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乃尧 《传媒》2003,(2):43-43
1923年,叶圣陶离开故乡苏州,举家迁沪,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当编辑,先住在闸北永兴路鸿兴坊,与沈雁冰(茅盾)为邻。1924年7月,叶圣陶家迁闸北香山路仁余里28号,居家门口挂着“文学研究会”牌子。当时,他家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点,一些共产党员和左派人士常在夜里借用这里开会。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集》共25卷,自1987年10月到1994年10月,分批挨次出齐;从着手编辑之日算起,得推前一年,总共花了八个年头。 1986年10月,父亲92岁生日前夕,吴为公、缪咏禾两位先生特地从南京赶来,代表江苏教育出版社向他老人家祝寿,并约我和至美至诚编一部父亲的大型文集,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为了深切缅怀叶老的丰功伟绩,激励后人,我和魏国栋、吕达同志在2000年11月26日出席了叶圣陶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  相似文献   

4.
5.
6.
怀远 《出版史料》2001,(1):46-46
1951年春,中国作家协会继《人民文艺丛书》之后,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一套《新文学选集》。这套选集由茅盾主编,第一、二辑共收人郭沫若等“五四”以来作家24人。其中有作家本人自选的,也有约请专人代为编选的。叶老是我国新文学的泰斗。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理所当然是选编的重要对象,但是叶老很谦虚,他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已经编辑出版过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年,上海开明书店就出版了《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一书。这在当时是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很快就购得一册,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机会面请选集的主编叶圣陶签名题词。叶圣陶欣然命笔,十分热情、认真地在该书扉页上用毛笔写了如下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1966年2月10日文化部党委向中央写报告,称《毛泽东选集》的供需情况,多年来一直十分紧张,书店长期脱销。据人民出版社和新华书店调查估算,当前至少需1100万部以上才能基本满足需要……中共中央同意文化部党委的报告,于2月21日发出《中共中央文件》,将文化部的报告转发全国执行。  相似文献   

9.
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出版史上的一件盛事。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泽东选集》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成立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相似文献   

10.
关于胶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翻印自何种版本?笔者最近查阅一些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的书刊,有不同说法。现介绍如下:(1)龚育之于1984年4月2日《同施拉姆教授的谈话》一文中写道:“全国解放以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的版本,据我所知,有五个系统。(一个版本在一个地方出了,其他地方翻印  相似文献   

11.
《小说新报》是1915年创办的月刊,近现代小说家李定夷先生为主编,由国华书局出版发行.其出版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共载8卷94期,除连载文学作品外,更有丰富的图书广告.文章从图书广告的视角,分析《小说新报》图书广告的类型、技巧、特征及其时代写照,探析当时的文化思潮和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2.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3,(4):118-125
晚清十年间,是中国小说借助近代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时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专门杂志,1903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是最早响应“小说界革命”号召,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杂志。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上海又有《新新小说》、《小说世界日报》、《小说世界》、《新世界小说社报》、《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月报》、《白话小说》、《十日小说》等小说期刊先后问世,其  相似文献   

13.
一 民国大刊<小说月报>大力提倡新文学,传播新思想,历时十余载,在新文化运动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刊.论及这份划时代的刊物,学界特别推崇它的前两任主编沈雁冰和郑振铎先生的编撰之功.  相似文献   

14.
刘兰 《中国编辑》2003,(3):86-88
商务印书馆的《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8月,到1932年“一·二八”因商务印书馆遭战火而停刊,历时二十一年。《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在文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刊物。这份刊物不仅培养出中国现代著名的编辑家,而且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的摇篮,“五四”以后的中国现实主义新文学巨匠们许多是从那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16.
王湜华 《传媒》2001,(11):42-43
前些天,庞旸送来她的新作《叶圣陶和他的家人》一书。该书封面的衬影即叶圣陶先生写给我父亲伯祥公《抄书》一诗手迹,想必当是作者建议设计者采用的,颇为合适;版面也宽松舒适,故二十七万余言的书竟排了四百余页,纸张虽不是很讲究,拿在手里却十分喜人,真有令人爱不释手之感。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8年是其编辑思想与编辑出版业务都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然而他在此间担任《妇女杂志》主编的经历却基本被学界忽略了。叶圣陶曾临危受命,致力于该杂志的改革。第一,他明确办刊宗旨,坚持不懈地为女性解放和发展而努力。第二,他强调取材精审,注重杂志内容的丰富性与高质量。第三,他注重扩大执笔群,稳定作者队伍,提高稿件质量。叶圣陶的革新,使《妇女杂志》在短时间内重新赢得了女性群体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一)1988年,是我工作中遇到困难最大的一年。1987年8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二届第352次会议讨论了红旗杂志领导班子问题,并通过了《中央组织部关于红旗杂志社领导班子调整的请示》。会后,发了中共中央犤1987犦128号、132号文件:同意熊复同志辞去红旗杂志社总编辑职务,红旗杂志社的工作暂由副总编辑苏星同志主持;免去马仲扬同志副总编辑职务、免去林肖硖同志的顾问职务。这件事我丝毫没有精神准备,恐怕熊复也没有精神准备。这样,实际上《红旗》已经没有领导班子了,由我一个人负责了。当时外面正盛传《…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编纂《十三经索引》,既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了一部高质量的检索工具,也对当代编辑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有诸多启示:要善于在编辑实践中发现选题;选题要具有普适性与长远价值;编辑要有深厚的学术修养;不但要出好书,还要善于宣传。  相似文献   

20.
“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谜一样的张爱玲,张爱玲之谜。说到张爱玲,有一个疑问,人们始终不得其解——张爱玲当年为什么和《万象》闹翻的?长篇小说《连环套》为什么中断了连载?有一个很流行、似乎已被固定下来的说法是——张爱玲之所以“腰斩”《连环套》,之所以从此再不给《万象》“一行字”了,是因为《万象》在《连环套》连载之时,突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