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入媒介行动主义理论关注中国的行动主义影像实践,认为中国行动主义影像的勃兴既是中国新民权运动和公民社会发育的媒介表征,同时也与全球影像行动主义息息相关。中国行动主义影像在影像维权与社会纪录片两个路径上引领着中国纪录影像发展的新方向,并作为全球影像行动主义的一部分,使中国纪录影像的发展具有了新的国际维度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分析法来探讨台湾纪录片产业的现实状况。台湾纪录片已经基本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良性产业发展链条,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为纪录片创作减轻了不少压力,多样化的行销方式为纪录片发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民众对于纪录片放映的投入热情亦不可或缺,此外,地方政府对于产业调控的导向作用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
环保纪录片的兴起与近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以及西方媒介行动主义有着重要关系.文章从媒介行动主义理论的角度关注环境保护纪录片的创作,以《难以忽视的真相》为例,探讨媒介行动主义对环保纪录片阐释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武泽华 《青年记者》2021,(2):113-114
近年来,医疗题材纪录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的拍摄视角下,不同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在话语立场、情感态度、社会功用等方面的呈现都大不相同.本文认为,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创作拍摄视角逐渐多元、表现的主题更加广泛,但深层次拍摄视角的挖掘仍然匮乏,无法触及医疗问题表象下的核心弊病,难以用影像的力量表现并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武泽华 《青年记者》2021,(3):113-114
近年来,医疗题材纪录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不同的拍摄视角下,不同的医疗题材纪录片在话语立场、情感态度、社会功用等方面的呈现都大不相同.本文认为,我国医疗题材纪录片创作拍摄视角逐渐多元、表现的主题更加广泛,但深层次拍摄视角的挖掘仍然匮乏,无法触及医疗问题表象下的核心弊病,难以用影像的力量表现并解决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将全球变暖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放到了人们的面前.早在2006年,美国前总统戈尔主导拍摄的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就已经通过引用大量科学论证以及近年来冰山迅速融化的画面,提出了全球变暖的严重性与急迫性,提高了人们对全球变暖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董虎凌 《视听》2021,(7):121-122
人文纪录片是当前纪录片领域的新宠,凭借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充分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精神诉求和情感需求.要想达到预期传播效果,创作者需要全面把握群像叙事、交织叙事、故事叙事和镜头叙事的策略要点,既要以点带面,塑造典型,又要多元呈现,丰富内涵;既要强化冲突,提高张力,又要多元构图,增强视觉刺激.  相似文献   

8.
葛军 《记者摇篮》2010,(5):49-49
翻开浩如烟海的纪录片历史,很难让今人对作者的创作理念作过多的概括性评说,但是被称作“纪录电影教父,英国纪录片运动的旗手”人物约翰&#183;格里尔逊的观点却让笔者心悦诚眼,谓为信然;格里尔逊认为“电影工作者首先是一名爱国者,他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深刻保持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其次才是一名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解严后台湾纪录片创作异军突起,《生命》、《无米乐》、《看见台湾》、《湾生回家》等纪录片纷纷进入院线并且获得不俗票房,从而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促进大陆《喜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冈波仁齐》等一批院线纪录片出现.台湾纪录片的区域特点意味着呈现一个完整的"孤岛"想象,表现岛上生民的苦乐哀愁,进而寻找共识,促进社会和解.这是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也是台湾纪录片与民众产生共鸣形成观影热潮的主要因素.台湾纪录片既有追寻历史,溯源文化根脉的厚重主题,又有再现当下生活场景,传达乐活精神的轻盈题材;既有青春、励志的主流纪录片,又有表现边缘人群、同性恋等实验意味鲜明的文艺纪录片.伴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进程,台湾纪录片聚焦于小岛呈现众生真实生活场景,有着乐观底色,并将观光文旅、社群进步、环保和社区文明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的创作风格已然影响着大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丁敏玲  成毅涛 《新闻界》2013,(15):59-61
结合国际传播环境和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探讨了网络行动主义的媒体使用特征及信息传播模式,分析我国网络行动主义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从而试图寻找出如何有利引导网络行动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电影大片除了剧情和后期制作之外,导演执导镜头的艺术也是决定电影能够被观众认可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电视纪录片这一节目形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把电视纪录片归结为自然人文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本文旨在探讨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如何借鉴电影的拍摄手法,融入电影意识,使纪录片达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影视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对台湾纪录片从叙事内容和叙事时间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记录片文本的构建过程。在叙事内容方面,台湾纪录片文本采用了不断二分的枝形的结构,使所讲述的内容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叙事时间方面则采用历时与共时两个时间序列分别来描写事件进展和抒发情感,使得纪录片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台湾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时间的成功,使得其传播效果实现了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真实描绘小人物的命运与身份认同,反映台湾后殖民语境下对于"我是谁"的身份政治追忆的纪录片,凭借影像的视觉论证力和深层情感,成就了台湾纪录片走向内容百花齐放、创作形式繁复多样的黄金十年。由于影像风格存在很明显的跨界特征,并采用了剧情片的概念和创作手法,因此也模糊了经典电影美学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固  相似文献   

14.
李旭 《记者摇篮》2014,(1):62-63
纪录片的题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军事、传记、时政、社会类等。社会类纪录片又大致可分为人物、文体、日常生活类等。笔者就仅以社会类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提出观点,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社会类纪录片,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纪录片取材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怎样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在片子中体现时代的脉搏、人生的真谛,用高尚的情操和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15.
旨在运用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从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层面,来解析纪录片《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新精英》解说词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和模式固见。  相似文献   

16.
刘祺 《新闻世界》2013,(4):87-89
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以当代中国社会为时代背景,以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或社会发展的进程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纪实的风格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感情或记录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引领下,此种类型纪录片的意义和价值更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本文的初衷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入手,探讨在有关新闻生产的研究中所运用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最新进展情况。在同样将新闻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的基础上,新制度主义更强调嵌入于更广阔的社会部门和领域的媒介组织的政治和文化因素,认为新闻生产通常存在于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受文化认可的传统或制度中,由此说明组织对更广范围的文化规范及来自支配领域的压力的遵从。本文认为,新制度主义范式将制度变量引入了新闻生产的分析中,开拓了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开展的一系列新闻研究,其对关键节点和时序划分等概念的强调,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对新闻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做因果直线式的"决定论"的偏向。  相似文献   

18.
马梦怡 《东南传播》2014,(10):36-37
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一个独特的空间:真实,并且具有人文情怀。纪录片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是对当下生活的深入观察,是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艺术。在社会现实题材纪录片中,有创作者的观察与思考,也有农民的自我表达,这种来自于农民工群体的影像与声音尤为珍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随之而来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工面临着同一种困境:一方面因为与故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新环境文化充满疑惑和困扰;另一方面是常年在外而回归故土文化后感到陌生与不安。本文将通过对《归途列车》的分析来试探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置于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解析“出走”与“回归”的内涵.分别从“移民经验的转化策略”“文化认同”以及“行动着的纪录者”三个方面阐释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的边缘人身份对于创作的意义,从而为中国形象的海外传播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纪录片的研究成为电视文艺界的热点。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苦的劳动,其中可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此过程中的技巧,对纪录片的创作拍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