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运仪式的结构及其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奥运会仪式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个体仪式化行动结构、程序性仪式结构和仪式性奥运会的整体结构,仪式主体分别为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个人属于集体,集体又属于民族国家,仪式主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递构关系。这种递构关系决定了由不同层次仪式主体展演的仪式及仪式的象征意义之间必然存在着同样的逻辑关系。正是在奥运仪式情境中,个人、集体和民族国家的共同在,场为不同层次仪式结构的象征意义的递构提供了可能性,并成为仪式性奥运会历史性存在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5,(6):53-57
以组构理论为依托,采用文献资料、思辨等研究方法对仪式中的身体操演现象进行研究。研究从仪式与身体操演的多元共生、仪式体育化、仪式中的身体操演变迁和动因审视等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规定性的体感实践契合了仪式主题的形象化处理和仪式意义的高效传达,致使体化实践与仪式的多元共生;在身体操演作为仪式载体的同时出现了仪式对体育元素的遮蔽和解蔽效应;宗教驱动、人本驱动和世俗化驱动传达了身体操演变迁动因的三重变奏;身体操演仪式的反结构与结构特征主导了身体操演的神圣与世俗的组构关系。  相似文献   

3.
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也是仪式语境中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法、深描等研究方法,扎根于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这一个案,通过对仪式过程的深度描写,归纳整理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并对其功能所指进行深入探讨。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前的准备包括动员、修理船和运动员训练;仪式过程包括祭拜神明、请江、游港、拜安、出社竞赛、异社祭神、辞江等七个环节;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主要包括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社会象征符号、虚拟象征符号六大类。罗锦社龙舟竞渡仪式中象征符号的功能主要指向:隐喻——作为意义浓缩的表征方式;交融——作为情感交流的支撑载体;枢纽——作为人神对话的媒介中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6月6日,乒超联赛北京宣武赛区启动仪式暨北京控股集团冠名北京女队签约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川、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宣武区副区长李岩、北控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白金荣等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克仪式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奥林匹克仪式的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奥林匹克仪式演变体现在两个发展阶段:宗教祭祀—古代奥运会仪式传统;艺术取代宗教—现代奥运会仪式规范。在此基础上阐述奥林匹克仪式的当代价值观:身心一统的教育观、传承文化的人文观、崇尚艺术的美学观、凝聚象征的符号观。  相似文献   

6.
4月24日,长虹——中国乒乓球队战略合作续约暨中国乒乓球队出征第50届世乒赛壮行仪式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长虹公司总经理刘体斌、副总经理李进、总经理助理陈练等出席仪式,中国乒乓球队全体教练、队员参加仪式。  相似文献   

7.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心灵团聚的仪式盛会,它的传播成为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催化剂。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奥运会仪式传播的时代价值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援用仪式传播理论探析疫情实况下奥运传播的时代价值。研究认为:疫情期间两届奥运会的传播为接续发展的关系,日本以独特的祭礼仪式缅怀亲友,中国以超然的设计绘制“一起向未来”的美妙画卷。奥运会的仪式传播有益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充分发挥仪式的治疗作用,有利于推进民族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有利于普世价值观教育的传扬,有利于推动国家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2015-2016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辽宁赛区)暨2016年辽宁省校园足球联赛启动仪式于3月29日上午在大连海事大学举行。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庆东、大连海事大学校领导、大连市教育局领导及各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处)负责人出席了启动仪式,辽宁省首批402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代表和14所参赛高校的4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教务处处长孔峰主持。大连海事大学纪委书记李信标在仪式上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向参加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3月25日,湖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启动仪式在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隆重举行。副省长郭生练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省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传铁讲话;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致辞。启动仪式由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余学敏主持。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共青团省委和武汉体育学院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省各市(州)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著名足球教练员、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为打造健康良好的武术网络社群互动环境,消解武术污名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术网络社群,基于互动仪式链的研究视角,运用网络民族志、访谈法等方法,分析武术网络社群的互动行为、互动仪式对武术污名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武术污名群体因成员的身体共在、群体屏障、共同关注的焦点、情感共享而形成。其中情感能量催生群体污名符号、虚假群体团结和群体扭曲准则,加剧了武术污名化。最后,从互动视角提出武术污名群体的治理路径:实现互动仪式的主客一体、规制互动仪式的情感连带、构建互动仪式的场域空间。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6,(3):57-62
采用格尔茨"深描"式研究范式对泰拳仪式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赛前仪式进行考察与分析,提示其象征体系与文化隐喻,并对其教化功能与理性机制进行审视。研究认为泰拳赛前仪式作为泰国民族文化表征的集中体现,充满着象征与隐喻的文化事象,并潜藏着伦理教化的内在动力,在符号佩带、施礼规范、漫舞表现等身体细微运作之中来实现对拳手的管理;同时,仪式的发生具有加强信仰、动员身体以及"训诫"暴力的价值效应。仪式通过依赖情感与信仰为"暴力"设限、从精神与行为规约对"暴力"实施管理、以情境场形塑拳手"暴力"运用,达成伦理教化精神形塑,使拳手形成对"暴力"运使的新认知,从而实现对"暴力"有理有节地运使。对中国武术仪式来说,泰拳赛前仪式文化的经验话语,无疑是一个值得关照与省思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武术拜师仪式的变迁。主要结论:武术拜师仪式是指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程序来完成师徒关系最终确立的仪式,主要功能有尊师重教、庄严神圣,师出有名、传承之需,广为宣传、确立身份;新旧武术拜师仪式一脉相承流传至今,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二者在功能、目的和主要程序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仅在一些具体环节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大都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缩影,但也反映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建议: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使武术拜师仪式这一独特的社会民俗行为和武术文化现象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09,(5):6-6
本刊讯2009年4月10日上午,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正式开馆。开馆仪式在河南省洛阳博物馆新馆前广场举行。中国2009世界邮展执委会主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贤足主持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出席开馆仪式。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仪式与上海市全民健身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清  张艳 《体育科研》2006,27(1):24-27
从奥林匹克仪式的宗教学产生以及世俗化变迁,分析宗教化的仪式和世俗化的仪式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上海市全民健身的实践,提出仪式化对大众体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借鉴奥林匹克仪式的功能,提出上海大众体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科学》2019,(5):20-31
本文立足社会过程决定空间形式的方法论并借鉴其他相关理论,强调从仪式文化的再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最后的渔猎部落"进行深入考察,阐释了蒙古族原始渔猎祭祀仪式的变迁逻辑。研究认为:基于生存需要图腾与禁忌伴随着"乡土社会"的礼俗生活应运而生,使生产实践具有象征化指向,个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具有神圣特质的交往图式;渔猎群体在敬畏生命,敬畏神灵原始认知理念下,禁忌的产生为族群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基于文化边界、自然边界和社会边界的共同体意识成为渔民的生产实践的核心;传统的仪式实践是族群信仰的外化,传统祭祀仪式的文化特质表达了人与自然对话的特殊语境叙事,阐释了蒙古族多元信仰的价值互构。社会变迁下"渔猎部落"面临着"过疏化"与"原子化"叠加的风险,重塑"乡土团结"将成为治理的关键。外力的嵌入促使查干淖尔渔猎文化在国家、地方政府、传承体以及当地民众的交织互动之下经历了文化再生产过程。仪式与生产实践的意义链接断裂,团结与失范的共时性张力增大,具体表现为渔猎祭祀仪式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发生断裂,祭祀仪式沦为纯粹的表演,冬捕祭祀仪式则演化成一种"阈限体验";渔猎祭祀仪式所依存的"族群"边际变得模糊,冬捕节庆民俗仪式表演的文化记忆功能使"渔猎部落"身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6.
以文献资料为基本素材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体育的仪式意义,该部分主要论述的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以及体育仪式的象征意义,如勇气、比赛精神、正直诚实等等;二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论述体育的社会整合、国家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学为基础,从仪式学的视角解读和比较武术与现代奥运会的仪式。认为武术礼仪教育的历史悠久、形式得到规范和统一、教育功能显著。建议发展武术的礼仪教育,在武术活动中强化武术仪式,培养“习武先习德”的文明理念,以此来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8,(2):59
1月16日上午,安阳市委、市政府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赠送司母戊鼎仿制品仪式在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赠鼎仪式结束后接见了安阳市领导。  相似文献   

19.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结合西方功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武术中的拜师仪式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解析,提出拜师仪式文化的传承来自于“文化迫力”。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拜师仪式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是:拜师仪式中的师承制文化满足了传统武术文化中技艺与人才传承的缺失与创新需求;拜师仪式制度下师徒之间“技道并行”的武术传承内容在“武术文化空间”下的整体性传承;拜师仪式文化中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存在的生存优势。通过仪式文化,去阐释中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从拜师仪式文化中发掘传统武术的显性和隐性传承方式,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