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前,趣话经典第4部《马瑞芳趣话〈金瓶梅〉》出版,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瑞芳教授说,《金瓶梅》名声不好,一直说它是黄书、淫书。但我看它不姓黄,姓小说史的史,它在小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金瓶梅》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鲁迅先生曾说: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蒲松龄把《金瓶梅》叫淫史,他不欣赏《金瓶梅》的性描写。但是我仔细看后发现,小说不是为了描写性行为而描写,《金瓶梅》写色情是为了写一个人覆灭的过程。西门庆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先与官场勾结后进入官场,很有手段。这个形象给当代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每当一部著名的作品问世以后,即有一批续书相继出现。《金瓶梅》问世之后,续书也有不少,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等等,其中《续金瓶梅》就是一部较好的作品。对《续金瓶梅》与《金瓶梅》的关系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对于研究《金瓶梅》,研究古代小说的发展和宋代社会,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小说。在我国白话小说发展史上,它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金瓶梅》为推动中国小说的发展立下了一块无可替代的丰碑。《金瓶梅》确实是一部奇书,一部有个性、有色彩、有韵味的奇书。本文就作者的美学追求,谈三个问题。第一,从《金瓶梅》的美学风貌,看作者的  相似文献   

4.
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创造,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朱星先生在《〈金瓶梅〉考证》中指出“善用方言,成语,谚语,歇后语……这也是其他小说所不及的。”确实,仅就歇后语的运用来看,《金瓶梅》的特色也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深刻又有极高品位的世情书。从外部社会形态讲,小说揭示了世俗社会的两个永恒母题:金钱与权力、纵欲与死亡。在写人方面,作者不但写人的坏,也写人的不坏之处,或者说它展现出的是丰富而立体的人性。《金瓶梅》因此成为明代长篇小说乃至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座革命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词话》是明代中后期横空出世的一部"奇书",是中国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作品中市井人物所讲的笑话,一方面折射出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瓶梅词话》作为世情小说的本色。同时,它在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它不仅是穿的物品,更是性爱的象征,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风俗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它不仅是穿的物品,更是性爱的象征,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风俗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郑振铎对《金瓶梅》的四个方面的总体评价,高屋建瓴,深刻、独到,代表了现代中国《金瓶梅》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对《金瓶梅》性描写的成因研究有贡献,但对小说在多大规模上写性,缺乏基本了解。把小说中的性描写完全看成是糟粕,加以全盘否定,而看不到它的价值所在,这是不可取的。他用来路不明的欣欣子的《金瓶梅词话序》,来证明并提出《金瓶梅》成书于明万历中期的观点,不能成立。他仅用"山东土白"四个字,认定《金瓶梅》作者必为山东人而绝对否定"江南人"的可能性,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Tao杌闲评》前绍《金瓶梅》,后启《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是明清世情小说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链条。它对《金瓶梅》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立意和多层次塑造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它对《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对官场黑幕的暴露和笔法上的痛快淋漓的谴责两个方面。抒情写意性则是《Tao杌闲评》体现出来的新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心态描写与讽刺手法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金瓶梅》在艺术上的创造及其对中国小说史的贡献。本文认为,《金瓶梅》的人物塑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前小说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创造出多元多向多层次立体化的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使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上,《金瓶梅》不仅描绘出人物细致的心理活动,还揭示出人物心理深层的潜意识,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反映,如嫉妒、迁怒、焦虑等,进而写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心史。出于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不满,《金瓶梅》形成自己特有的讽刺风格。讽刺手法的多样与讽刺内容的广泛,使《金瓶梅》成为中国长篇讽刺小说的嚆矢,给后来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读完《金瓶梅》不难发现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在书中,鞋不再仅仅是穿的物品,更具有一定的艺术功能,它在揭示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技巧:俗人俗语,白描传神,讽刺艺术和小说说"小"。通过论述,我们认识到《金瓶梅》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金瓶梅》不同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书,这除了作品主题、题材、人物以及其他一些不同之处外,《金瓶梅》大量的性描写是它与其他三部作品特别显著的不同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不是个别的故事情节点染,而是小说故事情节总体结构的需要,是小说主人公形象塑造必不可缺的环节和因素。如若抽去性描写,《金瓶梅》就会变成另外一副面目。性描写是《金瓶梅》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金瓶梅》社会价值初探王基《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是涉及到这部有争议的小说的社会价值的评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列。一、《金瓶梅》与东京相关的人物《金瓶梅》中与东京相关的人物数量是...  相似文献   

18.
王启忠在《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撰文认为:《金瓶梅》对儒、道、佛三教基本采取的是整体性的排斥态度,这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史和宗教文化史上是一个新现象。《金瓶梅》以描写世情世态、裸露人欲为主旨,反对儒教,对佛道两教的活动虽作了大量描写,但总体上也持排斥态度。《金瓶梅》对宗教描写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禁俗绝俗向世俗化演变。其一表现在佛僧道士们本身难耐禁俗绝俗的煎熬。二是佛  相似文献   

19.
任怡姗 《考试周刊》2011,(76):21-2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人情小说。张竹坡与脂砚斋分别对《金瓶梅》与《红楼梦》做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对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有很大的帮助,是研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评与脂评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张评与脂评进行对比,寻找其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