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庄暴见孟子》是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的课文。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言文词法句法的许多特点,对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一定帮助,而且它以严密的说理,巧妙的论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说理论辩的范例。这篇文章说理的明晰性、透彻性,说理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战国时代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其论辩技巧主要有避其锋芒术、欲擒故纵术、引君入縠术、比附说理术、层层追问术、铺陈排比术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  相似文献   

3.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征,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要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其论辩就必须要有严谨的逻辑性,而《孟子》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逻辑学中的推理方法,如对三段论、二难推理、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它们的综合使用,这样就使《孟子》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色彩。逻辑推理方法的运用不仅让孟子在说理中战胜了对方,而且对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当代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论辩技巧的科学性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政论的代表作。它不但集中的反映了孟子一贯主张行仁政、保黎民的民本思想,而且文气磅礴,词锋犀利,说理透辟,引人入胜,极富鼓动性和说服力,充分显示了《孟子》政论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5.
《孟子》论辩艺术成就表现在:逻辑严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譬喻;简明、形象的语言;学识渊博,挥洒自如。巧于应变。  相似文献   

6.
《庄暴见孟子》节迭自《孟子·梁惠王》,题目是抽取了原文第一句。通过孟子与齐宣王关于“好乐”的谈话,反映了孟子“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和高超的论辩艺术。文章开头先用庄暴见孟子一事作为引子。齐王向庄暴  相似文献   

7.
《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游说齐宣王实行王政的一篇谈话记录,从孟子步步诱导、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辩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一篇完整的政论文,最能代表孟子的政治主张,也最能表现孟子的说理艺术。孟子在这篇谈话记录中要宣传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保民而王”,亦即他的“王政”——  相似文献   

8.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劝谏齐宣王接受“仁政”、“行王道”的思想时,认为齐国想通过武力战争掠夺的方式称霸天下是不可能的,即齐国想“以一服八”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觉得擅长论辩的孟子在这里的说理并不能让人信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也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论辩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生动具体地记叙了孟子的这些辩论之辞,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孟子有时在辩论的一开始就抓  相似文献   

10.
陆精康 《现代语文》2005,(11):24-25
刘熙载《艺概·文概》称道《孟子》的论辩“析义至精”而“用法至密”。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是《孟子》散文的显著特色。孟子一生周游列国,自述“余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其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故“夫子好辩”(《滕文公下》)。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敏捷的思维,加上时代风气的熏染,造就了这位论辩奇才。《孟子》散文论辩艺术关涉到逻辑、语言、风格、个性等方面。本文结合教材内容,从方法论这一角度对《孟子》散文论辩艺术略作分析。一、从容陈辞,引人入彀(gu)《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齐宣王问霸道…  相似文献   

11.
《孟子见梁襄王》一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的中间部分。这段文字虽然不足200字,但观点非常明确,并且结构严谨,说理巧妙,能充分体现孟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说”是一种文体,其要领是“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偏重于说明性、解释性,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等,体例较杂,风格灵活多变。古人常常论说连用,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文心雕龙&;#183;论说》专门论及这个问题。认为论是从先秦诸子的论辩文章发展来的,偏重于抽象说理;说是从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发展而来的,偏重于艺术地、形象地说理,注重辞采。  相似文献   

13.
《孟子》杂文的论辩艺术与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孟子》中杂文的论辩艺术和讽刺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孟子》中以论辩见长和以讽刺取胜的杂文名篇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15.
在论战中形成的论辩艺术——谈孟子辩术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二方面对孟子的论辩艺术进行论述。一方面 ,从孟子当时所处的社会变革的大环境 ,分析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具体形成 ,说明了孟子“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的客观现实 ;另一方面 ,从《孟子》七篇中采撷若干史料分析孟子论辩方法的具体运用 ,说明孟子论辩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孟子》作于《尔雅》之后,仔细研读它,可以发现里边保存着不少训诂材料。书中,不论是义正辞严的说理也好,高谈雄辩的论证也好,还是幽默谐趣的比喻也好,都具有明畅、犀利的风格。作者富于语言的技巧,为表达的需要,为加强论辩的说理性和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庄暴见孟子》一课中说到,当孟子问及齐王是否曾对庄暴说过喜欢音乐时,“王变乎色”。对于齐王为什么变色,变成了什么色,笔者认为值得探究,这对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齐王丰富内心世界的感受、对齐王治国政治主张的认识、对孟子思想的把握、对孟子论辩艺术的领悟、对课文结构转承巧妙的学习以及对课文深刻主题的归纳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齐桓晋文之事》以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图而施行仁政的过程,但实则是作为臣子的孟子和作为国君的齐宣王进行的一场辩论。我们知道,古代的君臣关系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没有是非可辩,没有道理可讲,君王的话是金V口玉言,就是真理.所以孟子想在论辩中取胜绝非易事。但他终以如簧巧舌使齐宣王打消了称霸的念头,接受了孟子的主张,这足以证明孟子的论辩艺术多么高超。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孟子的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9.
《庄暴见孟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被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记述了孟子一次见齐宣王并游说齐宣王实行仁政的过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为宣扬自己的主张,捍卫儒家学说,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孟子不仅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雄辩家,其机智的应变能力,清晰的论辩逻辑,生动形象的语言,磅礴的气势,娴熟的技巧,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本文紧就《庄暴见孟子》一文窥蠡孟子的游说技巧。移花接木巧妙转题在辩论或游说中,如果话题或观点对己方不利,或比较难辩,就不妨采用移花接木也叫李代桃僵的方法,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论述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几个主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及《孟子》散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