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远猛 《成才之路》2009,(18):86-87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积累材料上下功夫。根据本人教学实践.采取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以放为主,以扶为辅.合理引导,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在实践、快乐及欣赏中增强写作兴趣,形成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是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用心去观察自然,体会生活,为作文做必要的积累.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作文;其次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发展其想像力;再次就是要把口头作文与写作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是难以写好作文的。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课堂上的指导和评讲,还应致力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观察生活,寻找素材,赋予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多年就简单延续着学生看作文书,仿写作文,教师指导范文,使得作文教学效果无起色,作文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难题。在我看来,教师忽视了利用读书笔记让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忽视了对学生的好作文的整理汇编,忽视了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记载,也忽视了从教材中提炼作文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把学生的视野带出课堂,带进广阔的田野,带到社会的各行各业,让学生亲自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气息、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接手这两个班级直到现在。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忽略自己的体察的积累,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阅读量少,语感贫弱,语言词汇单薄,驾驭语言的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的基本问题。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窭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要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作文教学中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往往有口难言。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作文辅导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相当广泛的存在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鼓励积累素材;加强赏析指导,做到读写结合;强化作文训练,指导写作技巧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14.
叶蓝 《教育艺术》2005,(7):21-2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目前还有许多教师忽视低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作文是高年级学生的事,低年级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作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否则,学生的作文基础就打不好,学生到中、高年级以后,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因此,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能力和习惯。下面谈谈我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很广的领域,这里仅在“通过审美,进行作文教学”的背景下,谈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而且要指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一、挂图观察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参考语文教学挂图。加强对挂图的指导观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写“春天”一文,我有意让学生观察一幅画:“柳枝吐出嫩绿色的新芽,树边有五颜六色的花。小溪流淌清澈的水。柳枝下双燕齐飞,布谷鸟在岸边歌唱,远处的田野里农民在播种。再远处太阳高出山头丈把高。”我认真指导学生观察画面。由近及远,逐个观察人与物的情景。提示学生什么季节才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道:“春天”。二、实物观察在生活和教学中,经常接触到实物及实物标本。这些固然具体直观。但由于实物和标本数量…  相似文献   

17.
李克仲 《考试周刊》2012,(60):40-40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无材料可写。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选材难,让学生获取并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关键是要在方法的指导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培养平和的习作心态只有在心情舒畅、平和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想像才能丰富。怎样让学生心情舒畅地习作呢?树立“小课堂”与“大作文”观念。习作课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但一味地把眼光盯在小小的课堂上,只传授写作技巧,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学生即使知道怎么写,也终因生活单调或语言贫乏而无从下笔。久之,学生会产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立足课堂,延伸课外。一方面,要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转锋 《考试周刊》2013,(44):52-52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离不开生活。怎样让小学生做生活中的留心人,学会在学习中培养与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是重要研究课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善于积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