领域致力于用新的理论视角和价值理念理解课程的本质,出现了众多的课程流派。斯拉特瑞的课程理论就属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中较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深层生态学是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一种新的范型.它继承和发展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的一些重要思想,又借鉴现代人类中心论的一些观念,积极推动西方的环境保护从浅生态学运动的水平,走向深层生态学运动的新境界.它主张"自然界的多样性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创立了两个"最高规范""自我实现"和"生物中心主义的平等".以自己独特的理论方式揭示的一些合理的现代环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繁杂、概念多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理解这些复杂的课程问题是当前课程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借用谱系学这一认识论新成果,对西方课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课程理论和观点进行话语分析,提出了三种基本的课程理论谱系:"职能课程"谱系、"理性课程"谱系和"经验课程"谱系。它们是课程理论发展的母体,孕育了众多的课程理论流派。课程谱系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课程发展的源与流,有助于形成理解课程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是评价在课程领域的应用。它既有一般意义的评价所具有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任务。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课程评价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重视,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与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及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归纳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与我国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反恩传统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局限,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关联性,指出了我国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一是科学技术异化使个人主体性丧失,二是经济危机使个人对自己的命运产生困惑,三是极权社会使个人变得"渺小",等等.从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以及研究和辨析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思潮具有的现实价值等方面对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从"移植"国外到本土探索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每一次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和更替都有着价值取向在引导.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的诞生起,人本主义思潮就已渗透到教育领域,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本主义思潮在全世界重新盛行,就成为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种价值取向,影响着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中也总会体现着人本价值取向的影子,并且这种人本价值取向会反作用于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6.
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西方"马克思学"研究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早中期,第二阶段从1989年前后直至9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则从2000年至今.各个阶段都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每一阶段独特的理论特征,在更深层面上也表明了国内西方马克思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式、历史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借鉴西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 Piager)的学说奠定了西方建构主义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发起的建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是西方建构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学习借鉴西方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正确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对于我们确立现代课程观念,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自觉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主张"运用市场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学术思潮.其中的一些观点或见解,对于我们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全新的课题,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课程史在西方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萌芽、奠基和多元发展三个阶段。目前课程史已经形成八种以上的研究路径,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克利伯德的关注利益冲突的课程思想史、坦纳夫妇的关注主流思潮的课程思想史和古德森的关注具体科目演进的学校科目社会史三种路径。通过这些研究路径的确立,课程史研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可以界定的内涵,但同时也存在课程史学科发展的"元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20.
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不断探寻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西方文化演变的深层动因。受此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文学也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之声,蕴含着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内涵。人文传统和思潮流派是西方文学史发展演变中深度关联的本原性元素,因此,任何情况下的西方文学史课堂教学与教材编写的"创新"与"改革",都必须对人文传统和思潮流派的关系作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