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王静义老师在他的《语文课程中的科学美教育初探》一文中说:注重学科渗透、课程整合,是20世纪晚期以来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我国新一  相似文献   

2.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的王静义老师在他的《语文课程中的科学美教育初探》一文中说:“注重学科渗透、课程整合,是20世纪晚期以来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实现课程整合的主要途径是设置综合课程,而在以分科课程为主的高中阶段,除了课程设置的整合与科目内的整合这两条基本途径外,跨领域学习是实现课程整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柴舟 《语文知识》2005,(10):29-2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何满子《剃光头发微》一文中有几处语病:①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象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这个句子的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改为:“联语既对仗工稳,又造意豪迈……”②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并非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非”就  相似文献   

4.
一 有教师说,杂文好看不好教,理固宜然.然则语文课本上何曾有过"好教"的文章?不过,杂文形式独特,教与学都需要在"杂"字上动脑筋.有人说,教杂文不要怕"杂",教师脑袋不妨也"杂"一些,是很有见地的.如果把杂文看做正经八百的政论文去处理,去找"论点、论据、论证",可能难以体会杂文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曹丕,字子恒,沛国谯(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灵帝宁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操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辞世,丕嗣位为魏王,同年冬,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都洛阳,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在位七年,公元226年卒,谥“文”,称魏文帝。  相似文献   

6.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安徽毫县)人,生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魏文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操次子,因其兄曹昂早死,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于建安二十二年立丕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辞世,丕嗣位为魏王,同年冬,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都洛阳,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在位七年,公元226年卒,溢“文”,称魏文帝。  相似文献   

7.
8.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有不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读者对它们只能起厌倦的感觉,不敢作厌倦的表示。”①这大胆的言论,说出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声和境地。笔者多年前读《西游记》、《源氏物语》,触目皆是的冗词冗句,不堪卒读,这种烦恼,“更与何人说”?但钱锺书先生作为“读者”,他不但敢作“厌倦的表示”,而且还“著诸竹帛”,公之于众了。例如贾谊的《过秦论》,那真不愧是“西汉鸿文”了,可那开篇的“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不正如钱先生所说的,是“词肥义瘠”②吗!钱锺书先生的学术著作,就已发表的看来,主要是以中国…  相似文献   

9.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有不少古代和近代的作品,读者对它们只能起厌倦的感觉,不敢作厌倦的表示。”。这大胆的言论,说出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声和境地。笔者多年前读《西游记》、《源氏物语》,触目皆是的冗词冗句,不堪卒读,这种烦恼,“更与何人说”?  相似文献   

10.
托麦斯·史特恩斯·文略特(1888——1965)的《荒原》(1922)作为欧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无可置疑的。然而,由于它的广征博引(在434行诗中涉及了6种语言,35位作家的56部作品和一些民谣及宗教经典),加之运用异乎寻常的表现手法,致使诗的含义晦涩暖昧,疑义丛生;甚至连诗人自己也说“在《荒原》这诗中,我几乎不耐烦去理解我自己是在说些什么”。这看似荒诞,其实并不奇怪。艾略特早在1919年在一篇评论《哈姆莱特》的文章中就提出:“我们必须理解莎士比亚本人也不理解的东西。”作为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读《天问》,而悲其志,见于《屈原列传》,是屈原作《天问》也。及王逸为《章句》,亦云:“《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作《天问》,固无可疑。王云:“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也。故曰《天问》也。”按《天问》一诗,问事一百  相似文献   

12.
洛神是我国古代的性爱女神。曹植离开洛阳到自己的封国去 ,心情苦闷 ,借景生情怀念洛神 ,但他怀念的并不是甄后 ,而是自己心中的情人———京师洛阳。  相似文献   

13.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爱若斯及其本性的问题贯穿柏拉图《会饮》的整个文本,历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这部作品对爱若斯的赞颂。爱若斯和阿佛洛狄忒的关系是理解《会饮》的关键问题。在《会饮》中,柏拉图以爱若斯与阿佛洛狄忒代表爱的不同品质,确立了爱若斯作为神人共主的地位,并取代阿佛洛狄忒,成为爱尤其是精神之爱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会饮篇》体现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她们整体的社会地位都已经被定位在侍者、仆人等角色中:“爱神”是有性别的,完全变成了男性的特征;对男同性恋者采取赞美的态度;“爱”是对美的缺失和追求,是介于美和丑、善与恶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相似文献   

17.
《惜诵》是屈原《楚辞·九章》中的一篇。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但他“发愤抒情”的思想承前启后,对中国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是对屈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象形造字的特片可概括为整体性,直观性,具体性,按构形意图可将象形字归纳为全体象形,半体象形,微体象形,象形这种字方法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预言贯穿《左传》全书,这是其叙事的一大特色。按其预测的依据将预言分为两类,并对其中通过观察人事所作的预言进行重点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历史观、伦理道德观和劝善惩恶的史学见解,。这些预言在全书的结构、叙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研究《左传》的文学成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晋书》史料来源的复杂,决定了其语料的复杂性.从中古汉语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晋书》中的语词,它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本文对照有关辞书,结合中古语词形、义发展的特点,研究了如下《晋书》语词:[仅而]、[横]、[当(一)、(二)]、[减半]、[佳]、[乃祖乃父]、[丙丁]、[奚官]、[骚扰]、[豁然]、[为是]、[可]、[邀要]、[轻易]、[何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