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26日~10月29日,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泰国留学中国大学校友总会主办,泉州师院等单位联办的“第七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市文联大厦召开。从1987年3月5日举办首届研讨会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会前已出版《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庄钟庆主编)和《回顾与展望: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20周年》(第六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论文集)二书。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海外华文文学,就文学版图而言,可分为两大板块,即东南亚板块与欧美澳板块。东南亚板块的华文文学作家队伍主要是移居该国华人的后裔,华文文坛作家的中坚力量绝大多数都是在其所在国土生土长,多数为华人移民第三、四代。而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以后涌出国门的新移民,主要去向为  相似文献   

8.
古远清 《文教资料》2001,(2):90-100
在大陆没有单独的香港文学研究机构 ,香港文学研究均附属在台港文学或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机构之中。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东 ,后幅射到全国各地。下面介绍成果时以香港文学研究为主(不作评价和判断 ) ,台湾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成果从略 ;以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主的研究机构另文介绍。广东省(一 )暨南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1980年成立时叫“台港文学研究室” ,曾敏之兼任主任 ,1998年改用此名。中心主任现为潘亚暾 ,副主任为王列耀。成员 :翁光宇、吴锡河、费勇、卢菁光、潘梦园等人。后来由于工作调动 ,只剩潘亚暾、王列耀、…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的华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的重点,由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影响,导致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各国发展不平衡。文章对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华文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越南华文新文学(简称越华文学)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起初为中国抗战文学的海外版,后来逐步走向本土化。越战时期,以现代诗为代表的越华文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东南亚各国中出类拔萃,至今仍是越华文学难以再现的高峰。长期以来,基于复杂的历史因素,越华文学的资料难觅,研究十分寂寞。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越华文学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有关资料也渐渐浮出水面。本文一方面梳理了越华文学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对越华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语境是学习外语及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所要正确理解与认知的源语民族的文化背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语言表达习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东南亚华语教学中常常造成语境流失。在华语教学中选择时机进行跨文化语境渗透,是确保东南亚学生形成正常的华语交际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学在教师培训、教材建设及教学方式上均未能满足现实需求,现有的汉语网络教学乎台又未能体现面向东南亚国家的特殊功能。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云南省地域文化、区域经济的优势,建立多语种、多模块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有利于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同时扩大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化、经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从对外汉语教学、华教学的理论探讨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论证了对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东南亚华裔学生语言与化背景情况进行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依据语言与化关系的理论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社会、历史、化特点,提出应将汉语及中华化的留存、积淀和影响作为重点内容来调查。  相似文献   

14.
本依据西方第二语言获得理论和华人身份认同理论,对来华学习汉语和东南亚华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基于华人身份认同和对中华化的认同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对华裔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就是对中华化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的华人学研究领域内,面对众多堪称经典的学作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却没有统摄一切的通行标准。这个现状本身不容否认。而在是否有必要的把汉语和英语写作纳入统一个标准或标准系统内来进行评判,又众说纷纭。华人学的发展已经在要求华人批评界拿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