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④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重心与其几何中心偏离,偏向南部地区,年均偏移距离为40.6km,区域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人口、经济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极不对应。  相似文献   

2.
贺涛  杨志峰  崔保山 《资源科学》2006,28(1):128-135
流域生态配水是近年来在生态需水这一热点研究领域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旨在通过向生态系统分配合理的水资源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流域生态需水要求在实践中进行生态配水,而生态配水同时受到水资源总量的控制。本文简要介绍了流域生态配水的最新进展与动态,以及几种主要研究方法:制度配置、内因性配置、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制度配置主要根据非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用水进行配置,内因性配置是根据生态系统自身需求进行生态配水,优化配置和协调配置则通过对生态-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优化或者协调进行生态配水。各种配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共同的缺点在于对生态-社会经济-水资源复杂系统的复杂性考虑不足,研究问题片面,这也成为生态配水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流域生态配水研究的发展趋势,即以整体性思维为出发点,向综合性、全面性发展,形成流域生态配水的完整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咸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生态对咸阳城乡一体化建设,对西咸新区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必须面对水资源生态问题。这种关系总体体现在五大方面。要重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城乡水文的巨大影响,甚至破坏,抓住关键环节,有力推进城市水资源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4.
赵国栋 《科教文汇》2014,(24):225-226
咸阳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生态对咸阳城乡一体化建设,对西咸新区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城乡一体化建设也必须面对水资源生态问题。这种关系总体体现在五大方面。要重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城乡水文的巨大影响,甚至破坏,抓住关键环节,有力推进城市水资源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子刚  郑瑜 《资源科学》2011,33(6):1083-1088
本文初步界定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将水生态足迹分为水产品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污染生态足迹,并建立了水生态足迹模型。其中,采用了Wackemagel的水产品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采用了基于水资源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采用零维模型计算污染稀释净化需水量,构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最后,以扣除60%生态需水为前提建立了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模型计算了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湖州市2000年-2007年水生态承载力超过水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但是水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水生态足迹在不断增大;由于水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大,水产品生态足迹在水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改进模型的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义  张合平  李丰生  郭琳 《资源科学》2013,35(8):1601-1610
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仅核算人类活动对水资源供应的占用情况而未测算其对水环境净化功能的占用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了改进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并用该模型对2003-2010年广西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水资源账户中,淡水生态足迹2003-2005年较快上升,随后几年缓慢下降;水资源承载力较高,水资源生态盈余较多,水资源生态压力较低,三者2007-2010年起伏较大;②水环境账户中,有机物污染水生态足迹<磷污染水生态足迹<氮污染水生态足迹;最终水污染生态足迹很大,2003-2006年逐年升高,2007年迅速下跌,之后缓慢回升;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同;水环境生态赤字甚多,水环境生态压力很大,两者2007-2010年波动剧烈;③传统模型下广西水资源安全度很高,而改进模型下该地区水资源处于严重不安全状态.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模型计算方法更科学,计算结果更符合广西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环境水生态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核心的问题是生态,也即生态水短缺问题。本文对通过对我国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水生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等;并根据上述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通过调整控制变量和相关参数,预测区域水资源供需的变化趋势,仿真该区域在2011—2030年期间水资源供需情势,设计维持现状、经济优先、节水优先和协调发展等四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优选方案,为科学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规划、高效配置提供依据,为江西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渝  张俊飚 《资源科学》2010,32(12):2292-2297
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共同实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准确判断中国双重安全的程度对于调整水资源利用模式乃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在分析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内涵、特征和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997年-2006年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PSR(压力、状态及响应指标体系)的动态变化分析,发现中国粮食安全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安全呈下降趋势。粮食安全状态(S)指标与响应(R)指标之间存在高度耦合性,在压力(P)不减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水平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水资源生态安全中压力(P)与状态(S)指标存在耦合性,响应(R)指标呈现大幅增长,但干预效果不显著,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改变调适政策。  相似文献   

10.
绿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水资源的安全配置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生态水利工程是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绿色农业将成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有效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西部江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脆弱区。流域尺度生态重建与水资源调控是构筑西部生态屏障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生态重建的流域水资源调控模式研究尚属探索阶段,加强其水资源调控机理认知、政策模拟与模式构建的系统研究,合理选择适合西部实情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调控从工程性、资源性的“供给管理”模式向生态化、社会化的“需求管理“模式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2.
白爱民  白露 《今日科苑》2009,(14):46-46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众多环境问题,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水资源压力过大,水生态严重恶化成为令人十分堪忧的问题。《水问》真实全面地告诉观众中国正面临着怎样的用水困难,并深刻解析了中国水资源状况。本文旨在研究《水问》引发的保护水资源的思索,并强调培养大众环保意识的重要,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和声张"生态正义",应对环境恶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延边州主要河段生态基流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延边州河流和水库情况,利用几种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对延边州主要河段的生态基流量进行估算,为延边州水资源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流域生态保护和补偿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的.为了能更好利用这有限的水资源,需要讨论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生态保护实施者和受益者之间的补偿方案.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在明确生态流域补偿的主体,并根据各主体是否愿意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博弈分析之后,得出各补偿主体的最优纳什均衡策略.这为实现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相统一,从而为国家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以有效激励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用水结构研究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乃至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内涵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生态位与生态环境关系,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阳市农业用水生态位较大但有减小趋势,生活用水生态位较小但稳中有升,而居于中间的工业用水生态位除市区外均有所增加;区域生态位熵值存在明显差异,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而市区、林州市生活用水占有率、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市,其他区域基本呈相反趋势;滑县等区域农业用水生态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比较敏感,而安阳县则为工业用水生态位;安阳市用水结构明显不协调,调整关键是压缩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和重要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21世纪的水文水资源问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主要是如何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防治水旱灾害,维持生态需水和控制因发展而带来的水污染,不断改善水环境.陆地系统中的水功能可以分解为资源水、灾害水、生态水与环境水.四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变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四水转化"关系.作为资源、生态和环境要素的水,其利用是水系统的正面效益;其过剩和不足的变化引起水旱灾害、其质量演变造成的污染引起生态、环境的退化或破坏则是负面效应.把握水资源、水灾害、水生态与水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生态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生态水利是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设水利工程,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原则等角度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初步分析,较详细论述了应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式对五常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长江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开发长江水资源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目前水资源开发 所暴露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构建长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并 进一步剖析了开发长江水资源与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协调长江水资 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初步设想与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水利部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黄河流域下游为例,在构建黄河水资源高效管理体系、水工程坚实保障体系、水生态统筹开发体系、水管理法制透明体系、水文化教化育人体系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以期更好推进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水是北方农牧交错带最关键的生态环境因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动态。文章从生态缺水的角度,以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缺水是造成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6年武川县天然草地、灌木、乔木、农作物生长季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50.3mm、193.4mm、213.3mm、158.6mm,最小生态缺水量分别为93.1mm、38.2mm、251.5mm、96.6mm,植被生态系统继续向退化方向演替。合理调整植物品种结构,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是当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