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范围副词的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一致性,我们从范围副词语义指向的成分、成分的位置、成分的数目、成分的隐现上对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同时把"指"和"项"结合起来,把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分为三类:单指单项、单指多项和双指多项。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范围副词指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分时,歧义就有可能出现。论文讨论歧义出现的情况,认为可以利用语境、重音、变换分析、语义指向分析帮助消除歧义,同时认为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的倾向性有利于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3.
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层次和句法结构关系都不同产生的岐义、句法结构关系相同而层次不同产生的岐义、层次相同而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词类不同产生的岐义、词和短语同形产生的歧义;语义歧义产生的原因有:语义指向的多向性产生的岐义、某些词语义特征不同产生的岐义、两种语义格交叉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或修饰范围不确定产生的岐义。  相似文献   

4.
汉语动结式的语法结构复杂多样,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也有多种情况:既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宾语等核心成分,也可以指向动作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材料,工具等非核心成分。由于动结式自身的性质,它与其后成分间的关系不同,还会出现语义指向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义表达的多维性与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语义指向分析便一直是汉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在考察国内外语言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的基础上认为:语义指向反映的是句法成分在语义平面的动态指归性,它体现为由指向成分和被指成分一起构成的语义指向结构体,其实质是词语的线形排列反映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和语义表达的多维性的矛盾,以及成分间语义关系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对语义指向的进一步的探索有其自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语义指向进行分析可以研究句中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以<孟子>一书中出现的状中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归纳了不同词性构成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揭示了状语的语义指向和状语的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状语在语义指向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动结式是一种结构灵活而复杂的语法结构,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复杂多样,它可以指向动词本身,也可以指向动词的语义价,甚至是其它成分。梳理清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对分析研究动结式的配价、分化动结式的歧义等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周颖 《现代语文》2008,(3):45-46
本文对副词"都"的前指和后指的情况分别进行描写,试图找出"都"的语义指向和"都"的歧义之间的联系,并提出消除"都"的歧义的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语义指向分析使形式与意义在语法研究中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分析了兼话短语前状语的种种语义指向.先分析兼语短语前的状语.其语义仅指向一个成分的单指状语,后分析状语的语义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的兼指状语.并归纳出单指状语、兼指状语的语义指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句子不仅具备线性结构,而且具有等级结构。对句法结构有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歧义,通过成分分析来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句子的内部结构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来,歧义也会很容易发现,并能从结构上解释歧义。语义在体系中和语流中相互搭配构成组合关系,改变结构也会改变语义。  相似文献   

11.
尚福娟 《现代语文》2008,(12):39-40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的产生,汉语语法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义指向分析产生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汉语语法学界对世界语言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叫做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副词“再“的基本义、派生义、语义指向以及“再“字句的语境歧义,认为“再“的基本义是表添加,其中包括同类添加、异类添加;派生义是表动作相继、时间推延;“再“字句的语境歧义与“再“的语义指向、句重音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由于语义指向引起的歧义,显然,利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无法解决这种分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中出现了语义指向分析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如果将语义指向的概念引入中学语文中歧义句的分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Katz,Katz以乔姆斯基生成语法为框架,进一步研究语言中意义成分。其成分分析在研究词与词、词与短语、短语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语义成分分析也有它的局限性,本文将研究Katz语义成分分析的特点、贡献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6.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7.
歧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歧义现象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句法结构、组合层次、词的多义性等,其中语义关系也是造成歧义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重点探讨由语义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现象的类型以及此类歧义现象消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修尚 《现代语文》2009,(11):53-55
语义指向研究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成型于80年代。所谓语义指向是指在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之间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给我们揭示了句子成分之间,尤其是句法平面上间接成分之间的各种语义联系,证明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不一致性,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和解释语法现象。因此,对现代汉语语义指向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了解、学习现代汉语以及从事汉语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和出现的规律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媛莉 《现代语文》2006,(10):82-83
在语篇中,如果对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就产生了照应关系.因此,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也就是说,语篇中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