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操行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有关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德育的主体问题争议很大,出现了“学生单一主体论”、“互为主体论”、“主体转换论”等,这些“不同主体理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是关注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对单一主体中教师主体的怀疑和否定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5.
德育具有正效应、零效应和负效应 ,这已被人们所普遍认识。德育应如何充分发挥其正效应 ,避免零效应 ,消除负效应 ,是每一个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工作者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德育的负效应 ,目的就在于探讨这种负效应产生、存在的原因 ,从而为最终避免和消除其负效应作出一点努力。德育的正效应指教育者对受教育的教育影响被受教育者全部或大部接受 ,受教育者发生了教育者预期的变化 ,这是教育者所期望的。零效应指受教育者对德育要求无动于衷 ,其思想道德状况未发生变化 ,德育活动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但也未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08,(24):26-27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支持,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难题。德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坚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德育长期性、持久性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7.
一、德育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但由于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上的不足,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道德教育或政治教育。甚至有些教师把德育理解为政治课教育,认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是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德育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不是一种品德的养成。当然德育也不仅是学校德育,按其发生的场所还包括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三者是按学生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德育形式来划分的。而学校德育教育是德育养成和品德内部矛盾运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道德影响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和德育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和德育均指学校教育和学校德育。所谓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动态平衡观为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大学受教育者主动性不够,教育者德育观面临挑战,教育内容不够贴近现实以及教育评价机制偏机械化等原因,需要我们通过培养德育生态意识,完善德育内容和确立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等途径去实现大学德育生态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研究现状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研究大致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说、"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说和"施教系统和受教系统"说等几种代表性观点,它们各有其理论价值,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需要正确认识其理论地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实现对德育过程基本矛盾的理论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  相似文献   

12.
刘树田 《中学教育》2002,(6):38-39,42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准则、思想观点、心理要求和法纪法规 ,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法纪素质的教育。学校德育途径大体分为学科教育德育途  相似文献   

13.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教育手段相结合而形成一定的德育机制,受教育者经过选择、内化等过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并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但由于德育主体参与者、受教育者体验水平、德育氛围、受教育者特点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德育的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德育的价值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德育?一般定义为:“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个人的思想、品德、善恶评价等的教育和培养活动。”①德育可通俗地说成对人的品德教育。”品德问题是教育心理学界普遍感到“难搞”的问题,甚至有点谈虎色变。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过程又是十分夏杂而艰难的思想和行为统一的历程,德育的依据是什么?它是在什么理论基础上进行的一个育人工程?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弄清的首要问题。如何进行德育?我们又该从德育的基本理论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本文将阐述的是:现代德育理论基础──道德需要;现代德育的基本理论──“品德的结论层…  相似文献   

15.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把社会的政治规范、思想观点和道德准则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面临着培养受教育者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践行能力等方面基本素质的要求;相应地,学校德育工作也就具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及思想政治品德践行能力培养的基本功能.在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出了“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表述,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把德育列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德育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共同参与和构建过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整体,然后才是受教育者和学习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必然具有主体属性。德育实践中,学生并不是教师灌输、征服、改造和利用的被动的对象,而是作为德育主体性存在去主动地、能动地选择和接受德育信息,占有和享受德  相似文献   

18.
确立德育目标,弄清德育目标设定的依据以及特征,对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微观角度探讨大学德育目标的问题.以期对大学德育建设有所助益。一、德育及大学德育目标的涵义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德育目标是教育总体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体现,是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的质量和规格,是预期的德育效果,也是德育要完成的基…  相似文献   

19.
<正>"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对德育的基本定位,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系统工程中,我们如何用正确的德育思想指导学生成长?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树立先进德育思想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隶属于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陈福宗 《教师》2010,(24):15-15
少先队的“体验教育”是指在少先队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形式。教育学家鲁洁在《新时期德育基本理论》及《德育新论》中指出:“德育过程涉及体验……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