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表达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从"实"教学--教学案例展现生活的现实,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只有实实在在,才能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正>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学生缺乏阅历,但不缺乏真情,真实情感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培育真实情感,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真情才能让学生写出动人感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专家指出: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情感体验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实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实践体验、角色体验、榜样体验、对比体验等多种体验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高考语文考试中作文分值与所占分值比例的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指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学生却感到作文越来越难写,写出来的文字愈来愈枯燥干涩。原因究竟为何?一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与真实情感体验,二是缺乏必要的技巧训练。写作技巧与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的"术"与"核",缺一不可,理应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佳作佳篇。  相似文献   

6.
创设真实、典型、适切、复杂的学习情境,关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更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教学情境创设应以学生真实生活世界为背景,融入学生个体真实情感体验,通过整合经典音影资源、角色扮演重现冲突场景等方式,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收获更高层次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感体验场所,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用心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呼唤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真切地感悟,还学生一个本真的语文课堂。一、真实的语文课堂呼唤本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真实情感,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具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深入课文内部,对内容进行分析,掌握课文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学生的生活世界,用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表达情感体验,这就要求从“实”教学——教学案例展现生活的现实,教学互动吐露思想的真实,教学延伸重在行为的落实。只有实实在在,才能提高品德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一夜的工作》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本设计以情感为主线,围绕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总理的高贵品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开启情感;抓关键词,体味情感;体验朗读,抒发情感;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等环节,使学生和作者、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感悟作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文应当是作者真实情感的宣泄,没有真实情感的文学作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的,因此,写作总是与作者的某种真实体验相联系,那些反感写作的学生,归根到底是缺乏一种写作时所必须的真实体验与情感。  相似文献   

11.
林长聘 《华章》2007,(12):145-145
情感缺乏"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因而,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情感源点入手,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融情于教学之中,形成课堂教学中情感信息回路,避免因"缺情"而使教学偏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验"一词成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只有体验,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缺乏了体验,学生就会失去自我,感知就不会深刻,就不会有情感的生成;缺乏体验的教育,或许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痕迹,但决不会给学生带来震撼。所以从教以来,我在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广泛吸收名优课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和本校学生的"体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偏差:体验目的偏离教学目标;体验方法缺乏真实的体验感;体验效果缺乏针对性评价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性,针对这些偏差,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细化教学目标,明确体验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体验形式;设计观察量表评价并改进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吴功林 《广西教育》2014,(1):119-120
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过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侧重认知而忽视实践体验和情感渗透,常常导致教学空洞苍白,缺乏实效。笔者认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关键在于重视和开展体验学习,促成感悟内化。“体验”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及的核心理念之一,“课标”将其列为应予重视的四种学习方式之首(见课标“实施建议”(五))。因此,教师应将体验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题,学生作文中说假话、写假事,内容空洞,毫无童心童趣现象比比皆是。究其根源,是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事物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有真实情感的好文章,读来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缺乏真实情感的文章,读来则味同嚼蜡。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其倾吐心灵之声呢?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体验真情生活,拨动心灵琴弦;捕捉真情火花,实现心灵对话;巧蓄真情之水,妙启心灵闸门;挖掘真情源泉.倾吐心灵之声。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惧怕写作的原因主要是生活之"源"干涸、阅读之"流"堵塞、思维之"路"迷惘、表达之"门"紧闭、实践之"趣"缺乏,所以要提倡"五体验"的作文教学.具体做法是走近生活,体验情感;有效阅读,体验迁移;多向思维,体验创新;流畅表达,体验交流;具体实践,体验成功.这样就能开发学生作文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离不开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促进了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品社课教学的实效。以"激趣、体验、延伸"为主的品社课课堂教学三步曲,是符合品社课教学新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学实效评价。这三个阶段的循环往复完成了人一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有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情感体验是知识学习的基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学实效评价的必要内容。因此,情感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但缺乏历史意识的情境教学会背离历史教育的真谛.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合理的、真实的、科学的材料,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走向历史的深处;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并找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真切感受和体验中涵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