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头函授》80年第3期渊林同志的《“茹毛饮血”新解》一文,就其中“毛”与“血”两字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毛”、“血”非鸟兽之“毛”、“血”,当为“草”与“水”,“‘茹毛饮血’就是‘茹草饮水’”。细经审度,未敢苟同,质疑如下: 关于“毛”字,渊文据《左传·隐公三年》(文章误引作《左传·隐公元年》)中“涧溪沼沚之毛”一语及杜预注:“毛,草也”,而断定“毛”“并非鸟兽之毛”。其实“毛”字在上古作名词用时,有三种意义:即于人为毛发;于鸟兽为毛羽;于山泽为草木。此三义并见于《左传》。《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注云:“二毛,头  相似文献   

2.
大城小爱     
立骨:使主题集中的“点睛之手” 立骨.就是用一字或一词或一句话概括全要旨。用它作为纵贯整个布局的中心.是一只“点睛之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立骨于“这几天,我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蕴藉着一个“乐”字。高考作也不例外,譬如2006年全国卷满分作《阅读是一种孤独》,立骨于“阅读是一种孤独”,采用段首亮出论点的形式组构全: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全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概括.既首尾圆合,不枝不蔓;又一目了然。集中鲜明。古人作爱讲眼,就是认取全之“眼”.而“眼”即是作对笔下事物的特有发现或独特感受;今人作所说“立骨”。就是深究材料内蕴。抓取核心意义.并将它一贯到底。掌握“立骨”的主题表现手法有助于考生提炼素材.集中主题,在考场作上,这种手法大有作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练字小门道     
一读就是用眼睛看范字。一看字的闻架结构、偏旁部首及笔画的布局,即弄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占的比例等。二看笔画、偏旁部首的特征。例如“土”字中,长横的力在两端,中段稍细略向右上角倾斜;短横平直粗壮向右上仰。三看笔画书写中用笔的轻重、缓急。  相似文献   

4.
《天方夜谭》是同学们熟悉的一本书。但对《天方夜谭》的“谭”字为何是“谭”而不是“谈”字,却不一定了解。“夜对”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实就是夜谈。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写“夜谈”而写“夜谭”呢?这得说到我国古代的一种习惯——避讳。在封建社会里,说话写文章时,如果边到皇帝和*长的名字或与他们相关连的字,都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甚至避免念同音字,必须用别的字来代替,这就叫过讳。譬如说皇帝去世,就不能直接说死,要说“驾崩”。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的结尾写道:“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中的“人民…  相似文献   

5.
康忠悦 《语文知识》2003,(10):48-48,F003
一、置换比较法。就是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替换句中的词语,或改换原句,然后比较两者表达效果的差异。《春》一文中写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钻”字,看似平常,难以领略其妙处;若将其换成“长”“冒”等,与“钻”字比较,则优劣分明:“长”字“冒”字显示不出春草的活力,而“钻”字准确地描绘出春  相似文献   

6.
“荼”(音tu)是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而“荼”于《诗经》始见,于是二者的关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至今仍存有异议,或同物说或异物说。笔者通过对“荼”和“茶”意的再次考证同时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认为:一、《诗经》中的“荼”和今天“茶”为不同事物;二、今天的“茶”字源于“荼”字。  相似文献   

7.
王翼 《语文知识》2001,(2):24-26
一度(丈尺)的单位忽古代极小长度单位,一寸的十万之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毫长度及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这个数内,我们再克落一毫不得的。”(《陈州粜米》) 分一分是寸的十分之一。“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厘十毫为一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赵充国传》) 指古人用中指中节长度作为一寸。“(深衣)裁用白细布,度用指  相似文献   

8.
“而”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上说:“而,颊毛也。”它的本义就是面颊上的毛,也就是胡须。这个字很早就被借用作虚词,所以古代文献中作胡须解的“而”字并不多见,以至于一般人不了解它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在记录汉字的同时,必须根据词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体的汉字,彼此之间不能变换。例如,才能的“才”,就不能写成材料的“材”,也不能写成裁剪的“裁”。但是,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却存在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一个词可以用该用的这个字,也可以用不该用的那个字。例如,清朝蒲松龄《山市》“数八层,裁如星点”中的“裁”按其意义,应该用刚才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像这种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那个字的现象,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丁汉浩 《语文知识》2004,(12):10-10
通假字。通假必须是两个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古人写章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作“通假”或“古音通假”。“通”的意思是通用.“假”的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二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古汉语中“之于”句式的图释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三册(以下简称《古代汉语》)在说明介词“之”字的用法时,说“有时侯,不是在主谓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像是绰号,例如“阿Q”。“孔乙己”、“花白胡子”等。研究显示,这些名字,都寓含着一定的意义,或者表示嘲讽,或者说明社会地位,或者体现人物性格,或者表示美好的祝愿。1.表示嘲讽。不少人物名字本身就有一定的嘲讽意味。例如《孔乙己》一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就是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变化而来的。这六个字本来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鲁迅把“已”改为“己”,用这‘华懂不懂的话”作为人物的名,正是对具有迂腐性格人物的有力嘲弄。2.说明身份地位。《孔乙己》中的“丁举…  相似文献   

13.
虚词“非”字常见用法之一,是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使整个句子表示一种否定的判断。例如: 管仲非仁者与? 《论语·宪问》 回也,非助我者也。 《论语·先进》 是非君子之言也。 《礼记·檀公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这种“非”字,在词性方面,有否定副词说和系词说,否定副词说者以为“它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见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系词说者认为它“是否定性的系词,是实词,不是虚词”(见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意义方面,有“不是”和“不”两种解释,而均以后者为极少数。翻译则一致为“不  相似文献   

14.
部首说略     
“部首”一词来自《说文序》。《说文序》说:“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建首也,立一为耑”。前者意思是:分门别类,按部归类,不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后者意思是:《说文》这书建立部首,立“一”部作为全书的开端。“部首”一词就是合“部居”之“部”和“建首”之、“首”二字而成。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21,(6):101-104
<正>《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782页:细乳:茶中的精品。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大约是根据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其解释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细乳"云:"茶中的精品。宋北苑茶有白乳头、石乳、滴乳等(参看《谈苑》)。"[1]然而,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首先,笔者遍翻唐宋文献,没有发现"细乳"这一茶名。其次,《汉语大词典》对"乳"字的释义,也说明这样解释不妥,请看第1卷第778页:  相似文献   

16.
郭文斌的《睡在我们怀里的茶》是一篇爱情小说,是讲现代都市白领女性爱情的小说,如果用茶来比喻爱情,那么,这决不是普通大众所喝的大碗茶,而是有着“小资”情调的爱情功夫茶。小说结尾徐小帆觉得第二次爱情中的男友蒋方舟是熟睡在自己怀里的一泡茶,换言之,徐小帆觉得第二次爱情中的爱人是一泡茶,再换言之,则是现实婚姻中的爱情是一泡茶,与题目“睡在我们怀里的茶”比较,作者想表达的是,爱情是建立在现实婚姻基础上的需要双方互相努力经营细加品尝的功夫茶。一、浪漫与虚幻“徐小帆觉得她的爱情是够浪漫的”,因为接连不断地“收到玫瑰花”与…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下简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但其字类学说却常为后代语法学家所诟病。人们认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和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他在讲字类假借时,常常说某字本何类,例如“勤”“远”二字本静字,而用如通名“苍苍”重言,本状字也,今假借为名。“它既然有其‘本为’之类,还不就是字有定类吗?既说是字无定类,又按有定类来讲,这就是自相矛盾了。”“我们认为,能运用拉丁文、希腊文、英文和法文“与汉文无异”的马建忠,绝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他所以这样论述,定有其愿意之所在。本文企图据《文通》各方面的论述,探讨一下马氏字类学说的本来思路,以期雪此文字冤案。  相似文献   

18.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其中的“诚”更多指向儒学的安身立学之本,是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而张岱年先生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诚”的内涵则与《易传·文言》中的内涵有所不同,更偏向于一个具体的、有迹可循的理论依据。文章从“溯本归源”“大化三极”“安心定志”“知通内外”几个方面剖析了《修辞立其诚》中“诚”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令ling今jin令,古文字作①,②像个屋子,表示人坐在屋子里发号施令。《说文》:“发号也。”即叫、使。让……的意思。本是动词。例如《李没雪夜人蔡州》中的“管今击之以混军声”句;用作名词,作“命令”讲,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句;又引申为“法令”,例如《屈原列传》中的“每一令出”句;再引申为发令人的地位或官职,例如《西门豹治螂》中的“西门豹为螂令”等句;现代汉语中仍然活着“司令”一词。用它作声符的字如零、冷等;含“令”的成语如朝令夕改、令行禁止等。值得一提的是,“令”还含有美…  相似文献   

20.
《老子》用“大”指称“道”并建构其宇宙论,《论语》借“大”阐发其伦理思想;《老子》以推到极致而察变化的方法用“大”进行抽象思辨,《论语》视“大夫”为实现社会规范和秩序的中坚力量;《老子》的“为大于细”是其重要方法论,《论语》对“小大”的权衡取舍实用、易行,便于操作。一个“大”字,也可体现出儒道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