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古人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件事,同一个题材,写作角度不同,突出的重点就不一样,说明问题也不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横看”和“侧看”,进行多角度思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例如一题多作换角度:有时出一个题,让学生做二、三次,从不同角度去写,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如《落叶》一题,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五种立意去写:  相似文献   

2.
没有用的事     
父亲很忙,但再忙也没忘了教育儿子。谁的儿子谁不爱呢?儿子拿起一本故事书,刚要看,父亲说:“不许看,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干没有用的事,你为什么不听呢?”儿子嘴里嘟囔了一句,把书放下了。父亲说:“你刚才说什么?”“没说什么。”“没说什么你说了什么?是不是不服气?”儿子转身走开,把电视按亮,调到动画片节目。父亲说:“不许看,这也是没有用的事。把电视关掉。另外,你还没回答我的话,你刚才说了什么?”儿子不动。父亲走过去关掉了电视。儿子嘟囔一句,拿起一张纸,摆开画笔,准备画画。父亲说:“不许画,这还是没有用的事。你为什么总喜欢干…  相似文献   

3.
好草都死了     
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公司,在机关里当一名小职员。父亲退休在家。家住一楼,屋后一方小园,养了许多兰草,其中不乏珍贵之品。公司内外不少人高价求购,父亲却说:“好草无价!”心存侥幸者再问,父亲道:“草就是我,我就是草,买得了吗?”遂绝了上门讨要之人。一天,儿子对父亲说:“爸,有一件事,我想……”“啥事?”儿子犹豫了。“啥事呀?”“我们处长,想要一盆兰草。”“兰草——”父亲看了儿子一眼,“你拿一盆送去吧。”说着指了指屋后墙角的那一片。儿子回头一看,是父亲经常送人的那种,又说:“爸,处长要那种……那种叫瑞雪兆春的。”父亲半天不开腔…  相似文献   

4.
没有用的事     
父亲很忙,但再忙也没忘了教育儿子。谁不爱自己的儿子呢?儿子拿起一本故事书,刚要看,父亲说:“不许看!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干没有用的事。你为什么不听呢?”儿子嘴里啷嚷了一句,把书放下了。  相似文献   

5.
校园逸趣     
事出有因老师:“你的《抢救亲人》的作文怎么连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学生:“那么急的事怎么能停顿呢?”老师:“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学生:“眼皮。”老师:“为什么?”学生:“只要把眼一闭,全世界都被遮住了。”父亲很关心儿子的学习。一次闲暇时,他问儿子:“自习课时一般你们教室有多少人?”儿子说:“如果老师在的话,一共有35人。”“那么老师不在的话,又有多少人?”“一个人也没有。”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正在讲“现在进行时”,她问道:“现在我说一句话:‘老师长得漂亮。’大家看一下该用什么时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过去时。”约翰哭…  相似文献   

6.
李秋红 《新疆教育》2013,(11):148-148
上海特级教师李白坚在一次讲学中讲了一个有关他儿子的故事,我印象颇深。他儿子写作文,常写错别字,语文教师找家长反映了这件事。他为了帮儿子,每次作文他都先看看作文草稿,帮改错别字。那一个学期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期末作文考下来一看,老师、儿子、自己全傻眼了,儿子的作文仍然错别字连篇,以前老爸改过的错别字照样错。李老师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原因:没有让写作文者(儿子)有责任感。他马上改变策略,从此,只看儿子作文,提意见,决不动手帮他。一次,儿子写完作文让他改,他看完后,告诉儿子:作文中有12个错别字。儿子认真地找,还有一个错别字怎么都找不出来。儿子求父亲帮忙,父亲就是不帮,他劝儿子不要再找了,先睡觉去。儿子装着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折腾到晚上10点多,还没有睡觉,直到找出了那个错别字。  相似文献   

7.
1.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3.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rib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一…  相似文献   

8.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物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3.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  相似文献   

9.
教与学     
一位父亲教他儿子认识数字,首先认识“1”。儿子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父亲正在擦桌子,同时,儿子在旁边看他擦桌子。父亲用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让儿子读。但儿子却不认识。“你应该认识啊!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这是我昨天教你的。”父亲对他说道。  相似文献   

10.
《武汉晚报》2007年8月21日第8版刊载了《中学生作文里惊现“火星语”》一文,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近来,家住武汉市汉口的吴女士为儿子的作文操上了心,因为她越来越看不懂15岁的儿子写的作文了。吴女士在检查儿子的作业时发现,儿子的作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让人不知所云的文字,如“今天学校组织了一场moming call”“我对她3Q得Orz”。她不解地问儿子是什么意思,谁知儿子竞嘲笑她老土,连流行的“火星文”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儿子很小就记住了《撒谎的孩子让狼吃》的故事。童心无邪,惟诚实无他。然而,近日从他的作文上,我却看到了通篇的谎话。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意是说他星期日帮助邻居擦玻璃。我问儿子:“你撒谎连点边际都不着,让人一眼能看穿,怎么想出的这个点子?”儿子倒坦然:“老师说,可以想像。”“可以想像就这样想像吗?满纸谎言……再说,真实的有意义的事多得很,何必要想像呢?”接着,我举出两例曾发生在儿子身上极精彩又有意义的事。经我这一提示,儿子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无独有偶,隔日,儿子的一个同学来…  相似文献   

12.
在查尔斯小时候,他常在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查尔斯的父亲有一天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于是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  相似文献   

13.
1、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悟: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2、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阵沉寂。儿子望着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你怎么知道?”“她没有骂人。”悟: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3、有两个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  相似文献   

14.
查尔斯小时候,常在他父亲开的杂货铺里帮忙。在那儿工作的都是成年人,父亲希望儿子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杂货铺里有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伙计们背地里都叫他“堕落的老家伙”。大家都知道他对妻子不忠的事,从道德上来讲,他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查尔斯对这个人的人品也有所耳闻,所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对他很不尊重。孩子们称呼其他成年男性都是“某某先生”,而对于这个“老恶棍”,他们却只愿意称他为“乔”。查尔斯的父亲有一天听到了儿子与“乔”的对话,于是便把儿子叫到了办公室里。“儿子,”父亲说,“我曾经告诉过你,跟…  相似文献   

15.
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心地问:“考得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儿子看了父亲一眼,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儿子听了,忍不住“扑哧”笑了。“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父亲板起脸来说,“要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条鲈鱼     
父亲划亮一根火柴,看了一下手表———10点整,离鲈鱼开钓时差两小时。他告诉儿子:你得把这条鲈鱼放掉———  相似文献   

17.
闲聊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闲聊@文子  相似文献   

18.
心灿 《老年教育》2007,(5):23-23
佛经里有则故事:父亲要儿子上街买酒菜招待客人,却久久不见儿子回来。父亲上街寻找,看到儿子正跟人僵持。儿子跟父亲说:“这个人不肯让路,我就跟他对着,看谁让谁。”父亲怒气冲冲地说:“你先拿酒菜回去,让我跟他对着,看谁让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晏红 《家教指南》2006,(9):22-23
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了,5岁的儿子央求爸爸讲一个故事,那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儿子一定喜欢这个经典故事。爸爸深情地讲完故事,问儿子:“好不好听?”儿子说:“不好听,什么是火柴?”是啊,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火柴,怎么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感动和同情?那就先让儿子认识什么是火柴。可是家里已经多年没有使用火柴了,而且也多年没有注意到哪里还会卖火柴。爸爸想起从饭店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但是它能代替火柴吗?姑且不说打火机不能像故事中所说的火柴一根一根地“在墙上一擦”;而且因为平时不让儿子玩明火、玩火机,现在给他一把打火机,他好奇不已,反而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运、真快乐!看来,儿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无缘相知了!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对一人一事的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非表示不同人对同一人、同一事,可能作出不同的判断。其实,对一人一事,仁者见其“不仁”,智者见其“不智”,或更近于常理。更何况仁者之间、智者之间所见也不尽一致。问题在于,何为“智者”,何为“仁者”?按照孔子所代表的中国儒家价值观念,“智者”、“仁者”到底应当如何看人看己、对人对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