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唐宋词揭示人的本质、欲望和情感,沟通了社会不同层次的人在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反映了深层的人类无意识精神生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性美和人道精神。并以其独特的审美娱乐功能,去满足整个社会精神享受的需要,故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拥有广阔的文学市场。这就是唐宋词"以俗为美"的文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众多的著名词人以一种崭新的艺术态势,将自己的审美视点投向民间市井,对世态人情进行短焦距的观照。唐宋词呈现出语言的市井化,市井风物大量进入作品,大胆地表现都市意识等"以俗为美"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黄婷 《华章》2011,(30)
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深婉含蓄的风味,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以及语言上的脂粉气,显得富贵闲雅.柳永的词独树一帜,“以俗为美”,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以及二人词作内容、所抒情志来论述晏殊的“厌俗”和柳永的“以俗为美”之成因.  相似文献   

5.
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并欣赏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需界定以悲为美的概念,寻找以悲为美的理论依据,并且设计相关教学片段,增强散文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细品其味,全部诗篇都透着一股或淡或浓的悲伤,既有思人思乡之悲凄又有建功立业之悲慨,既有早衰速老之悲怆又有人情世态之悲凉。更为特别的是,它将"悲"与"美"高度和谐地统一,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审美"激动",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以悲为美"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唐早慧诗人的李贺,其诗继承了韩孟的险怪风格和苦吟传统,而且还向唯美主义方面发展,具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及其"以悲为美"的主题基调,为晚唐唯美主义诗风作了先导.现从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出发,对其诗的冷艳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雅芳 《福建教育》2023,(17):41-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验式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讲述中国故事,亲历学习过程;认知冲突体验,强化辨析,实现价值引领;实践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者问题 ,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也是学术界的一个悬案。本文从《金瓶梅》的最早传播过程入手 ,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龙的《金瓶梅》批评反映了他的文艺观点和美学思想,这些认识可以纠正有关《金瓶梅》的某些错误看法,对《金瓶梅》的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作者丁耀亢的文品和人品 ,对续书的写作年代作了简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官哥儿的设置是<金瓶梅>作者艺术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人物,也是一件艺术道具.其艺术作用,一是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场面,二是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这种重要作用是其他人物形象所不能替补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略"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对其用法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勾勒出程度副词"略"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从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主题意识二律背反在作品中的表现主要有二:禁欲与纵欲、劝世与骂世,展示了人的自然天性与理性枷锁之间的尖锐矛盾,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痛苦环节。造成《金瓶梅》主题意识二律背反的原因有两点: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以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等新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金瓶梅》的五种主旨说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主旨新说:《金瓶梅》表现的是“理”和“欲”的对峙与两难。《金瓶梅》虽然在叙述层面表现出以“理”制“欲”的倾向,而在内的思想层面却是扬“欲”抗“理”,并形成“理”和“欲”的坚韧对峙,这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反问句的语用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的人物对话中有特别多的反问句,这些反问句是传情达意、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随着语境的变化,反问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含义,但是小说灰色的基调决定了这些反问句的语用含义只有几种主要类型:1.埋怨、责骂类;2.申辩、反驳类;3.催促、命令类;4.贬斥、嘲讽类;5.拒绝、谦让类等。不同的语用含义又可蕴涵于同一个反问句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