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看到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做一些“定格的事”: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不服管教,就任由其发展……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一些“定格的话”: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不会改变;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设置“定格键”。每个人身上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和“天分”,因为在不同的“人生网络”里或者生活“频道”上,原本看来是“缺陷”或者是…  相似文献   

2.
贾宪章 《中国德育》2007,2(1):91-91
时下,随着电脑、VCD、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的不断丰富,可以让活动的画面、变化的图形、正在生成的文字等内容即刻固定、形成或停止的“定格键”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不幸的是,许多育人者也热衷于为自己的工作设置“定格键”: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太差,就干脆不让上学;看到孩子有些许艺术天赋,就武断令其“退学习艺”;一些气急败坏的教师常对着屡教不改的学生说:“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再费力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你就是出苦力的‘料’,再学习也没用”;“你没有什么希望啦,扫大街都不够格”……可是,许多事实证明类似的育人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育人的键盘没有也不应该设置“定格键”。  相似文献   

3.
读到一则名为《提醒》的短文,文中说道:经常看到或听到对公众的一些提醒——卫生部门:就医不要到非法行医的诊所,要去大医院,以免耽误病情;技术监督部门:购物时要注意要发票,以免受骗;文化部门:买音像制品时要注意辨别,以免买到盗版……难道这些部门的责任仅仅是“提醒”吗?……面对这样的质问,不由得想到身边许多像闹铃似的只知道“提醒”的育人者。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匆匆忙忙要去上学,正在玩扑克的家长头也不回地大声喊“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如果孩子应声不及,总会再喊一嗓子,直到孩子答应才会放心地继续玩扑克,仿佛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时下,“许诺”在教育中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说“这个问题我们在课下解决……”、家长也经常告诉孩子“只要你这次考好了,我会答应你……”、活动前老师经常宣布“如果这次活动中谁不遵守纪律,下次我们就不再……”学校教育是以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工作对象的,育人者的诚信对于学生的素质养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明明都知道许诺的关键是践诺,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到几位教师聚在一起,对某一孩子评头论足:这个孩子真笨,什么也不会;那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她家里……教师之间还经常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毫不介意孩子在旁。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几位家长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当他们问自己孩子问题时,总是问不出什么答案,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这几位家长大致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经常问孩子一些相同的问题。如:“今天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上课发言了没有?”“今天学了什么?”……经常是这样,孩子当然没有与你交谈的兴趣。这里提供几种有利于与孩子交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采访赌徒     
本刊小记者曾小慧报道赌博是犯法的事情,但我发现赌博的人日益增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星期六,为了满足好奇心,我钻到一些赌博的人群里,开始进行采访。首先采访的是一位年轻阿姨:“阿姨,今天运气不错吧?”阿姨说:“赢了三百五,输了二百四。”“你的孩子会不会因为你赌博而学习成绩下降?他会不会也想跟着你一起赌呢?”“赌就赌呗,反正他也不是学习的料,还不如帮我多赢一些钱呢。”她回答。我看到周围其他人也注意到了我,就向他们发问:“你们这样赌博有什么好处呢?”他们回答:“说不出什么好处,就是赌习惯了,想不赌都没办法。”“怎么,赌博…  相似文献   

8.
<正>生命教育的内涵多元而复杂,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为了“生”和更好地“活”。相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死亡教育是一种逆向教育。它是通过让孩子了解死,从而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些视频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哭着说:“我咳嗽了,呜呜呜,我要死了……”孩子在对一种没见过的新食物提问:“妈妈,我吃完这个会不会死啊?!”孩子在大发脾气:“你去死!你去死!”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语录     
关于教育●如果我今后有了孩子,我一定把他送到农村去喂养。成本低不用说了,关键是可以增加他的生活经历。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以通过考大学当民工等方式进城,成为城里人。而城里的孩子永远不会有真实的农村生活经验(再不会发生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了),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家长会这样教育下一代:“儿子你好好读书,今后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到农村去当农民了……”编叨编侃:阳光获悉某老大即将升级为“爸妈”级人物时,谈到了自己今后孩子的成材培养计划。PS:这家伙连GF都没有,却奢谈什么教育下一代,典型的纸上谈兵,众编BS之。●400个耳光,就是要让…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中外教育相比较的文章,发现了一种极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文章认为国外教育似乎什么都好,而国内的教育则是什么都不行。现列举《中美家庭品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见《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4年7月17、18页)中的几段话来分析。……美国家长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即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当孩子考了80分时,美国父母会高兴地夸奖:“你真棒!”鼓舞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的孩子如果考了80分,家长就会指责:“别人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只考了80分?”即使孩子比以前进步了,家长也不会表扬,而要求孩子不要骄傲。在美国父母和孩…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两个农家的孩子在聊天,一个突然问:“你家的牛会抽烟吗?”“你疯啦?牛怎么会抽烟?”“哦,那么,也许是你家的牛棚着火了。”●母亲说:“今天能完成的事,不要留到明天。”儿子道:“好吧,把刚才的蛋糕给我,我今天都吃光了吧。”●“爸爸,你可以省钱了!”“省什么钱?孩子。”今年你不用再花钱给我买课本了,我已经留级了。”●父亲在游戏厅门前看到儿子,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知道学习,光会打游戏,我十回有九回都在这儿…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幼儿园,笔者经常见到几位老师聚在一起,对某一个孩子评头论足:这个孩子真笨,什么也不会;那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她家里……老师之间还经常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津津乐道,毫不介意孩子在旁。 有的老师以为,孩子还小,不会听懂。他们无所顾忌的谈论也许并无恶意,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可估量。当有的孩子听到说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3.
一、把理想教育同兴趣培养结合起来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首先取决于他心中有没有理想,即志向。在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个教师问学生,你长大了做什么。有的孩子说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老师;还有的想当科学家……这不就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棒打与溺爱表演者:姜昆、李文华精彩片段:…………甲:我舅舅和我舅妈不会教育孩子。…………甲:我舅舅说了,"不打不成材,棒打出孝子"。经常打那个孩子。你说我舅妈也不  相似文献   

15.
行阳 《家教指南》2007,(10):1-1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责骂孩子:"看你蠢笨如猪,什么都不会干,将来一点儿出息都没有!"笔者总觉得这不利于孩子成长,想用下面的故事给诸位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为找不到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而苦恼,不是为书上学到的家教妙法不知用在哪儿合适而焦虑,就是为同事传授的育子良方无处着力而迷茫。也经常听到一些教师为自己的说教无力而抱怨,不是埋怨时下的学生太不听话,就是气愤当前的育人环境太复杂……这些育人者到底在为什么而烦恼呢?最近读到一篇《拔除杂草》的小故事,才猛然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育人不仅仅需要种种“良法妙药”来引导自己发现、应对与解决育人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具体问题,更需要让自己的育人良方得以衍生出传奇般神效的“点睛之笔”,去描绘出教育画卷的神奇色彩。  相似文献   

17.
惩罚与奖励一样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往往是育人者手中经常用来规范孩子的‘法宝’: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要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要惩罚、孩子的言行不规范要惩罚……反正,惩罚就是育人者手中一张老面孔的“通行证”,但是这副面孔却过于呆板。过于冷酷,缺乏新意,没有一丝温情:要么抄作业,要么罚站,要么叫家长……可结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没有罚出来不说,逆反心理反而被‘惩罚。得格外分明。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猛然悟出教育的惩罚原来也有自己的“体温计”。只有用好这支“温度计”,让惩罚充满暖意,富有情趣,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借还是不借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总是不忘记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教育,孩子们也都做得不错。可是最近我发现在孩子们中间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明明看到某个孩子的学习用品都在,可他还是不断地向别的孩子借,也有一些很大方的孩子,谁借什么都给,难怪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用品用得太快了。于是我就注意观察了一下,一天,看到谢佳欣又在向小朋友借油画棒,我就过去问他“:你的抽屉里不是都有吗?”谁知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我的用完了就没有了!”原来孩子们还有这种“节约意识”呢。课后我就神秘地对孩子们说:“老师现在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  相似文献   

19.
咬咬牙就好     
那天看到一个笑话,说一孩子结婚花光了父亲的所有积蓄,可女方还要金戒指和金耳环。孩子就对父亲说: “爸,您就咬咬牙,再给我点钱吧。”父亲一听,张大嘴吼道:“你瞧,你瞧,我的牙都掉光了,还拿什么再咬呢? 我妈就经常用“咬咬牙”来刺激我,比方说我晚上解了9道数学题,她会说.咬咬牙,做满10道题再睡觉;早上锻炼,我跑得气喘旰吁了,她会说.咬咬牙,再跑10分钟:弹钢琴,手都麻了.她会说,咬咬牙.再弹一首……我想,还好我不是笑话里的那个爸爸.我正年轻,牙齿结实,否则,我也只好反问我妈,我牙都掉光了,还拿什么咬呢?我妈说咬咬牙就是坚持.也许熬过那一刻,你就到了一个新境界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子的困惑     
“妈妈,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儿子委屈地告诉我。“痛吗?”“有点痛。”“你还手了吗?”“没有。”“好孩子!你告诉老师了吗?”“没有,今天是王老师代课,告诉她也没有用的。”正在一旁看报纸的老公插话:“你为什么不还手?下次谁打你你就打他!……”我打断老公的话:“你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并拉过儿子“消毒”:“不要听你爸爸的,好孩子不打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什么不要听我的,我早就看不下去了!现在还有哪个家长像你这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