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郊外踏青     
踏青是传统的春游活动,杜甫"三月 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生 动地描写了少女踏青的盛况。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莺飞草长, 鸟语花香之际,人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 来到郊外荡秋千、蹴鞠、斗鸡、拔河、放风 筝、题诗等,仿佛融入自然,使人忘却世间  相似文献   

2.
清明时节,春光融融,草木萌茂,气候宜人,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春光美景之时,人们走向大自然,到野外去春游,这种民间习俗,古已有之,称为“踏青”。踏青,在我国原是一种节日,为踏青节,是南北各地最普遍的民间活动,早在汉代以前形成,唐代已很盛行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踏青时间有所不同,最早的于农历正月开始。《月令广记》说:“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冶游。”《岁华纪丽谱》上说:“二月二日踏青节。”魏晋以后,上已节在三月二日,恰值清明前后,所以清明时节春游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我国将发行"清明节"邮票,邮票主要表现祭祖、踏青和插柳三个内容。提到清明,总会让人想起杜牧的那首七绝《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2015,(4):80
由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徒步分会主办、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徒步运动大会于2015年4月1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爨柏景区举行,39所高校的2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健康始于足下”。在融入“清明时节踏青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徒步活动中,大学生们沐浴着京城新春的阳光,感受山林花朵的气息,穿行在明清古村落之中,身感京郊厚重的文化积淀,体验着徒步运动的乐趣,享受自然,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1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绢本设色卷轴画,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作,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描绘了北宋京都汴梁清明时节的繁盛景况。此前台湾“邮政总局”在1968年6月18日也发行了另一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卷的邮票特53《清明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0,(4):98-98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清明扫墓、踏青、植树、郊游等习俗一直盛行至今。清明节凝结了中华祭祖敬先的文化精粹,是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多数的美术史学者、古画鉴定家都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而此番邮票却选在今年10月的金秋时节发行,似乎令人不解和遗憾。其实,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两字,历来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即“节气说”和“地名说”。持“地名说”的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梁外域东郊一个叫“清明坊”地方的风俗人情,而且从画面上的西瓜摊、卖新酒、儿童光身、驴驮木炭等诸多场景也说明了并非清明时节  相似文献   

8.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所作,多年来公认为此画体现的是北宋都城以及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物景观,但细观此画,画中多处表现出来的不象清明时节的景象,画中不少景物更象是秋色。首先,画中有一张农家短篱内长满茄子类的作物,赵太丞家门口的垂柳枝繁叶茂,河边岸小贩的桌上陈列着切开的西瓜。就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这些肯  相似文献   

9.
清明,属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农历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始于我国周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旧时,官家与老百姓是很重视这个传统节日的。在清明前后,人们除了祭祖扫墓以外,还喜欢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踏青,这是清明节体育活动中最受人们欢迎、也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5,(2):10-10
国家邮政局、省政府主办的首发式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广场举行,刘平源出席。王虎鸣在现场签名。  相似文献   

11.
在比赛和训练中,“时机”与“时机感”问题,始终成为教练员、运动员非常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足球人文环境的内涵与结构,根据“人文环境理论”提出了优化人文环境是“校园足球”和谐发展的根本。通过总结当前足球人文环境发展的掣肘因素,提出机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和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了一整套锻炼方法,具有保健、养生、增强体质和开发潜能的效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初学者对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很难理解,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从太极拳中的“力”与“劲”的关系、力学简析和强身作用几个方面谈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5.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6.
"虚"与"实"是辩证法中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虚与实作为矛盾的双方,贯穿于武术运动的各个环节,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文章从虚与实的释义、虚实的文化、技术层来详尽阐释其在武术中的作用。武术正是有了虚实,才使这种"战斗语言"更神秘,"虚""实"让武术进入了一种变幻莫测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基础、训练周期观、早期专项化训练观、"元因素"主导地位观对"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进行了辩证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注重的训练内容不相同;(2)"一元论"训练理论是对"二元论"训练理论的延续和补充;(3)两者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视角不相同;(4)两者"元因素"主导地位的共同点是运动成绩。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内核的辩证分析,导出"一元论"训练理论与"二元论"训练理论是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论整体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整体设置"是人体在"复杂调控网络"统率下的一项本质功能。它自动地贯串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正确地研究认识之,会大有裨益;无视其存在和作用,会对训练工作招致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