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2.
钟海燕  朱储炼 《华章》2007,2(6):142-143
<红楼梦>体现了对传统父权制文化的批判与颠覆.但作者是承载着数千年父权制历史文化心理重负的男性作家,从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笔者对父权制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存在着无意识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李婧 《华章》2011,(13)
本文将从三毛的三个创作阶段,参照台湾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从心理学及女性视角深入分析三毛流浪行为的心理诱因、行为外化、以及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4.
师陀在他的《果园城记》中,自觉地表现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小说中表现出对女性与自然同一性的关注,批判了父权制文化下女性"他者化"的现象,展示出女性自我觉醒的受挫,企图构建一种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新型和谐关系,呈现出作家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时刻想着农村,想着农民,想着农民的利益。这是赵树理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铸就了赵树理的人格,也是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获得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又是一个悲剧,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悲剧结局离开了人世。酿成赵树理人生悲剧的原因,时代和社会是一个重要方面,但赵树理个人性格更是主要方面。赵树理的性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诚实、善良、吃苦、厚道、随遇而安、不图回报、乐于付出,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因素。从文化意义上理解,20世纪是东方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开放性文化逐步融化的时期,而赵树理性格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外来开放性文化的渗透比较缓慢,这就形成了他人生悲剧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茨威格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不经意间也表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思想。但茨威格终究是受父权制影响较深的男性作家,对他来说,女性依然是他观望的对象,是"他者",女性依然是失语的。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可从作品中看到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在以父权制观念为核心的菲勒斯中心文化下,所谓的女性形象只是为纳入菲勒斯中心文化的编码而编造的,是男性依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突围菲勒斯中心文化束缚、抗拒男权视阈下的歪曲想象,表现女性自身的本真状态、真实处境和文化建构所需要的女性形象,只能由女性作家自己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因其文学活动而名扬解放区内外,成为共产党及平民百姓公推的文艺标兵。关于赵树理文学话语在当时的空前火热,说法很多。文章认为,除了政治因素,赵树理文学文本的特殊性以及它与受众的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考察的方面。总的看来,受众与主导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将赵树理文学话语推到了他文学活动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0.
天鹅处女型故事在中国这一男权社会里广泛流传,其必然负载浓厚的男权文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从创作心理看,这些故事是传统中国社会男性的家庭生活理想与性的需求的一种表达。二、从社会变迁包含的文化层面看,这类故事体现了从母权制转向父权制时期女子的抗拒心态与女性主体地位的逐步丧失。三、从话语体系上看,这类故事体现了男权话语下女性的被物化与失语。本文试图从这些角度破解大量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在中国得以产生、流传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11.
查尔斯·狄更斯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以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广阔的生活为背景,以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及阶级的审美要求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完美女性形象。与英国传统文学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强调外表美丽以及品质高贵等大不相同的是,狄更斯心目中的这些完美的"天使"主要以质朴、柔弱以及顺从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女性代表着时尚。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性爱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及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主要记录了"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行,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作为我国第一位教育家,孔子因独特的人格魅力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为魅力型教师提供了三大参照系:勤勉不懈的为学态度;达观向上的道德情操;别具一格的教人之法。  相似文献   

14.
围绕言情小说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射影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言情小说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射影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理想心理、虐情心理。在此基础上,分析言情小说易对青年女性产生心理射影的因素主要有:男女性别的差异、女性意识凸显的叙事模式、女性性权力的提高体现。此外,研究还得出了这种心理射影主要通过厂商的生产、传播和青年女性阅读者的消费、接受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女性阅读强调性别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基本点在于主张以女性中心的眼光去看世界,看文学。女性阅读使我们发现,文学创作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男权意识和性别歧视现象,许多文本反映出男性创作者陈腐落后的妇女观;即使在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文本创作中,女性生活的真相也未能得到真实的表达;而传统文学批评实际上是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女性阅读面对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现实,具有鲜明的颠覆性和批判性,充分体现着试图在文学中解构男性中心传统、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苏童是以写红粉生活著称的,但他却有别于其他作家。他把文本之根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历史土壤中,其女性人物远离"现代意义"的思想和生活,背负着无理性的历史文化负担。苏童以敏锐的视角,深入女性隐秘的内心,在独辟的审美想像空间里,描绘出一幅幅残缺幽暗的红粉生活图案。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塑造了复杂的女性形象,其女性观集赞美与批判于一体。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文化心理有关。这种矛盾性不仅导致其女性观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其小说美学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沈从文以城乡互为视角来结构小说,矛盾的女性观使他对乡村的赞美是矛盾的,作品的张力使他在批评都市时的态度是犹豫的,这也造成了他小说叙事维度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18.
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为例,详细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态:华兹华斯的诗是朴素的,不追求新奇,不喜夸张,重视细节的真实,惯于写小人物和微贱的田园生活;而郭沫若的诗,气势如大江狂澜,情境离奇,把“奇人、奇事、奇境”推向极致,感情放纵到了扼杀诗真和诗美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新作<最甜的梦>是又一部关注当代社会和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通过这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剖析莱辛后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并深入地探讨莱辛这部新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Doris Lessing is a productive British female writer,and also she is the eleventh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Many of her works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same theme—the growth of women and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Her short story the Other Woman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n this theme.This essay mainly employs the feminist criticism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ose further to probe the awak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