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科技文萃》1994,(3)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草莽》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1996,(7)
记念刘和珍君[课文回间】.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间段棋瑞政府悍然命令士兵对参加反帝示威游行的爱国学生开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大屠杀流血事件。刘和珍等人都是在当时遇害的。惨案发生后,一些反动文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制造种种流言.污蔑爱国青... 相似文献
3.
讲授鲁迅杂文,我一直主张要串讲。通过词句篇章的讲解,讲清内容。内容和形式,构成一对矛盾,各以对方为自已存在的前提,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脱离形式讲内容即通常所说的架空分析,我认为是无法原原本本地讲清内容的。自然,一篇杂文,还要弄清它产生的背景,串讲完毕还要小结一下,使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较为完整的概念。限于篇幅,对这些,本文均没有谈及。本文如题目所标示,是串讲《记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4.
王振华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1,(9)
第一段最沉痛的悼念! 文章开始,首先郑重地写出开追悼会的年、月、日。指出惨案发生的时间,已是所谓中华“民国”的“十五”年!是痛心,是讽刺。痛心的是经 相似文献
5.
一、课文透视1.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由学生会组织上街,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杨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 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一、时代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写的,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74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一九二六年初,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之下,全国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伟大的北伐战争即将开始,北洋军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年三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德育目标)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知识目标)3、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利… 相似文献
9.
《记念刘和珍君》所反映的时代距今已有八十余年,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颇为陌生,但从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和形成现代青年学生责任感的角度来说,让它的价值永久性地熠熠闪光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我们必须发现并借助于能够跨越时空、打动心灵的因素,而作品的美质正具有这种巨大的力量。作品的美质主要来自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本文就作品内容谈谈《记念刘和珍君》的审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收入鲁迅的杂文集的散文,犀利的讽刺占大多数,抒情之作,在比例上是比较低的。当然,收入《朝花夕拾》的文章,有相当多的温暖的抒情,表现鲁迅对童年时代周围小人物的宽容甚至热爱,这样的温情,除了在怀旧文章往往出现,在杂文中,多为社会文明的批判,以冷峻为主,温情是很少的,然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在鲁迅散文巾无疑是抒情的双璧,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不断人选中学语文课本,解读文章,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1.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 A.寥(¨60)落 桀(jj6)骜(60) 赁(nn)屋 喋(di6)血 B.虐(1c】吉)杀 尸骸(h6i) 攒(cu6n)射 屠戮(II=J) C.惩台0(chuang) 浸溃(zj) 爿}(f百i)红 呻吟(sh§n vfn) D.从(c6ng)容 噩(台)耗 不惮(d白n) 菲(f苜i)薄二、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 垫些芏塞堡虿量二:量壅亘的I必璺I,这一于死者毫不相干,——在生者,——大抵只能如此而已。——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尽管 但 又 倘使 B.尽管 但 却 如果 C.即使 但 也 假如 D.虽然 但 却 倘使 … 相似文献
12.
李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5,(8)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了悼念在“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而写的著名杂文.文章赞扬她们的崇高精神,揭露和抨击中外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卑劣的罪行,总结斗争的经验教训,激励后人继续奋斗.讲读程序:一、了解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注释,如66页注释①、③、④,67页注释④,69页注释①、②、⑤,70页注释①,71页注释①、②等。并要求作综合整理,口头介绍“女师大事件”,写出“三·一八惨案的始末。 相似文献
13.
王祚庆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1,(9)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锋芒犀利,文采斐然的杂文。在文章里,鲁迅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奉献了最大的哀痛和敬意,对屠伯们投以极大的愤恨和有力的谴责,召唤人们作真的猛士奋起抗争。教这样的战斗杂文,难点确实不少。但是,经过反复推敲,可以发觉其难点聚集而显露,只要抓住文章的规律和特点,以一课一得为目的,少而精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完全可能的。于是,我把这篇教学定为两个课时(用七十分钟进行讲授,用二十分钟进行课 相似文献
14.
耳聆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79,(3)
目前,关于中学课文的一般性的分析文章很多,作为参考资料并不难于寻找,本刊不拟多发此类稿件。我们希望多收到一些认真钻研课文难点和教学法的文章,对中学语文教学能有更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鲁迅先生“忧愤深广”的记叙文,其中那些感情激发、泼辣犀利,发人深省的句段,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教学中如能以语境训练作为切入点,同时引用恰当材料渲染教学情境,使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去领悟作品的深厚意蕴与表现力度,又能出乎其外去探求阅读的规律和方法。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而“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贺祥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2)
在鲁迅的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里,有这样两句话:“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乍看起来,这两句话并不难懂,实际上 相似文献
17.
梁积荣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9,(7)
本文的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结构。在“三·一八惨”中牺牲的烈士有四十多位,而作者主要扣紧刘和珍来写。只有这种构思、谋篇,才会做到点面结合,主次分明,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全文由七段文字组成。由首段“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开追悼会”至末段“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每段或追述事迹、记叙经过。或直抒胸臆、发表议论,都是围绕着刘和珍。文章技法不论纵横开合,还是破题照应,均与主干紧紧勾连,即所调“首尾圆合”(《文心雕龙·鎔裁》)。?如此高超的结构技巧,才能通过刘和珍而达到颂扬 相似文献
18.
陈漱渝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1980,(1)
一、党对女师大学生运动的领导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以介绍刘和珍的事迹为线索,概述了女师大学生运动的四个阶段:开除学生,武装接收,赁屋授课,恢复旧观。根据目前新发现的材料,得知党对这一运动的全过程都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了领导。 相似文献
19.
张海波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0):122-124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1.1.1联系时代背景,认识“三一八”渗案的背景、过程、影响等,了解刘和珍等学生的情况,以丰富和深化对课文的感受、理解。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