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爱国青年学生迅速响应,从1919年5月5日开始,南开大学、北洋大学等学校的学生纷纷走出校门,集会演讲.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斗争,22岁的周恩来一从日本回国就立即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敲定,是改稿艺术的佳话。周恩来经历与改稿相关的工作有: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编辑《敬业》,兼任《布尔塞维克》编委;创办《少年》、《赤光》、《军事通讯》;领导创办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  相似文献   

4.
曹立新 《新闻记者》2004,2(3):60-61
梁漱溟(1893~1988)自称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一生思考的中心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人生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与学问中人不同的是,对于所思考问题的求解,梁漱溟主要通过的是自学方式。①1942年10月,在为《桂林自学月刊》撰写的自述自学经历的文章中,梁漱溟多次提及报刊,“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14.关注舆论界宣传动向的问题 周恩来非常关注舆论界的宣传动向,对各种错误倾向和谬论,采取批评或批判的态度.在主编<会报>时,他以"飞飞"的笔名写了批评<益世报>的两篇文章:<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和<再问〈益世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7,(5):50-50
1919年7月21日在天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对开大张日报,有时发行号外。  相似文献   

7.
钱毅的农村报刊编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沛 《青年记者》2006,(20):41-42
钱毅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作家阿英的长子,生于1925年,逝于1947年,终年22岁。在新闻战线上虽然只有短短4年的工作时间,但他的新闻活动与编辑思想,使得他足以称得上是我国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在民主根据地办农村报纸的典范。他为培养工农通讯员而不遗余力,他为让工农成为报纸版面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早期的新闻思想和早期的报刊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源于后者,是后者的产物,又反过来对后者以积极影响,对后者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栋法 《传媒》2003,(4):35-35
毛泽东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就十分喜爱报刊。1913年,他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学后,在杨昌济先生的影响下成为《新青年》的热情读者。他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全文约7000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曾利用暑期徒步下乡,进行了两个月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见所闻写成几篇通讯,寄给《湖南通俗报》发表。  相似文献   

10.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新闻界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楷模。他一生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报刊工作上,先后主编了《生活》《大众生活》(上海)《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抵抗》《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等报刊。这些报刊思想内容先进,编辑技术高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觉悟》     
《新闻与写作》2007,(4):37-37
天津学生革命团体“觉悟社”社刊,32开本。周恩来主编。“五四”运动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刊物之一。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20名进步青年组成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其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马骏、刘清杨、李毅韬、郭隆真等人。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很多刊物,这些刊物疾呼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同时宣扬了民主革命的思想。《秦陇报》和《关陇》《夏声》就是在这一时期由陕西旅日学生在东京创办的杂志,《秦陇报》最先创办,但存活时间也最短,只出版了一期。之后由于旅日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分成两派,分别创办《关陇》和《夏声》,这两份杂志与《秦陇报》既有传承也有沿革,本文从三份期刊的文本内容分析《秦陇报》至《关陇》《夏声》的宗旨变化。  相似文献   

14.
殷福东 《新闻世界》2011,(8):164-165
杨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他为了君主立宪的梦想半生奔波,为追求强国富民而苦苦探索。杨度早年通过阅读维新报刊,开始用近代化的思想关注世界,两度留学日本,他创办的《游学译编》、《中国新报》,在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以《杨度集》为基础,试图梳理杨度对待报刊的观点,总结舆论观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宋扬 《新闻知识》2022,(9):69-78
《第一晋话报》与《晋乘》是由清末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在日创办、印刷,回国发行的革命报刊。其虽发行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构建了全国层面的山西认同,言明救山西与救中国一体,并寻找救国之道,欲以唤醒广大民众。由于该报刊读者群体与预期不符及存在时间过短,因此未达到最初预期目标,影响力较小。作为来自东瀛的“晋音”,《第一晋话报》《晋乘》是清末山西舆论界的一道亮色,是山西籍留日学生对民族危机的直接反映,也体现了清末多个阶层的协响,是山西留日学生尝试救国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2007,(10):49-49
1923年8月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大会。会议之后,团中央决定《先驱》停刊,改出《中国青年》周刊。  相似文献   

17.
王晓晶 《青年记者》2020,(11):107-108
五四时期学生联合会、社团创办的《少年中国》《新潮》《南开日刊》等报刊将思想宣传同群众运动、政治斗争相结合,成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而学生报刊的发刊词,则以简洁的文字体现了报刊的时代背景、宗旨和传播取向,以此看待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可以发现其何以传播及如何传播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强化农村报刊科技服务功能的重要意义 ,列举了农业信息报社开展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总结了如何搞好科技服务的几点体会。对其他农村报刊开展科技服务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这些东西是我多年的珍藏,我要把它们都捐给市档案馆,作为对毛主席诞辰的纪念!”近日,一位老人手捧一摞资料,走进南京档案局征集利用处,神情庄严。  相似文献   

20.
陈明 《新闻世界》2011,(6):123-124
人民日报社目前已拥有25家社属报刊,是中国最大的党报子报刊群系。回顾人民日报社属报刊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一批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刊相继问世。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人民日报》的子报刊创办进行探源和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