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写的,出版于2003年,自出版以来,大受好评。好多朋友都想我推荐这本书,只是我一直对我不熟悉的作家的作品都不怎么感冒。但是,他的作品真的让我感到了一种力量,向前的力量。它写的是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另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久违二十多年  相似文献   

2.
<正>落日的余晖浸染了天空,厚厚的云彩被抹上了浓重的红。天,快要暗了,远处的地平线上已人影萧疏,我无助地站在这穹顶之下,渴望在这血色黄昏中觅见属于我的那些风筝。鲜艳的风筝在空中恣意横行,它隔断了所有其他的风筝,可当你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相似文献   

4.
<正>脑海中,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眼前所浮现的,是那个追着风筝而远去的少年。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少年阿米尔不仅带给了我对友谊的全新认识,更有对人性的认知。他用笔拂去阿富汗人民内心的阴霾,让他们感受那背后灵魂的悸动。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然而这三次的阅读,带给我的却是三种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题记澄紫的天空,凝着五彩斑斓的云;抹着余晕的太阳挂在地平线上方。夕阳下,一个孩子的身影,牵着那长长的风筝线,跑……梦幻般的场景——我抚摩着书的封面,《追风  相似文献   

6.
7.
坐在下雨的大理古城东门,无处可去,不得不再一次重读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  相似文献   

8.
四月正是读书天。读吧。从《追风筝的人》里,读出脸上彩霞的颜色;从《诗经·蒹葭》里,读出湖边的青衫净眉;从《张爱玲文集》里,读出伊人的苍凉的手势……读书时,你安静而富足,可以拥有整个世界。真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9.
顾佳琦 《新读写》2009,(4):25-25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入不会痛苦。”只有正视那些伤害与丑陋才能解脱自我,勇敢地宽恕自己,才能让生活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10.
我一直不大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绞尽脑汁也搞不懂他要说什么;但学过他的《风筝》,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开始学课文的时候,我觉得鲁迅先生很傻,弟弟没恨他,他非但没有高兴,还没完没了地自责起来,纯粹是精力过剩嘛!可全部学完了课文,才明白压在鲁迅先生心头的那种沉重。我可怜他的小兄弟,作为受害者,居然麻木到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那么轻易地淡忘了鲁迅对自己的虐杀及自己早早夭折的风筝梦,内心仍是风过水面般,很快恢复了平静。可联想到现在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我可怜的,不止鲁迅的小兄弟一人。翻开日本的侵华史,哪一篇不是血淋淋的!提到“九…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集《野草》中有一篇很有名的散文《风筝》。这不仅是传世的散文佳作,也是极有价值的教育名篇。他写的是在年幼的时候,有一天发现小弟弟在一个堆积杂物的破屋子里,正在做一个蝴蝶风筝。他是最厌恶小孩玩风筝的。于是,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然后傲然走出。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以后,年纪都大了,忆及过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创作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即以最快的速度突袭至世界各地畅销小说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时至今日,其影响力仍非同一般。小说讲述了一个受到阿富汗文化背景着色的故事,在那个遥远、备受战争折磨的国度,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全球发生冲突的焦点之地,也许你将  相似文献   

13.
正儿时的美好和友情,因为一个懦弱的疏忽而毁于一旦,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不顾一切地去重新找回那个曾经的自己吗?小说《追风筝的人》以儿童的视角开始。幼年的阿米尔稚嫩单纯,与小伙伴哈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种美好的童年被忽然打断后,经历了流离失所、艰难的逃离、对梦想的选择、对爱情的追求等一系列的考验,主人公认识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实现,必须通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11,(5):58-58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15.
作家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就成为近年来国际文坛最大黑马,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创下出版奇迹,  相似文献   

16.
人之初,性本善.孩童都拥有世间最纯真、最美好的心灵.如何保持稚子之心,怀揣真善美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每一个教育者在成长旅途中都要面对的难题.因此,守护心灵的教育,纵使千千万万遍都不为过. 最近,我观看了《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观影之前,我曾有无数的猜想:影片中的风筝或许是关于梦想或成长的.然而,看完以后才发觉,这是一场关...  相似文献   

17.
风筝这一意象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了这部文学作品,对其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升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使得该文学作品多重的主题最终得以点连成线,线又成面的关键,是升华作品主题的集结点。  相似文献   

18.
阅读《追风筝的人》主仆两人之间友谊的故事.分析探索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心路历程。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情同手足,竭力维系着纯洁的少年友谊。但由于出生、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宗教、经济、个人特质等诸多的不对等,注定了这种友谊是脆弱的,并长期拷问与折磨着主人的人性与良心。  相似文献   

19.
张光云  王志林 《海外英语》2014,(14):230-231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发表,便受到读者的好评。斗风筝在阿富汗是一项主要的体育活动,喀布尔的天空一年四季都飘着形态各异的风筝。"风筝"这一意象具有文化隐喻性,是一个承载多元隐喻的载体。该文从阿米尔和风筝、阿桑和风筝、阿富汗和风筝三个方面来解读风筝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叙事源于风筝,又结束于风筝。本文通过解读风筝在小说叙事中的隐喻与意象,剖析了主人公自我救赎与自我身份构建之路,进而揭示了忠贞与背叛,悔罪与救赎等复杂的人性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