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协同创新中心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共同体.然而,由于组织管理方式尚不成熟,目前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多元开放、互利共赢、多中心治理和柔性化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促进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协同创新工程。高校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的引导,推进先进育人理念与先进育人制度、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育人主渠道作用与全员育人机制、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等方面之间的协同,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中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包括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共同体。然而,由于评价制度及其相关的机制体制改革滞后,致使大部分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按照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统一标准与分类评价相结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协同创新中心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困境、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科专业融合度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开展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协同,是提高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已成为多学科融合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教育协同创新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树立协同创新意识,整合多主体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三维协同模型,从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和国家教育制度三方面着手,可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协同创新内涵和要素等的综合分析,探讨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中在思想、利益分配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上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协同创新内部跨学科研究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几种具体运行方式的优缺点、特点及适用范围等;提出了完善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培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可采取与企业协同合作发展模式,让其为学生提供货物、平台、资金等有利支持,并由此为企业输送创新创业跨境电商新鲜血液,以此带动跨境电商专业发展,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二者相互进步。本文阐述了协同创新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以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有效提高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效率,加快跨境电商行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树立协同创新意识,整合多主体教育资源,构建有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测试中心作为高校重要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能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学院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对接,分析测试中心建立了协同管理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教学计划内课程、技能培训、实验室开放课程等业务的实践中,为人才培养相关工作提供高效、全面、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提升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同时也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脱轨,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实施国际化协同合作培养等。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反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多种模式协同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协同培养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等,有效促进卓越林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协同创新中心的评价机制是协同创新中心机制创新的重要环节,但是实践中却因虚化的社会评价、内外部激励机制的不兼容、激励工具单一、缺少声誉激励等问题而无法有效发挥其考核和引领作用。因此,强化社会评价、完善选择性的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的协同是解决中心评价机制激励不足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协同创新是组织内协同和组织外协同的统一,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是新闻传播高校内部和外部所包括的各子系统间协同的统一。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必要性,分别从知识的协同、资源的协同、行动的协同以及绩效的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协同创新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1计划"的实施给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背景,构建了本科应用型、研究生创新型和创新创业型三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三个协同"、"三个联合"和"三个联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开展和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协同创新中心各创新要素进行研究,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论文仍然是各中心高度重视且对创新绩效支撑最明显的因素,高层次创新人才对协同创新中心带动作用明显。但支撑学科建设仍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协同创新中心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方面做的还不够,科研经费在整个协同创新中心绩效产出中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因此,需在总体建设、发展方向、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提出协同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还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科研水平有限、政府角色定位模糊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完善其运行机制、发展策略,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企业与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供需上的脱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强化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合、高效的新模式[1].这意味着,协同创新已经超越了"产学研合作"的校企联合模式,为今后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杨 《天中学刊》2014,(3):132-134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缓解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理论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并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结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学科是研究型大学凝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载体。在10余年的教改实践中,航海学院着力抓学科建设,促进师资、精品课程、教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等要素同步提高;促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