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佳贤  李春华 《精武》2013,(24):90-91
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育的教学体系之中,是高校实施“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健康教育的内涵,然后又根据当前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井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要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必须全面进行健康教育,努力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笔者就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学校体育要突出健康教育的思想,努力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有效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本文就目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有关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略论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思想与健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健商和健商文化新概念的认识,提出了现代社会的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确立健康教育新理念———健商文化教育,它既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又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提出的实际需求。文章还对高校体育健康教育应进行深化改革,加强健商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体育、健康课程及教师教育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日两国的基础教育均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并力图把两密切结合起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体育和健康教育如何贯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中日两国的体育、健康课程以及教师教育的比较,分析了两国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体育、健康课程体系以及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体育健康教育基本思想、方法及相关原则着手,建立相应的假设,再运用探索性(EFA)及验证性(CFA)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路径表明: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应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分析显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应以"运动督导"为重心,家庭体育健康教育应突出"家长榜样"的作用,而社区体育健康教育要把抓"组织管理"放在首位;回归模型的路径图及路径系数提示:学校、家庭、社区健康干预的直接效果集中体现在青少年"知觉利益"的改变,并据此引起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应构建健康、创新与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看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素质成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对高等体育教育如何构建健康教育与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新理念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的要求,即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但如何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本文就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的基础教育均重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并力图把两者密切结合起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颁布后,体育和健康教育如何贯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日本体育与保健课程及教师教育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体育、健康课程体系以及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邱远 《体育教学》2002,(3):13-14
继“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之后,教育部新近颁布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切实贯彻落实,是当前体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健康第一思想之于体育的深刻内涵,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予以剖析,是更好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使体育素质教育朝着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迎接即将在全国全面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从 3月下旬到 4月初陆续在一些城市按课程举办了培训者的培训。国家级“体育 (1~ 6年级 )体育与健康 (7~ 12年级 )课程标准”培训者的培训分别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西北地区 )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举行。在培训期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组的专家和体育课程标准组的成员们分别介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和基本思路 ,并围绕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辅导。培训者中有来自全国各省、市及一些实验区教育厅局体卫艺处的工作人员、教研员、部分师范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正处于积极实施之中,从《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标》)的初步教学实践看,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我们既应充分肯定各种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但同时又应注意从理论到实践做出深入分析,如体育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院系教学改革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接轨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旨在为体育院系体育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与治理特征,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能力的举措。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特征体现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部门上下联动的分权化治理,地方学校、社区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治理,以体质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法治化治理,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的保障性治理,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的引导性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法案的靶向性治理,特殊体育教育制度的补偿性治理。研究提出,要健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体制制度,推动体育教育的协同化治理;打造以体教融合为导向的精准扶持制度,强化体育教育的补偿性治理;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强化制度,实施体育教育的靶向性治理;健全监督、评估、激励"一体化"制度体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中、日、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日、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现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在实施健康教育中所面临的困惑进行探讨,并提出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向21世纪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中确立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传统的体育课程完全不同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健康第一”和健康整体现理念、终身体育理念、主体教育理念和人文教育理念等四种基本理念,它们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必然带来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加强体育学习指导,对于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论述。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构成要素,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缺乏,教学方法、手段传统、守旧,体质检查与评价仪器滞后,是目前我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其学科地位将逐渐提高,其专业将获较大发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将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具有巨大的需求与市场。  相似文献   

19.
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生命安全教育,成效较为显著.通过对比中俄日韩四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结合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国在这方面做得明显不足.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生命安全教育的成功案例,对我国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认识方面的误区和不足,限制着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也存在一些优点,通过对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发扬,以期促进我国的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正确体育教育观念,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其核心就是应将增进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定为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此,就如何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习惯,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