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两个项目运动员的膝踝关节等速向心测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瑞士生产的CON-TREX等动测试仪选取“相对峰力矩、关节肌屈伸比、平均功率、总功、疲劳指数”五个指标,对广东省女子曲棍球队和广东省女子手球队运动员的膝、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女手队员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值的比例合理,女曲队员右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值偏高;女手队员踝关节伸肌的力量明显强于女曲队员,而踝关节屈肌力量则表现为女曲队员高于女手队员;女手队员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例合理,女曲队员踝关节屈伸肌力量比值偏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CYBEXI+等速测力系统及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分别对运动员的膝、踝、肩、肘关节肌力和下肢爆发力进行冬训前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冬训后,运动员膝伸肌、肩内旋肌、肘屈肌群的爆发力有很大提高;肘伸肌爆发力快速时有增长;踝关节屈伸肌力虽有增长,但不显著。手球专项运动员关节肌力特点:膝、踝、肘关节肌群峰力矩值和总功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下降,肩关节肌群峰力矩值和总功随运动速度的加快变化不大;膝、肩、肘关节肌群的平均功率和加速能随运动速度的加快而增大,踝关节肌群的平均功率和加速能随运动速度的加快在快速时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跨栏跑运动员踝关节振动力量训练研究表明,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量,肌力增长呈现出"先期增长不稳定,后期显著提高"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群爆发力在增长趋势上表现出"先期增长慢,后期增长快"的特征;踝关节屈肌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振动力量训练还可以使肌肉的募集方式发生改变,募集到更多的运动单位、更多的快肌纤维参加肌肉的收缩,因而增大了肌肉收缩力量。  相似文献   

4.
优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力量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武术要进入竞技体育大家庭,运用现代训练理论来对武术运动训练进行调控已得到了认同。本主要应用Gybex等动肌力测试数据,确定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下肢等动肌肉力量特征,并以此作为运动员力量机能评价标准。并根据训练需要,运用测力台测试运动员负重半蹲快速上起力量,确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进行阶段性测评。  相似文献   

5.
应用澳大利亚产Kinitech等速肌肉力量测试系统对四组被试的短跑一、二级运动员的肩、髋、膝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测试,分别在60°/s、240/°s两种测试速度下,测定三关节屈、伸肌的最大峰力矩、相对峰力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短跑成绩的多种等速肌力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短跑成绩与上下肢等速肌力的相互关系,为研究短跑运动员关节肌力的特征提供基础数据和对比材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Cybex-6000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优秀短跑、跨栏、三级跳远项目30名(男16人、女14人)一线训练运动员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肌力测试,对髋关节伸屈肌在60°/s、120°/s、180°/s、240°/s四种测试速度下的峰力矩、功及功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优秀运动员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收缩速度的增加,髋关节伸展肌相对峰力矩有下降的趋势,相对功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对功率呈明显增大的趋势,髋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0.71~0.79范围内波动,髓关节屈伸肌做功比值呈略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运动是自行车运动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踝关节肌群的等动测试研究,有助于对踝关节肌力特征进一步认识,对下肢运动及运动仿真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结合运动专项研究,可以直接或间接服务于运动训练.应用等动测试系统(Cybex-6 000)对8名优秀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踝关节肌群进行等动向心测试,测试设置60°/s、120°/s、180°/s三个速度档次.测试中,每个运动员每一速度做4次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踝关节肌群肌力矩-角度曲线的极大值出现在起始侧,曲线较平滑且为单峰;踝关节背屈肌群的峰力矩角度随着测试速度呈现高速提前的趋势,而跖屈肌群的APT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9.
采用ISOMED200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优秀散打运动员和一般散打运动员肘关节进行不同速度的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依次为10°/s、60°/s、180°/s和360°/s,选取屈肌肌群、伸肌肌群的峰值力矩、峰值力矩体重比、屈伸肌比值、峰力矩角度、平均功率、总功作为指标,对运动员的肘关节肌肉力量进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速度下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学特征变化.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无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还是爆发力都高于一般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在60°/s速度时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做功最大,但优秀运动员的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屈肌力量,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CYBEX 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第九届冬运会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前四名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和分析,为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主要专项肌群的实际训练水平、潜在能力和不足,同时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名运动员在各个速度下膝踝关节肌力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选手挺举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促进我国女子举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继续保持我国在这个项目中的领先地位,对我国优秀女选手的举重技术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和国际优秀男选手技术进行比较,找到差距,提出问题,供我国教练员、运动员改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巩固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在世界举坛的优势地位,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举重比赛进行了多角度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整体表现优异。比赛中,老运动员发挥稳定,新人表现抢眼;奖牌分步更广,湖南队表现突出。但是,开把过高和试举成功率低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在小级别比赛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试举加2kg和3kg占的比例最多,而在大级别比赛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试举加3kg和5kg占的比例最多。部分教练员加重方案运用的不够合理,临场指挥有待提高;小级别在世界女子举坛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中大级别优势已不明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普勒超声显示技术对10名举重运动员、10名摔跤运动员和10名健康人的右心室进行了研究,分别测量了受试者安静时的三尖瓣血流频谱、肺动脉血流频谱,结果发现,经专项训练的优秀举重、摔跤运动员的右心室心肌活动协调能力提高,举重、摔跤运动员的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但亦显示反映舒张功能的参数E峰加速时间、E峰减速度的变化和病理性心脏的变化相似,提示举重、摔跤运动员右心室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生理性向病理性变化的潜在因素。同时,也提示了摔跤运动员对右心功能方面的变化优于举重运动员。本研究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影响,并为力量项目运动员心脏的研究提供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揭示这一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从八运会看我国女子举重比赛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分析了教练员对比赛战术的运用,运动员试举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以及运动员抓举与挺举之间的比例问题。旨在促进我国女子举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种理论方法来寻找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季前个性化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方式。利用现有的理论方法,对赛季前举重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模式管理进行研究和实际运用,结果显示,在基本结构单位中,训练过程的个性化管理是完善运动训练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的估值、对应的方向以及结构负荷的控制有利于教学法影响因素的选取和定制的训练效果和动作的准确形成。赛季前设定的个性化训练管理模式的实现促进了举重运动员专门准备期的各项指标。实验组运动员(男、女)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脂过氧化反应、健康状态的主观评估、运动成绩和心情都产生了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举重(静力组)、中长跑(动力组)和不从事任何专项运动(对照组)各24名男青年的前臂骨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对三组青年的前臂桡、尺骨骨皮质、骨髓腔、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桡、尺骨骨皮质厚度,是静力组大于动力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动力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骨髓腔径未见随骨皮质增厚而缩小;其桡、尺骨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在三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即静力组>动力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7名现国家男子举重队优秀运动员进行挺举的“箭步式”和“下蹲式”两种上挺技术的比较研究 ,用实地测量的数据经过计算 ,证明了“下蹲式”上挺的突出优点。举重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作功的过程 ,简而言之是一个力乘以距离的问题。假如能在举重中缩短杠铃的行程 ,就会用有限的力量举起更大的重量。本文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同时从举重技术演变的历史 ,进一步阐明了“下蹲式”上挺的先进性。从发展的观点来看 ,“下蹲式”上挺将来成为上挺的主要潮流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复合氨基酸制剂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通过对服用以L-精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氨基酸制剂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对18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分为试验组(服用复合氨基酸制剂组 9名)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组 9名),测定他们在冬训前后的尿十项、血液睾酮、皮质醇、尿素氮、教练对运动员训练情况主观评价结果及训练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的KET、PRO、UBG及BLD水平在实验前后进行组内比较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从组间比较的结果也可以看到,实验组的UBG、BLD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PRO水平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运动成绩有了明显提高(P<0.05).提示以L-精氨酸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氨基酸制剂对改善训练时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EMS技术在国家举重队奥运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电刺激技术 (EMS)是现代力量训练和康复医学的有效手段 ,运用该方法在国家举重队进行了近 10年不间断的力量训练与训练后的肌肉恢复攻关研究 ,并总结了第 2 6届和第 2 7届奥运会备战中运用EMS技术与杠铃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攻关训练情况 ,研究认为 :1) EMS技术与杠铃训练相结合的组合力量训练方法 ,是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是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的新的训练途径。 2 )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可准确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关键环节工作肌群的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 3)EMS肌肉力量训练法是肌肉放松、防伤治伤的有效手段之一。 4)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 ,是肌肉肌腱拉伤、撕裂后康复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中有十分显著效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可大大缩短康复过程 ,保证训练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