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机器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产业确立为工业转型的重要依托,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中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机器人领域的发展现状,剖析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讨高等学校建设机器人研究所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苏波副部长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  相似文献   

3.
<正>12月份好事不断,7日在南京举行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会上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在发布规划时指出: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4.
学术前沿     
《职教论坛》2016,(4):54-58
<正>"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李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33期中撰文,探讨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风向,并分别从人才观、专业观、德育观、能力观、教学观、战略观和课程观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理念。作者认为,从外部动力来看,《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制造2025》战略拉开了中国奔向"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发展的大幕。东莞、泉州等地率先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湖南、天津等省市积极发展优势制造领域,以期在制造强省/市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大连、武汉等市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制定并推出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当地制造业新一轮全面振兴。各地因地制宜,正在掀  相似文献   

6.
<正>胡斌武、陈朝阳、吴杰在《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中撰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制造业战略计划,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人才的新诉求,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当今国际产业格局正在重塑,国际分工正在发生变化,发达国家正在做顶层设计,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新兴科技和新产业领域。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化"与"互联网"并列成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词,"机器人"和"航空装备"同被列为需要突破发展的制造业重点领域。那么,无人机作为正在被互联网企业战略吸纳的智能化空中机器人,将迎来怎样的应用发展前景?"无人机+"能否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制造正在迈出"由大变强"第一步。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记者从中梳理出六个关键词,力求刻画《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意图。制造强国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中国制造2025》的全部内涵,工信部部长苗圩的答案是"由大变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但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在深刻变化。面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期,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既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统筹部署,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行动安排,更是相关高校培养制造业人才的方针指引,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南》提出七项主要任务和两项重点人才工程。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才为本"战略指导思想,这也是五项基本指导方针之一。《中国制造2025》纲要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为此,举国上下必须要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必须走人才引领、培养为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是我国实施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立足国情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  相似文献   

12.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要以服务《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实施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导职业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办好特色专业、开发实施培训项目,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深化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向精品制造、智能制造升级,为实  相似文献   

14.
<正>夏建国、易丽在《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Z2期中撰文,基于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背景下中国工程教育的使命,阐述了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内涵与实质,提出了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建设路径。对比制造强国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状况,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是中国版"工业4.0计划",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2016年1月初,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造得出高铁、大飞机的中国,为什么生产不出一粒"圆珠"?这反映出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圆珠笔头上的"圆珠"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需要高端的制造技术。从考查内容看:制造水平的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企业身上,因而从企业角度考查,是该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承担起技术技能积累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战略布局,制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工信部部长称:"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完善八方面战略支撑与保障,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从现在开始,中国制造正在迈出"由大变强"第一步。在《中国制造2025》中,核心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面对着如此宏伟的蓝图和详细的规划;面对着中国制造这艘大船正当乘风破浪驶上新的风口;面对着世界性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国的企业、中国的职工、中国的企业家、中国的科技工程人员,准备好了吗?从本期开始,《中国职工教育》杂志将推出"2025、你如何面对"专栏。热诚欢迎广大职工、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围绕造就"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劳动者大军参与讨论。我们也将关注和报道《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进展情况,介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先进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我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集结号。根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2016年12月,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国务院发布了由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一年半论证,国家有关部委再花一年多时间拟定的《中国制造2025》,并提出通过3个10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蓝图,是其后20年行动的脚本。其中提出的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等关键词,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