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元末明初的第一次“湖广填四川”,之所以能在三峡地区很快进人高潮,除了其地与湖广地区紧相毗邻且有峡江连通的地理优势外,更为重要的是与明初中央政府积极组织大批湖广民众迁徙人蜀的移民政策直接相关;而该地区多处废置的制盐井灶和急待恢复、振兴的井盐业,加上明初对制盐灶户所实施的一系列优恤政策,对于由峡江人川的移民而言,更成为其人境落业的首选之地。正由于此,当全川井盐业尚未全面复苏之际,该地区的井盐业能以其迅猛增长的经济实力称雄于巴山蜀水之间。  相似文献   

2.
四川井盐生产经营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反映盐业生产经营的盐业投资契约种类多,内容十分丰富,在我国盐业文化和法律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盐业投资契约所揭示的投资方式、经营模式、风险责任的负担等内容和特点,对于今天的投资领域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专业城市的形戍与发展,深深地打上了行业经济文化的烙印。井盐文化是井盐业兴起、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和行业文化一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内涵与特定的品质。千年盐都自贡因盐而兴,因盐而发展。城市文化与精神的积淀与彰显相辅相成,辨证统一,这是今天研究井盐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所应该充分认识的一个历史与现实。  相似文献   

4.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长足发展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由于元明两代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清初云南社会的稳定为云南矿冶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条件,加之清前期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刺激和清政府重视开发云南边疆,云南矿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各类矿冶业主要矿厂分布广,井增至86个;铜、锡等产量巨增;生产规模大,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出现了清史上著名的、数额巨大的“滇铜京运”等。  相似文献   

5.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享有“盐都”美誉,自贡盐业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自贡盐场得到高速发展的盐业契约中,承首人在其中居于显著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盐业契约经营机制正常运行的关键性人物。本文通过对承首人制度的演变进程、权利义务关系、与地主和投资者的关系、与现行《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承首人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在自贡井盐业中的特点,并为现代《公司法》中发起人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其惩贪治吏在于维护朱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调整了生产关系中某些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在历史上有进步作用。对当前开展的反腐倡廉运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州桑蚕业从唐朝中期以后兴起,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湖州成为中国桑蚕业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讲,湖州桑蚕业的兴盛的原因为社会需要,其中主要是赋税征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桑蚕业的发展;江南开发带来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发展,商品经济规律在起作用;生产力,主要是生产技术,促进了湖州桑蚕业的兴盛。湖州桑蚕业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我们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68%,大部分年度是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大于技术进步的份额,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我们认为,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地小规模经营、新技术传播途径不畅以及农民规避风险的意识是科技进步运用于土地生产力的主要障碍。据此提出了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技术进步是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物化生产要素的投入上;因此,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增长应主要放在现代化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上,进一步提高单产,但同时也应注意宜农荒地的开垦。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形式应采取不同的技术进步措施。教育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本文还认为,影响内蒙古农业发展的因素从生产力的角度讲主要是水和肥。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历史上的商人资本和一般商人资本一样,具有共同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封建王权的强大和封建土地所有权的稳固,因而它又具有一般商人资本所没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王权与资本结合,形成官府型的商人资本;地权与资本结合,形成地主型的商人资本。这种结合,使中国的商人资本具有很大的封建性,从而削弱了它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应有的历史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