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闵行区教育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举办,上海市文来中学、上海市民办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浦江第一小学承办的全国首届基于Moodle的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应用研讨会在闵行区举行。  相似文献   

2.
今日学校地处上海市东海之滨的南汇区书院镇,是上海市农村边远地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7年,为了促进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关于2007年400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选取了南汇区的今日学校和闵行区的华漕中心小学作为农村“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由此拉开了今日学校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城域网工程经过专家论证后,于2002年3月实质性启动。目前,区IP宽带骨干光缆铺设已全面展开,区教育信息中心已开始机房装修和设备配置,校园网建设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向全区各学校推进,按计划该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建成使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是闵行区政府第1号实事项目,是全市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有利于实现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有利于建设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将为师生提供更丰富的网上教育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社区教育服务。(闵行区信息化委员会供稿)上海市闵行区教育…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参考》2014,(9):97-97
正上海市莘城学校创办于2004年8月,是闵行区教育局直管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160多名教职工。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书法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闵行区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特色学校、闵行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已成为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在课程建设、教育科研、信息化等方面成效显著,艺术、科技、体育、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教育等方面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6.
王文 《现代教学》2008,(11):F0002-F0002
回顾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50年走过的路,风雨兼程;盘点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为闵行教育发展所作的贡献,硕果累累。在这50年中,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一直肩负着提升闵行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闵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责任。目前,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主要承担着全区教育系统8000名教师和1200名干部的职后培训任务,负责全区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德育工作研究和指导等工作。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已连续四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任院长徐国梁。  相似文献   

7.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专业支撑回顾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50年走过的路,风雨兼程;盘点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为闵行教育发展所作的贡献,硕果累累。在这50年中,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一直肩负着提升闵行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闵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责任。目前,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主要承担着全区教育系统8000名教师和1200名干部的职后培训任务,负责全区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教学质量管理、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德育工作研究和指导等工作。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已连续四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任院长徐国梁。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城域网从高校向中小学等其它教育单位推进,已建设成覆盖全市的服务应用网络,形成一网五环的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遵循“以人为本、数据为先、标准统一、应用至上、安全可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规划如下:总体发展目标以上海教育城域网为基础,建立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  相似文献   

9.
区域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本文以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例.分析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参考》2012,(9):86-86
颛孙长宗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校长,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督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数学学科评委,上海市教育教学能力评议专家,上海市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高中数学学科课程资源建设方案》评审专家,闵行区学术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11.
上海闵行:基于Moodle建构“前移后续”信息化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走到“十一五”之年,硬件设施基本达标后,上海市闵行区也和我国东南部发达地区的教育信息化一样步入了高原期,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如何走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高原?如何突破只是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低水平应用的“瓶颈”?如何发挥教育信息化巨额投入的效能,向政府和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回首2004,教育信息化领域听得最多的一词就是“应用”,苏州市通过确定《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来带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确定2004年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年;烟台市提出“建网不用不如不建”的工作思路后,也确定2004及至今后的三年都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年;上海市闵行区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初步普及的基础上又于2004年12月召开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信息化应用的后期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6,(10):F0003-F0003
张家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美术名师培养工地主持人、导师,上海市小学美术教材上教版常务副主编,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师范教师二等奖,胡楚楠教育基金杰出教师奖,上海市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奖,连续三届被命名为闵行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职于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  相似文献   

14.
闵行区是上海市近几年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县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4年闵行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作出了"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决定.作为区域行政部门,如何在实践中推进教育现代化?日前,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闵行区副区长张辰,她曾在教育一线工作18年,担任区政府领导后分管的工作中又包括教育这一重要内容,对教育现代化问题既有自己感性的体验,更有基于闵行区教育实践的理性思考.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闵行区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25日~26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同民办学前教育管理研讨会”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11,(3):29-30
根据要求,闵行区经过精心的组织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期双名工程展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丰富的展示活动这次展示活动,闵行区43位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后备人才先后纷纷亮相,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论坛、展板、风采录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教育教学风采,扩大了他们的影响,推动了闵行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24日下午,闵行区蔷薇小学校长沈珺在“上海市农村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用e—book技术向400多位与会者自信地作着交流发言。这在两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一半以上在校生为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小学,借助信息化的翅膀实现了学校飞跃般发展。多位教师在全国电子白板教学比武中崭露头角,学生们在学校网络环境中拓展了视野,并不断体验着学习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根据要求,闵行区经过精心的组织安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二期双名工程展示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丰富的展示活动这次展示活动,闵行区43位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后备人才先后纷纷亮相,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论坛、展板、风采录等形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教育教学风采,扩大了他们的影响,推动了闵行区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沈蔚 《现代教学》2002,(12):6-9
闵行区面积370平方公里,现有9个镇,全区有中小学88所,在校学生10万余人,教职工近1万人新闵行区建立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大量导入,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闵行区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闵行教育城域网暨校园信息环境建设工程列入区政府2002年的头号实事工程,投资1亿多元。  相似文献   

20.
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原上海市闵行区和上海县已经撤销,新的闵行区已经建立。新建立的闵行区教育局作出“撤二建三”的决定,在本市教育系统的机构改革道路上率先迈出了一大步。“撤二建三”指撤去原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和上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建立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闵行区师资培训中心实验基地。新建立的闵行区教育教学研究所核定编制为55人。它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学科教育教学业务管理机构。它有四大任务:一,开展教育科研,推广科研成果;二,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