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兖州龙兴寺唐代《陀罗尼经》幢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9月在对兖州市兴隆塔地宫进行考古发掘和清理时,在兴隆寺塔的北侧6米处发现了一个八边形小塔基。经考证,这是唐代咸通十一年(869)所造立的朱常庆等《陀罗尼经》幢基坛的遗址。该经幢完整的名称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金石志书中,或著录为龙兴寺《陀罗尼经并序》,或著录为朱常(长)庆等《陀罗尼经》幢。该经幢基坛遗址的发现,有助于加深对龙兴寺(兴隆寺)及其寺塔之历史状况的了解,并对该寺院日后的全面修复及其建筑物的构成和整体布局,均提供了新的宝贵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辽代的《蓟州沽渔山寺碑铭》进行了考证。蓟州沽渔山寺之塔及陀罗尼经幢的建造依据了多部佛教经典:《法华经》《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六门陀罗尼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这既体现了辽朝社会杂密陀罗尼信仰盛行的情况,也表明陀罗尼信仰与《法华经》信仰之交融。沽渔山寺塔不仅具有宗教象征意义,还具有图书馆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有唐一代,密教一宗,异常兴盛,写经造像,不一而足。其中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理论依据的尊胜陀罗尼信仰,在帝王及密教高僧的合力推动下朝野敬信,且因之形成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民俗,风靡一时。本文试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译与流播,及建尊胜陀罗尼经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密宗是中唐神秘文化发展的一个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赵州陀罗尼经幢基本保存完整,建筑构件形制明确、刻经文字内容清晰。根据幢身所刻《大宋赵州南关厢邑人等重特建幢子相轮记》,现存经幢应建于宋景祐五年(1038),而城楼式宝盖、栌斗出正心枋并隐刻泥道栱等具有唐、五代特征的做法表明,该建筑很可能存在一个旧有的原型。题记中的题名包括邑社成员、军人军属、地方官员等,反应了北宋佛教活动的社会化、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进行了辨析,并说明经变中的经架并非判别《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6.
龙门藏幢读跋两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龙门文物保管所历年收藏唐代文物中,有东都弘圣寺临坛大德释真坚及圣善寺志行僧释怀则尊胜经幢各一躯。前者幢体系一正八面棱柱,己无幢盖、基座。现残高148厘米,水平截面外接园直径18厘米,内刊真坚大师行状并厕实沙门佛陀波利译本《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部(插图一)。后者现呈一球冠状园柱体,亦缺基座。以其顶部所存卵孔并结合幢铭所载之内容,知其应为一多层幢塔靠近基部之一节。此幢节高、广各60厘米,内刊怀则行状并汉语音  相似文献   

7.
《消灾经》是《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佛说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和署"不空译"《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等佛经的统称。结合大理国写经《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中"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启请次第"等相关新材料,可知《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形成于8世纪20年代至中叶前,出现最早。《佛说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和《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都可溯源到该经本。前者节录自《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形成于844年之前,历代藏经中未见;后者虽署"不空译",但实际上形成于9世纪晚期至10世纪70年代(972),并非"不空译"。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第 2 85窟北壁的壁画八佛之名称及所据经典等 ,目前有 5种说法 ,对此 .本文依据北凉法众所译《大方等陀罗尼经》卷 2《授记分》等 ,认为此八佛为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相似文献   

9.
李白剔骨葬友的宗教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文献Ф 176《佛顶尊胜洗骨变胜灵验别行法》以及相关的道教灵宝经典 ,特别是李白自己的《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清楚地表明 :诗人剔骨葬友的宗教根源极可能在于盛唐密教之佛顶尊胜信仰和道教救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壁画题材不见于其他洞窟,一直未能定名。通壁壁画由中央说法会、下方宝池莲花化生、两侧莲茎和千佛三部分组成,论文认为这是依据北凉法众译《大方等陀罗尼经》绘制的一铺经变,宣传释迦说陀罗尼时幻现出的景观。《大方等陀罗尼经》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十分流行,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第320窟大方等陀罗尼经变的发现,使敦煌石窟又增加了一种新经变。  相似文献   

11.
佛教促进了人们文学观念和描写女性方式的转变,这为宫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佛经也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范例。为了使众生免于色欲的诱惑,佛经教导众生将女性视为丑陋的有害的物品,同时面对美色不失其清净心和无染心。佛教观照女性的方式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导致了宫体诗创作中情感的失落和女性形象的物化,也导致了审美距离和审美心态的产生,使得诗人创作出许多富有美的意味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表达了丰富的佛教义理,其中般若性空是作者佛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作品中许多回目和诗词所包含的佛教含义、行文中出现的大量谈空的诗句、作者对悟空师父的选择以及作品中《心经》内容大量出现的原因等多个方面,对作者般若性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解析。  相似文献   

13.
《指路经》是一部艺术品味较高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历史渊源、宗教文化积淀很深的经典文集,是反映祖先迁徒路线图的祭经。各地彝族《指路经》范围广泛,内容不尽一致,各有特点。选取威宁《指路经》为切入点,在理论方面用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获取调查资料,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即文化人类学和文学两学科交叉对其分析,从而揭示原始宗教信仰对威宁彝族精神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曼殊的一生同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精通梵文,编纂佛典;极力推崇佛教;翻译和评介印度文学作品。苏曼殊借助梵典,在研习佛典和弘扬佛法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苏曼殊也十分喜爱印度文学,尤其是对待迦梨陀莎的作品。苏曼殊在诗文中还经常放眼于印度的风俗、地理等意象。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深入了解苏曼殊,系统研究苏曼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14,19(6):132-135
煌文书中有少量的西魏北周时期的民众写经。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我们可知道当时流通的主要是《大般涅槃经》等经典,在中原地区盛行的佛社组织同时也出现在敦煌民众之间,民众写经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供养、流通和受持读诵。写经题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敦煌民众写经奉佛的社会思想心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铸叔皮父簋铭文出发,首先论述了作为月名的一月和正月在甲骨文中的更替过程,再论证从西周之后,金文中没有以一月为月名者,由此证明铸叔皮父簋之“一月”在很多著录中旧释不确,当释作“二月”。并以此推断传世文献《逸周书》和《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几个“一月”亦当释作“二月”。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渐,与中国传统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评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本以牛肃《纪闻》为对象,全面爬梳其中之佛经故事的踪影,逐一胪列新发现的受佛经故事题材濡染刻烙的小说,探寻其“本事”之源,中从汉译佛典及相关传录中梳理出部分小说题材之“摹本”,以实证材料同小说题材相对应,从而论证小说融摄佛故事,以展示梵汉化交融对隋唐五代小说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季良,唐代中后期书法家,是一位未能仕进又有着较深文化修养、精于书艺的地方儒生,其人其书散见于诸多史籍。胡氏所书作品,现存者有唐天宁寺经幢(湖州)、唐大云寺经幢(长兴县)、唐龙兴寺(杭州)。胡氏所撰铭刻文字,流传下来的有德本寺碑阴、吴氏墓铭、方山宝幢赞。  相似文献   

19.
“守一”作为道教的修持方法之一,在《太平经》中有突出的介绍。汤用彤最早从佛道关系角度考察《太平经》“守一”之法的来源,认为其“窃取”于佛家禅法。道教学者饶宗颐、李养正分别提出了不同意见,饶宗颐认为佛经中的"守一"是格义的一例,李养正同意格义之说,并指出佛经和《太平经》中的“守一”在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结合两汉之际佛道二教的教理特点,联系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出现的社会思想背景,加上对佛道二教“守一”一语内涵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饶、李二位先生的观点是较为允正的,《太平经》中的“守一”不可能“窃取”佛家禅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安阳《归藏易》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殷商甲骨卜辞记载的内容,比如战争征伐方面、祭祀大典方面等可以推断出安阳不仅是<周易>的发源地,而且是<归藏易>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