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2.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在战国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的所有者,把大量资金投资于土地,形成了土地买卖、兼并的高潮,从而加剧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但到中期,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西汉国有土地私有化进程也得到了减缓,从而揭示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国有土地私有化成正比例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4.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大量流民的存在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传统说法认为土地兼并必然导致大批自耕农破产,从而产生大量流民,引起社会动荡;西汉政府在抑制兼并和应对流民方面的做法是积极而有效的。本文认为这些认识是片面的、表象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土地兼并不会直接导致大量流民产生,现实中有较为合理的流民吸纳机制;政府抑制兼并、控制流民的措施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5.
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汉时期,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萌芽于西汉末年的封建庄园,作为大土地所有制的一种经营方式进入了初步形成阶段。这是东汉时期突出的历史问题之一。但东汉时期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是不是封  相似文献   

6.
影响西汉人口数量增减变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以影响人口出生和死亡水平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和自然灾害为最重要。西汉初年,为了增加社会劳动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增殖的制度措施:允许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轻路薄赋,奖励生育,招抚流民,释放奴牌等,使西汉前期人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自武帝始,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土地兼并加剧,武帝长达30年的对外用兵,大规模的路役征发,加上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不断加重税额,百姓财竭力尽,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争死亡,饥饿死亡,严重杀婴,生育下降,造成人口大量减少。上述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西汉人口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古神话中土地神是以女性面孔出现的,土地神本是神话中的显耀大神,女娲、黄帝均具有土地神格,后随着母权制的动摇和尘世妇女地位的沉沦,土地神由古神话中的女性衍变为仙话中的男性,由地母变成了土地公公,时间当在西汉时代。土地神由女而男的变性和历史的发展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相对应出现,作为早期地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豪强地主逐渐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当时及其以后的历史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阐述西汉前期豪强地主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封君地主的关系,以及豪强地主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于媛 《华章》2013,(32)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外交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王莽改制表面上看是一场复古运动,实际上是一种托古改制,他对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和农民奴婢化这两大社会背景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于是领导了这场自上而下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0.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11.
西汉社会处于一个几乎封闭的地理环境中,由于土地和人口的有限性以及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模式,决定了西汉社会经济总量的有限性,从而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流动成为这样一个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西汉的社会财富主要在政府集团、豪强集团和劳动阶层三个主要的社会集团中流动,并通过多种途径最终有流向豪强集团的趋势,从而造成了西汉社会三个利益团体间的相互矛盾,而豪强集团与政府集团间的矛盾又是最复杂且最主要的矛盾,这样的一种特殊经济环境下的社会经济结构、财富流动模式和集团利益冲突最终影响并决定了西汉社会的众多社会现象与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农民丧失土地依附于豪强,致使国家控制的人口剧减。王莽针对这样的社会危机采取了王田私属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面对相似情况的曹操推行了屯田制,成功得壮大了经济实力,为其统一北方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的古墓群出土了竹简《先令券书》,反映了汉代的遗嘱公证、财产继承、土地买卖等史实,表现了王莽摄政前夕,西汉和平安定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4.
吕母(?-公元18年),女,琅琊海曲(今日照)人,是一个财产俱丰的富户。她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西汉末年,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被迫流离失所,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王莽掌权后,“托古改制”,朝令夕改,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刘邦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制度,首先就要研究其土地政策。 一、发展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说:“大地产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正基础。”毛主席也说过:“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刘邦建立的西汉,地主阶级处于统治、主导地位,因此,他尽力维护与发展地主阶级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东汉后期限田论辨析罗庆康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儒者提出了限田方案,但均不及西汉限田方案具体①,又推动不力,然而对正在兴起的兼并土地之风多少有些抑制。2世纪末至3世纪初,是东汉极其动荡的年代。表现在:一、兼并激烈,土地高度集中。正如仲长统所言:“豪...  相似文献   

17.
商洛,是块古老的土地。秦时曾是商鞅封地,是秦楚的交界,是宋金鏖战的古战场。西汉和隋唐时期,是京畿长安的东南门户。历史上,李自成、王聪儿等多支农民起义军曾  相似文献   

18.
秦朝实行每夫百亩的授田制,按倾征收田税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假设”,西汉完全沿袭了秦朝的土地、赋税制度、依然按顷征田税,西汉农民实有土地数与纳税数额背离,就国家而言农民纳税有统一数量标准,而农民的实际交纳数则决定于地方官吏的执行状况,没有统一数量标准;其实际征收程序亦复杂多样,从剥削率的角度分析,井田制的“十一而藉”和十税一相等完全成立;原对凤凰山简牍解正确,而李则误读该简,导致统计错误。  相似文献   

19.
西汉元成时期儒生的政治实践,是检讨历史上儒家与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元成时儒生当权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化礼乐运动,主要包括美风俗、节费用、尚德缓刑、考制度等内容.但这与当时的社会症结--土地兼并不相干,最终以失败告终.土地兼并是因为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儒臣们对此不能够提出务实的改革意见,其泥古空谈的理想主义作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西汉败亡.而且,与盐铁会议时的贤良文学比起来,儒臣们的民间情感也逐渐被权力腐蚀了.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县胥浦乡的古墓群出土了竹简<先令券书>,反映了汉代的遗嘱公证、财产继承、土地买卖等史实,表现了王莽摄政前夕,西汉和平安定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