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97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第一副院长赵汝蘅。记者:作为中国的舞剧艺术工作者,你怎样看待“’97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活动的举办?赵:将今年中国主要的文化艺术活动冠之以“’97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我觉得这对目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必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由政府支持主办这次活动,以促进高雅艺术的发展,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我觉得,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里,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我们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工作中的一项,以表演艺术的形式去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修养,我们…  相似文献   

2.
记者:伴随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发展和继续深入。世界文化影响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影响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在这日益活跃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您认为当如何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唐承华:其实,你说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我国唐朝是一个文化非常开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1992年11月,我接受伊利诺大学音乐学院的邀请去那里讲学并进行音乐研究,到1993年7月回国。这期间我除了在伊利诺大学工作之外,还应邀到匹兹堡大学音乐系和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进行短期讲学,到过奥斯汀、休斯顿、芝加哥、锡拉可斯、纽约和华盛顿等地参观、考察,还应邀去波士顿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音乐国际研讨会”,去斯托克顿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大众音乐研讨会”。我在美国期间,接触了很多在美国的中国音乐家。他们以独具的才能和艰辛的奋斗,在美国形成了中国音乐网络;这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从没有过的。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黄兴涛 《寻根》2006,(4):41-46
在日本近代汉字新词传入中国的过程中,除了中国驻日外交官、考察者和游历人员自身之外,日本人有没有直接参与这一面向华人的传播过程呢?如果有,这一过程开始于何时?他们都做过什么,对于他们的传播业绩、意义又该如何估计?这是我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最近,又读到一些相关的资料,故在此特以札记的形式将该问题明确提出,并略作分析,以供同道学者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族生存与文化香港法住文化学院院长霍韬晦近百年来,中国人的苦难真是一波接一波,从未间断。许多人在创痛之余,不免生出愤懑委屈之情。对于一个善良的民族,充满温情和教养,勤劳而又无政治野心,为什么遭遇这样残酷呢?这是中国可悲的命运还是我们美德的代价?没有人...  相似文献   

6.
罗开玉 《寻根》2003,(1):68-71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较为短暂,但“三国文化”却特别引人瞩目。在我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遍布世界的华侨、华裔中,三国文化、三国故事、三国人物,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近年来,三国文化又借助电子网络,向欧、美、非洲等地快速普及。毫无疑问,三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宣传最持久、影响最深远、普及最广泛、最能为各国人民接受的一个分支文化。大家何以对“三国文化”如此痴迷呢?我认为,“三国文化”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它的主题思想是儒家文化与兵家文化的高度结合。将“三国文化”与我国古代的春秋战国、南北朝、…  相似文献   

7.
党伟龙 《寻根》2002,(3):46-49
古代中国学术与政治关系之紧密,堪称我中华明的一个显特征。但执意认为中国的学术始终不变地是政治的附庸,却似乎太过武断。我无意强调学术的“自觉意识”刚好从宋代开始,然而,至少,我认为在宋代理学家那里,学术与政治二的关系处于某种相当健康的态势,不仅学术具备了独立的尊严,学们又何尝成为溺于“故纸堆”的酸腐学究?或许,这健康竟是空前绝后的呢。  相似文献   

8.
霍悟道(Udo Hoffman)是一个德国人,朋友都亲切地称他“悟道”,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这是一个深含哲理的名字。由于悟道成功地发起和策划了数届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而闻名“天下”,很多国际文化机构和音乐家都把悟道作为自己进入北京的一座桥梁。很多人的文化生活受到爵士音乐节的影响,他们把分享爵士乐当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中国音乐家更是以自己的方法去领会爵士音乐的灵魂。悟道的办公地点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的古建院内。在院中的石阶上,伴着未退的暑气和初秋的知了与古柏树上喜鹊的合唱,以及院中小汽车启动的马达声,我…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当前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在中国,消费文化从1994年开始被介绍进来,以后每年与消费文化相关的研究文献逐年上升。仅2008年一年,有关消费文化的文献就达到1700份,可见其的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消费文化呢?  相似文献   

10.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范小平上古先民由对自然崇拜转向对祖先崇拜的过程中,作为文明进化的铺路石──图腾(Totem)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伴随着这一文化转变过程,图腾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中的一...  相似文献   

11.
应,一边转身走回阿尼的车边,一边道:“旅游的。”进了文化部的办公楼,与文化官员卢森保格先生寒暄后,他带我参观了政府办公楼的里里外外。在介绍一个不大的圆桌形会场时,他说,政府所有的会议都是公开的,记者们可以在两侧玻璃后的房间旁听。有时这里也演奏音乐会,会场音响极好。他对我的音乐进行了评价,所用言辞及观点绝非一般人所能表达,并邀请我在此办演奏会。我问:“您演奏乐器或对音乐有特别研究吗?”“是的”,他说,“我的儿子打爵士鼓,现在英国伦敦演奏……”。以色列《音乐之声》的主持人伊斯瑞力先生告诉我,他喜欢我…  相似文献   

12.
拉脱维亚和中国建交10年以来,两国文化交流频繁,越来越多的拉脱维亚人热衷于了解中国5000年的文化,中国也在逐渐地了解拉脱维亚。在江泽民总书记访问拉脱维亚之际,我愿把拉脱维亚的管风琴文化介绍给我的中国朋友。管风琴在拉脱维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今能够演奏管风琴的人与适于管风琴演奏的音乐厅很少。近几十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学生、作曲家以及音乐爱好者对这一古老乐器的兴趣正在逐渐恢复。人们的这种兴趣反映了两种趋向:首先,人们对音乐文化起源和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音乐及巴洛克式的艺术的兴趣在增长;其次,人们被管风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服是中山装,女装是旗袍,它将东方的含蓄和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精髓,将其提炼出来变成我们的设计元素,结合现代生活以及西方文化,将中西方服饰文化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使之表现出一种新的、现代的、时尚的中国风格,这便是中国品牌。 — —蒋衡杰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服装业吹响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中国服装行业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国外品牌的进入。如何使中国的服饰文化和国际时尚交融发展,这是当前中国服装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所必须的一步。近日本刊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生。 记 者:“入世”后,中国服装业面临哪些机遇? 蒋衡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服装行业而言;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第一,出口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最为明显,但受到限制最多、最严格;这使得我国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直接削弱了中国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入世”后,中国服装业的出口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曾经长期困扰我国服装出口的配额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同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非歧视原则、公平贸易原则等,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毗邻的文化大国,两国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采的民间艺术。中国人民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诸如音乐、民间舞蹈、民歌、芭蕾舞、大马戏等等绝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两国间的文化艺术往来络绎不断,生动活泼,令人欣喜。最近,我就这个问题走访了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处一秋波塔(POTAPENKO)和新闻处H秘伊萨耶夫(ISSAEV)在一间宽敞的大客厅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他们二位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待我说明来意,,他们就滔滔不绝地开始了介绍。1992年1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两国签订了包括文化、…  相似文献   

15.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16.
石海燕 《寻根》2000,(6):94-97
2000年11月13日—16日,“中国鹤璧赵都与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鹤壁市如开。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先生说:“赵都中牟及赵文化研究是一个在中国古都学、中国古代史及区域文化等学术领域内极有意义又颇富难度的课题。”这个课题解决得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五个阶段──沟口雄三教授访谈录张萍近年,随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外的一些中国学学者中出现了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倾向。那麽,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在过去的各个时代是怎样引进中国文化的?又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现在怎样看...  相似文献   

18.
马玲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29-140+190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随着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而传播,与中国社会封建体制向近代民主主义体制的转折相连,它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文化产物出现,在新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学堂中广泛传播。学堂乐歌作为近代音乐文化转型的代表,其诞生与发展是被儒家思想传承和影响的,学堂乐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在乐歌的歌曲内容、表达形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了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音乐家在国际乐坛上的争光露彩近年来大有人在,无论是声乐、器乐、指挥,乃至作曲诸项,都有艺压群芳、让西方人心服口服的华人翘秀,其势头颇引人瞩目。应当说,这些音乐骄子大都脱颖于各种国际音乐比赛,是一枚枚或金或银的奖牌肯定并扬起了他(她)们的声名。那么,他们何以成名,以及成名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以下,我们介绍几位现旅居海外的中国年轻音乐家,他们都是当今世界乐坛上的佼佼者。 大提琴翘秀——王健 王健的音乐经历颇似马友友,同样是早早学琴,早早登台,早早被名家相中扶掖;同样读过哈佛大学、朱丽亚音乐学院;也同样是签约世界顶尖大唱片公司并完全凭演奏而出道扬名。正因此,所以有人把他称作是“第二个马友友”。 1968年12月26日,王健出生于西安的一个音乐家庭,后全家迁至上海定居。他的父亲王树棠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遂成为他的第一位大提琴老师。4岁,王健的个子还不如大提琴高,便已经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习乐习琴。“在拉正式的大提琴之前,我是将一把中提琴支在地上当大提琴来拉的。所以,练了一段后,有人从我家门前经过,还以为是谁在拉中提琴”。王健回忆道。 1978年,IO岁的王健考人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琴。由于音乐天赋超常,琴拉...  相似文献   

20.
常建华 《寻根》2024,(1):21-26
<正>受生肖文化的影响,国人喜欢以属相为名,作为出生年的纪念,或以属相的文化意向为精神寄托。我阅读清朝命案审理形成的公文刑科题本,也想看看清朝人如何以龙为名,发现乾隆朝与嘉庆朝不同,前者看到较多的龙名,而后者只找到一个!于是不免心生疑惑,嘉庆朝刑科题本的“龙”怎么这么少,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