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诗中有大量的“一”字,从组合功能看,这些“一”可以和量词、名词、动词三类词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用法;从语义上看,杜诗中的“一”既有继承其基本用法、已有用法的一面,又有对中古时期新产生用法进一步应用的一面,表现出继承中有发展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看,杜诗中“一”的运用也颇有特点,主要表现在诗人能巧妙地运用表示少量的数词“一”和其他数词以及表示时间久远和空间广阔的词语构成对比,形成夸张的艺术效果,从而鲜明而准确地凸显了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诗史上 ,杜甫是大量使用“流水对”并将其形式艺术推向极至的诗人。全面搜检杜诗“流水对”,使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可归纳为“单句流水对”和“复句流水对”(顺承、因果、递进、假设、转折 )两大类型。杜甫独特的生活状态、思想境界、审美情趣 ,是其多用此种对仗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韩愈碑志灵活结撰,自铸新辞,刻画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善于在碑志的篇章结构上求新求变;往往打破常规,求"奇"求"异",以奇文写奇人奇事;突破一切文体的界限,在行文中注入现实情感,以应用之文抒怀言志,以传状之文叙事摹物,赋予其文学之美、情感之真,使之焕发出动人心弦的奇情壮采。  相似文献   

4.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颖  周光磊 《考试周刊》2013,(16):19-20
本文运用Labov的叙事结构,具体分析了叙事在一篇证言式广告的具体运用,包括其结构和使用效果,加深人们对叙事结构的认识及对广告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6.
汉赋与小说不仅在发生、演变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在文体的内在构建上,也有着某些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层面上。首先,是叙述事件的凭虚构造;次之乃叙述情节的怪诞离奇;此外,乃叙述语言的铺陈夸张。正是文体之间的交融共通,促进了文学的勃兴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7,(4):53-57
从叙事视角上来说,《北征》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增加了所叙事件的真实性。从人物作用上来说,行动元与角色的双重作用不仅使读者与故事人物失去距离感,而且能够更加生动入微地反映时代的苦难,体现深刻的思想内容。从叙述节奏上来说,本诗在整体顺叙的基础上间以倒叙,历数往事、追根溯源,拓宽了作品意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综合运用了省略、停顿、场景、概要等叙述手法,时间表现方式上松紧结合、舒张有致。此外,本诗采用意象叙事和用典叙事,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了丰富、深广的社会内容,传达了复杂、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的茅屋意象具有很强的“尚德”倾向,王侯将相用之来表现勤俭之德,贫寒贤士用之来表达守节之品,佛道信徒用之来展现物外之志。杜甫则是比前人更倾向于使用茅屋意象的诗人,他对早期茅屋意象的文化内涵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杜甫一方面将晚年漂泊中对“家”的渴望注入茅屋意象,另一方面又扩展了茅屋意象中“国”的天下关怀。杜甫将家国意蕴注入茅屋意象中,从而使其笔下的茅屋意象具有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9.
10.
小说叙事修辞中的审美辩护,与法律文件或新闻报道中关于罪的叙述不同。小说更偏爱追究主人公隐蔽的情感动因和间接的外因,通过复杂化的叙事揭示导致主人公罪的多种原因,从而为主人公争取更多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辛西娅.奥齐克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犹太裔作家。她的小说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和丰富多彩的主题赢得广泛的好评。文章从叙事视角、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文化意蕴等角度探讨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梅村(1609—1671),名伟业,字骏公,以号名世,江苏太仓人。他是由明入清的著名诗人,其七言歌行体叙事诗是清诗中独擅胜场和影响最大的作品,被人们称之为“梅村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梅村长歌.古今独绝”从晚明崛起的吴梅村,正处在“前后七子”拟古主义余波荡漾的时代。他的诗歌,却能自出机杼,以其风格的绵丽宛转,叙事的繁富纷呈,表情的蕴藉深厚,既从实践上冲击了模拟遗风,开清初诗坛写实新风气,又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无限的魅力,显示着“梅村体”的实绩,为中国古典叙事诗殿后。  相似文献   

13.
以小说<风波>为例,通过以文化批评与叙事学研究并举的研究方式,对其进行叙述视角的分析,可以认识到鲁迅小说高超的艺术效果部分源自其在叙事方式与思想立意之间始终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一窥鲁迅小说叙事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近体诗中创作出了一句诗歌中含有两个半字的句式,其后被许多诗人模仿,特别是盛唐以后和宋代。这种“双半”句式的模仿一直贯穿到当代,从中可看出杜诗传承的痕迹。这些模仿“双半”句式诗人在创作风格上都有柔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注疏发源于经部,而注疏自其创始之日起就不局限于解释单纯的字词,在<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将单纯的字词解释称作"释文",将以疏通句义、抉发文旨为目的的训释称作"释义".同样,当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追溯语源,寻绎典出定义为"释文",而将此外所引经史诗赋,以证诗意定义为"释义",就不难发现仇氏注释具有明显的"释义"倾向,仇氏之援引典故正为点明诗旨、申明杜义.  相似文献   

16.
在林世仁的童话作品中,以“梦”为叙事情节和叙事人物的两种形式,是其文本的重要特点,呈现出丰富的文本风貌。“梦”的叙事不仅构成了文本的逻辑线索,也是补偿性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让孩子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及想象得到尽情释放。同时,林世仁笔下“梦”的叙述被赋予了创作者主体情思的隐喻,这种叙事隐喻一方面构成了文本梦幻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丰富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7.
希腊神话是口头或文字上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话本事即有神圣叙事的意思,因此叙事艺术是希腊神话的一大特色,本文粗潜分析叙事艺术在希腊神话中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18.
"桃源"原型植根于乡土生活和山水文化的独特传统,在不同时代中被不同的艺术形式不断书写,形成一种叙事序列。在影像艺术叙事中,桃源原型也依稀可辨,可以《梦·水车村》、《寻找世外桃源》和《桃花源里人家》为代表。它们不仅营造了具有东方气韵和生态意义的影像世界,还具有反思现代化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公益广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以修辞叙事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方法,对央视“关爱老人”系列两则公益广告进行了修辞叙事批评.研究结果显示,公益广告何以感人至深,引发公益行动,原因在于其故事,即“叙事”具有叙事的理性,既具有叙事的可能性,又符合社会大众的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在重返80年代的学术语境下,人们开始重新对待“潘晓来信”及其包含的问题和困惑,试图以思想史的角度进入这个文本并从中发掘不同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种对立话语的出路。本文强调“潘晓来信”的文学性和虚构性,从叙事与修辞的角度重新解读“潘晓来信”。将这种思想史读法作为背景,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考察了“潘晓来信”如何证成个人主义话语,并且从内部颠覆了“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