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是新闻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播的眉目、是新闻的提要。可以说,一个广播节目的好坏,不仅表现在新闻稿件内容的质量上,同时也表现在它的标题质量上。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在新闻作品和听众之间架起的桥梁,听众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2.
广播新闻专题近些年来愈发受到听众的喜欢,当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大众的视线时,专题类的新闻更加有针对性的被听众所选择。那如何选择好的广播新闻专题的素材、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采写和编辑,本文将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以及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新闻作品为例进行浅析广播新闻专题的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3.
史静 《大观周刊》2011,(34):14-14,6
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广播消息如何吸引听众?如何唤起听众共鸣?实践证明,在广播新闻中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发挥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进而赢得听众。下面就结合本人采写的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一诺千金》谈谈广播消息写作中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广播界的节目改革新招层出,办广播的理念嬗变,从而创作出了一大批时效性、新闻性强的广播作品。然而,在追求时效的同时,大量广播新闻作品却忽略了听觉之关。文章认为,广播新闻作品应借鉴文学创作的手段,关注听觉之美,创造广播之美,使广播新闻即可听又好听,以吸引更多听众。  相似文献   

5.
借鉴故事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广播的特有手段展现给听众,能够使广播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效应。注重人本因素、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等,把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所在。  相似文献   

6.
广播靠声音进行传播,有着无穷的魅力。广播能够为听众提供声音世界里多姿多彩、美妙动听的各种音乐和音响的享受。广播作品的形象生动离不开丰富的音响素材。对音响的成功运用,历来是优秀广播新闻作品的突出特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更是新闻受众的共同心理,而检验新闻真实与否的标准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音响的应用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春 《新闻窗》2011,(2):76-77
广播是听觉的艺术,音响是广播的生命。对于广播新闻来说,精当合理的音响运用,不仅能真实展现新闻事实,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也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以情动人,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刘旭  杨曼 《记者摇篮》2005,(11):55-56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好的新闻.特别是广播新闻,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少陈述、多表现。在作品中应该从主题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新闻事实传播给听众,做到既引人入胜、又印象深刻,使听众久久不能忘怀。而细节描写的则往往会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用细节说话的作品也越来越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作品,谈谈广播新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黄进 《声屏世界》2017,(2):53-54
广播要想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取得突破,就要采写"有趣"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新颖性贴近听众;采写"有料"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接近性吸引听众;采写"有胆"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重要性打动听众;采写"有用"的新闻,以广播新闻的服务性黏住听众.  相似文献   

10.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12.
怎样播新闻?     
新闻节目在广播里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广播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消息报道出去,边远地区的听众和首都的听众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报告的最新消息。无论在内容上数量上和时效上,广播新闻都能新,多、短、快地满足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各方面新情况的要求。广播新闻的全部稿件都是通过播音员的有声语言报告给听众的。在这点上,广播新闻既  相似文献   

13.
提倡写视觉新闻,这虽然是新闻界提了多年的老话题,至今却仍有现实意义。广播新闻是写给听众听的,难道也提倡写成视觉新闻?广播的声音,听众难道能看到么?笔者认为,广播新闻虽然是写给听众听的,是诉诸听众听觉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视觉形象。广播新闻所提供的具体形象的东西越多,诉诸听觉的内容越具有立体感、画面感,它所能转化成的视觉形象就越鲜明生动,就越能打动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同样要写得有视觉感、立体感。笔者拟从听觉形象转换为视觉形象的物质基础、转换的具体过程和转换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对这个问题略抒浅…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台是新闻舆论单位,节目的主体是新闻,听众最关心的也是新闻。但是,占广播节目比例最大的则是文艺广播。文艺广播是通过广播播出的文艺作品的总称,包括的范围很广,例如,文学、戏剧、音乐、电影、歌曲等,有时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多少年来,不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间表怎样变动,文艺节目总是占全天播音的60%左右,而且一直受到听众的欢迎.文艺广播把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节目提供给听众,让听众在欣赏、娱乐之中接受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可以这样说,文艺作品和广播形式的结合,才得以广泛传播,使之成为大…  相似文献   

15.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直接向听众口头报道(也可以配置音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现场报道,以其直击性、生动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题材、记者素质、现场报道注意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广播新闻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一平 《青年记者》2012,(35):47-48
快捷是广播最大的优势,而广播新闻的连线报道更是将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它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听众感受第一现场,与新闻事件同步,满足听众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需要。但是,在连线报道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提高广播新闻连线报道的质量?一个  相似文献   

17.
强化广播新闻的可听性,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可听,而且要能够引起听众的视觉联想,形成广播新闻的视觉印象,这是对广播新闻可听性的要求。为此,广播要充分运用现场描写、细节刻画、音乐和现场音响的配合、新闻节目板块设置的创新等所有广播能够调动的表现元素,通过可听性的视觉延展,促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原本平面和线性的声音符号立体化、视觉化,更加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让听众通过听广播新闻也能有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8.
<正>作者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新闻作品的采写制作,最终形成广播现场短新闻。该新闻具有较高的价值,凭借广播进行播放,达到传播的目的。要想真正写出一篇有文采、有分量、有韵味的作品,实属不易的一件事,本文从广播现场短新闻的写作艺术入手,结合自身的写作经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新作艺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一、广播现场短新闻广播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问题的形式之一,迎合了听众求快、求短、求新、求活的普遍心理,以真实的场景、  相似文献   

19.
唐莹 《新闻采编》2007,(6):30-31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生动的现场报道不仅能给听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可以有效地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因此,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  相似文献   

20.
版面是报纸等文字载体的形式概念,排版是为了体现编辑部的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者。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体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因而,广播新闻节目可以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一、避开劣势,让广播新闻"版面"重点突出、"一听了然"毋庸讳言,广播媒体的劣势在于"转瞬即逝"。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抓住听众,吸引听众一路听下去,并且能在其记忆中留下印记呢?笔者提出广播新闻节目要有版面意识,就是要借鉴报纸的长处,避开自身的劣势,使得一档广播新闻节目重点突出、"一听了然"。先说记者。广播记者报道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