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陈琴 《中学教育》2007,(12):51-52
早上,7点40分,我到教室时,已经有七八个孩子在里面了。袁颖珊、郑瑞娜、周永鑫在读书。其他的几位,看到我进教室时,赶快交了作业,也拿出课本来。我在晨读记录表上给自觉读书的孩子作了备注。今天,我们背诵《梅花魂》。把《我的"长生果"》暂时放过,因为,《梅花魂》相对短小点,都是叙事,可是,《我的"长生果"》事例多,语言更精致些。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夕,我有幸读到戈宝权先生的《苏联文学讲话》,从此,它便成为我接受这一革命文学的启蒙者。解放初期,我译布拉果依的《普希金》小册子时,又借鉴过他与罗果夫主编的《普希金文集》。当时我在北大才念过两年俄语,约在1954年间,我在北大听过他关于俄苏文学的讲话。这是我首次亲睹他的风采。只是当时在大教室内,学生听众很多,没有可能同他谈话。50年代末他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一度担任苏联文学研究组组长,成了我的直接领导,虽然他很快又去担任东欧文学组组长,但同他毕竟有很多接触机会。迄今为止,我同他认识并接受他…  相似文献   

3.
润泽的教室     
<正>20年前,在我刚开始访问和观察教室的时候,有一个词语是自己完全没有弄明白的,那就是"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当时用此来形容教室,然而在对教室中洋溢着的那份美好产生感动的同时,我却对很多东西根本没法说清楚。为什么是"润泽的教室",是因为儿童在宽松地、充实地学习吗?为什么是"润泽的教室",是因为能让多种多样的想法产生出来,教学能够不失时机地展开吗?为什么是"润泽的教室",是因为学生、教师以及参观者都能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吗?当时的我,对"润泽的教室"这个词语,虽然知道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心情,但对其所包含的精髓、它的意义,我是基本不理解的。因此,我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看完影片《周恩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禁使我想起敬爱的周总理在三十三年前听我这个村小教师上课时的情景……那是1958年7月3日上午,上课钟刚打响,当时的周郡社党支部书记陈德庭同志走到教室门口向正准备讲课的我招手。我一出教室就看见有几十位来宾向教室走来,仔细一看,身着朴素服装的周总理走在人群的前面!我情不自禁地向教室里的同学们招呼起来,孩子们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使劲鼓掌……周总理神采奕奕地走到教室门口,亲切地握住我的手,并用广州话对我说:“继续上课吧!”然后随我一同走进教室,在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座位上坐下,听起课来。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在农村小学上学,那时农村小学的条件很艰苦,报纸杂志都很少。因为我的大爷是小学老师,所以,我有机会接触到唯一的杂志——《山东教育》。就这样,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年龄小,只能看彩页的内容,还经常问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怎么书上小朋友的教室这么高呀(楼房)?""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么高的教室呀?"等。虽然以后很长时间与《山东  相似文献   

6.
《东方红》是我看得最多的一部影片,至少看过30次吧!小时候,农村每个生产队几乎都放映过。当时的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电影几乎是唯一的文化娱乐活动。所以大凡放电影,哪怕走十多二十里山路,我也一样不放弃"忠实观众"的称号。后来上了大学,又一次次地看了这部气势恢弘的大片。  相似文献   

7.
上完晚自习后,我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他在《文苑·经典美文》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当时我就想,应该很少有与我同姓名的人吧。我叫他带我回教室看一下,果然在《文苑·经典美文》2010年38经典碎片栏目中,看到了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了一些筷子来,你们猜猜有多少呢?"随着我话音的落下,学校张主任不约而至——来听"推门课"了。我的心为之一震,因为今天这节《捆小棒》不像前几课《左右》、《前后》、《教室》等这些体验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且又非常感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知青苏老师     
1970年的初秋时节,我随父母从大连下放到辽南山区,在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了户.下放的第二年我就到了入学年龄,按理说,适龄儿童应该到我们大队的那所学校上学,可由于那里缺少教室,一年级和二年级我都是在我们家所在的生产队念的书,教室就设在生产队许队长家的西屋.那时的班主任是苏老师,她是个插队知青. 苏老师那时20来岁,长得很秀气,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我们上二年级时,极爱干净的苏老师,做了一件在当地家喻户晓的事.  相似文献   

10.
<正>01六年前,我还在山西运城,带三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有一次,看到教室内外脏乱差,我一句话没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教室变得干净整洁起来。彼时,我颇为自己小小的智慧而洋洋自得,转手挥就一篇小文《今天,我不说话》发在了公众号上。我简单描述一下:我看到脏乱差的教室,没有发火,没有批评指责学生,而是拍了一张张照片,以《哭泣的小水滴教室》为题做成PPT,每一页都配上一两句灵魂之问,  相似文献   

11.
董巍 《班主任》2011,(12):56-57
面对从艺术生李强那儿缴来的《艺用人体》一书,我着实很头痛。班级中,有人称其"黄色",有入谓之"艺术",大家都在等待着我最后的裁定。怎样才能够解答学生的疑惑呢?经过再三思考,我拟定了一份计划。我带上"罪魁祸首"来到了教室。  相似文献   

12.
一次文艺晚会,主持人上台报幕:下面请欣赏:新疆歌舞《掀起你的头盖骨》(天啊!《掀起你的盖头来》怎么成了恐怖歌曲?毛骨悚然啊!)爆笑指数:我有次去买羊肉串,伸出4个手指对老板说:"来3根羊肉串!"老板蒙了:"几根?"我又伸  相似文献   

13.
正在山东潍坊市北海双语实验小学有一间"幸福教室",教室里有32名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和班主任李虹霞老师。教室四周布满了学生的作品:绘画、书法、工整的作业展览和各式各样的手工制作……这里的孩子各个充满了自信和快乐。这是一间像家一样亲切温馨的教室。孩子们动情的朗诵《我的祖国·我的母语》让我心潮澎湃,一首《光阴的故事》唱出了孩子们稚嫩的梦想,悠扬的葫芦丝吹出了美丽的《神话》,整齐的口风  相似文献   

14.
上周五上午第二节是语文课。我们像往常一样,做好课前准备,等待郭老师来上课。可是当美妙、悦耳的上课音乐完了之后,郭老师还没来,我就和梁娇说起话来。当时教室里乱嗡嗡的。过了一两分钟,班里立刻鸦雀无声。我想:“一定是郭老师来了。”我朝教室门口望去时,只见郭老师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外,凝视着我们。郭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语文》和《语文课课练》。他刚把门关上,教室里立刻迸发出一阵笑声。原来,郭老师戴了一顶土色的帽子。郭老师帽子的表面可能是皮革的,也有可能是灯芯绒的,帽沿很长,老师说有9.5厘米,是黑色的。帽子上面还有几个英文…  相似文献   

15.
<正>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姜老师教会了我三件事,让我受益到如今。先说第一件事。那是开学的前一天,我们去学校领新教材。姜老师走进教室,面无表情地说:"明天来上学,每人书包里必须有两本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一本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没有的话不许进教室。"那时候的姜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很年轻,身材瘦小,面容清秀,马尾辫,但总是不苟言笑,讲起话来冷冰冰的,甚至有时候凶凶的。因此我们私下里提  相似文献   

16.
西林 《天津教育》2003,(12):16-18
□我来学校一眼就看见了学校的绿地、小花园,还有那一排欧式风格的围栏,非常漂亮。我听说缘诚小学原来是一所基础薄弱校,能有今天这番模样,学校一定是经历了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吧?■是的。缘诚小学的前身是唐口新村小学,于1952年建校。当时学校还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已地处河东区的中心位置了。我是1984年来这所学校的,我来的时候,学校的平房校舍已破旧不堪,教室的窗台几乎与张贵庄路面一平了。中环线一修好,我们学校更成锅底儿了,每年雨季一到,教室的积水常达40厘米。当时教师队伍思想涣…  相似文献   

17.
心路历程     
我热爱教师这一职业,选择它,我无怨无悔。粉碎“四人帮”以后,百废待兴。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知识分子的热情,科学的春天来了,教育的春天来了,我就是在这暖暖的春天里走上教育岗位的。初上讲台是在暖泉农场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当时这所小学有5个年级,17名学生,2间教室,2名教师。教师无办公桌椅,学生无课桌凳,桌子是队里用杨木板钉成,桌腿用砖砌成,凳子是学生从自家带来的。我教一、三、五年级,另一名教师教二、四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同在一间教室上课,给低年级上课高年级学生不但把答案告诉…  相似文献   

18.
徐书军 《师道》2008,(7):79-81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正当我在教室中很有感情地朗读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时候,一个不明飞行物在我面前一晃。我本能地用教科书一挡,一只折叠成蝴蝶状的纸飞机掉在我的脚下。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预感到问题的来临,而且意识到这肯定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行事故”,否则,同学们不会笑得如此及时,如此整齐,又如此灿烂。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人知道《中文自修》能带给你什么。请不要诧异作为这份杂志的主编,我竟然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还是让我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吧:很多年以前,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文青",被分配到了一所高等院校工作。领导告诉她:你那些涂抹的小说都不能算作科研考核的内容。于是,她很想发表点貌似"科研"的东西。《中文自修》杂志接纳了她。当时它是一本自学考试的辅助刊物。1984年4月和1985年3月,她连续在《中文自修》上发了两篇文章,这成了她从事"科研"的开始。之  相似文献   

20.
正《创建一间幸福教室》,怀揣着这本书,怀揣着对李虹霞老师、对潍坊这片教育圣土的敬畏,我们踏上了去往"幸福教室"的旅程。一路上,与志同道合的友人谈论着教育的故事与期许,让枯燥的旅程也充满了教育的情怀。"幸福教室"与想象中的基本一样,温馨的环境、成架的书籍、到处张贴的学生作品,无不显示了老师的用心、学生的素养。我在教室的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