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技术革新推动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体的不断兴盛为公民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等提供了平台,满足了公民的表达需求。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实现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公共表达由于公民个人情绪、媒体引导等因素使得话语民主成为一种幻象。  相似文献   

2.
吴兰 《中国编辑》2021,(1):31-36
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是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感觉通道,融合多种符号模态,编辑制作的承载意义的话语语篇.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阐释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畴,搭建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揭示内隐于编辑话语背后的内涵、本质和信念,最终阐明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模态符号进行意义整合的传播机...  相似文献   

3.
付玉  陈丝丝  范曦 《新闻世界》2013,(9):152-153
技术革新推动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体的不断兴盛为公民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等提供了平台,满足了公民的表达需求。公共领域是话语民主实现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公共表达由于公民个人情绪、媒体引导等因素使得话语民主成为一种幻象。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新闻事件是基于新的技术传播优势而存在的一种公共话语发生方式。其不仅在传播形态和传播资源控制上区别于传统媒体,而且展现出在传播价值上打破话语垄断,实现公众话语利益表达,弥补传统媒体角色缺位等作用,甚至也可以说其已然成为中国"公共领域"景象的一类特殊的以"事件"的形式组成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刘缤绩 《视听》2021,(2):159-160
技术时代下,网络表达渠道的扩展带来了话语的分散和碎片化,消解了原有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话语权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下放,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亟须回归.本文从话语理论的三个维度探析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媒体账号"央视新闻"的话语创新、权威回归以及对用户在认知、态度、行为层面上造成的影响,给其他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6.
微博谣言与交往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可以理解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但它也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微博谣言具有频发性、"光速传播"、文本性及可编辑性和知识性等特征。目前对微博谣言的成因分析聚焦于个体心理或中观组织层面,忽视宏观社会性原因即中国的社会转型。微博谣言不能自动净化,要减少微博谣言,一方面政府应该赋予微博平台更多言论空间,另一方面微博用户应该相互质疑言辞内容的真实或合理性,任何人的言辞行动均是可否证、可批判的。  相似文献   

7.
8.
胡晓  薛岳 《新闻世界》2012,(8):123-124
近年来,微博这一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凭借自身的集聚性、交互性、裂变性、圈群化的传播特征,再加上相对自由多元的言论、个性化的定制内容、多媒体融合等内容特征,让人们看到了“新型公共领域”的曙光。微博所提供的多元话语平台、“理性交往模式”的试验场以及围观对“潜在民主”的实现,对公共领域的建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楚珺 《今传媒》2016,(11):39-40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视角,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从这一"商业化收编"的案例中,对青年社群在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体性表达缺失进行批判.笔者认为,青年亚文化在被大众文化收编之后并没有失去抵抗意义,仍然进行着充满"大众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反收编"活动,由此,笔者尝试对青年社群消费主体性的建构提出设想:青年本应拥有自己理性的选择权,而不应该在媒体诱惑和传统权威强压下"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1.
冷冬梅 《声屏世界》2008,(12):60-61
变视频素材管理为信息资源 有关台湾新闻媒体的地位有多种说法,有赞颂者说是“无冕之王”,有批判者称其为“文化流氓”,有学者说是“传播工具”,还有人称媒体为制衡政府与民众的“第四种势力”。这些多元化的称谓表达了人们对台湾新闻媒体的复杂感情,而这些情绪来源于台湾新闻媒体对于影像信息存储与开放的精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矛盾、社会热点等问题和新媒体现代传播方式聚集交融,青年学生的意见表达在新媒体环境中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的特征,他们的诉求及表达方式、他们利用种种新媒体手段的话语特征及策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中青年学生意见表达的影响力现状、意见表达的方式及特征,如何开展舆论引导等核心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得出:青年学生在微博上意见表达较为活跃,但未形成线上线下广泛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成熟互动的态势,对高校的形象影响以中立为主。青年学生通过微博平台大部分是娱乐八卦、无中心式的围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在此之余关注社会议题、教学、管理制度和后勤等内容,表达意见相对理性,在方式选择上运用图片视频、故事与案例为主。对青年学生利用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要克服"官本位"思想,避免呆板单调的灌输,可利用新媒体特色开展针对性的议题设置以及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科技影像编导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作为传媒工作者,编导需要有敏锐的眼光,借鉴新媒体对自身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转型,坚持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赋予科技影像专业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本身就与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都曾为构筑公共领域提供过条件。本文在对哈贝马斯理论深究的基础上,选取社区这一中观层面,考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社区公共领域构建中的作用。分析发现,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模式等方面,拥有比传统媒体更适合塑造公共空间的优势,新媒体在公共领域的建构上显现出突出作用,在此基础上,启发了社区治理不同主体参与的新模式、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媒介形态的产生发展影响着新闻形态的变化发展,网友评论类消息的出现和壮大,是与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同步的,这种新的新闻类型体现了新媒介所带来的话语民主。然而从分散的网友评论晋升到大众媒介新闻的过程,意味着网友评论已经受到传统的把关人的控制与筛选。但无论如何,受众已经从单纯的新闻讯息的接受者成为新闻生产的参与者,这是新的媒介形态影响下新闻形态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11):39-44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广告和公共领域的表现形态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多样化。首先,由于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及其向私人领域的成功扩张,赢得了广告的眷顾;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资本在网络新媒体领域加速扩张,互联网产业的高度集权化倾向,导致对公共利益的不断冒犯,以消费意识削弱了公民意识;再次,广告对公众的信息获取、信息质量、信息形态的制约影响了公共领域的形成;最后,新媒体广告通过精准营销、口碑传播和非市场化操作重新定义了它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有可能使公共讨论和舆情民意受商业广告的影响降低。随着广告等商业信息的染指,新媒体公共领域中公和私的边界逐渐模糊,身份认同将取代权力成为新媒体公共领域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网络媒体之上的"新媒体"事件在某些结构性压力之下显现出"网络最优化"倾向,网际或现实突发性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及支持者,利用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征,倾向于选择网络作为唤起公共舆论同情、传统媒体支持、政府关注的最优方式途径,并有朝失范型发展的可能,尽管如此,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新媒体事件不失为"公共领域"建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被青年所掌握,才能激发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对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挑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接地气的场景化传播模式,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常江 《青年记者》2020,(13):93-93
网络话语暴力是Web2.0技术架构致力于培育的公共讨论精神的首要破坏者,不仅制造争端,更会刻意破坏现代社会的交往理性。新冠肺炎疫情制造的特殊的信息环境和传播生态,不但使特定类型的信息和平台的作用得到全面凸显,也同时令一些原本或多或少处于隐藏状态的传播失范现象更加可见。其中最引人侧目的,莫过于基于网络的话语暴力。近期发生的两个案例都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罗自文 《当代传播》2011,(3):118-120
在当今数字化影像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处在一个类似"七年之痒"的低谷期.社区影像的传播是发展传播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电视民生新闻最终走向公共新闻、构建公共领域的必经之路.树立话语观念,转变价值取向,发展传播手段,培养影像民主素养,是电视民生新闻走向社区影像的几个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