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但是劳动者要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本文针对劳动者的辞职自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之前,当事人一方依法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行使单方解除行为时,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试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做几点探讨,并试对我国现行《劳动法》的立法思想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在尊重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的基础上,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全面履行劳动合同、引导用人单位合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规范用人单位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行为、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从而在劳动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上,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向劳动者倾斜,保护其舍法权益,凸显其本位,成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围绕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解除和劳动合同终止,分析和解读了<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宏江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84-184,190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关劳动合同的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如何更好地执行<劳动合同法>,如何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顺利进行并避免纠纷,这是用人单位必须研究的现实课题.笔者从三个方面对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案是一起劳动者持假文凭冒称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新类型案件。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对该劳动合同无效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双方各应承担何种责任。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用工规模的扩张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提出难题——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如何管理、如何行使其惩戒权。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虽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实质上却对劳动者保有控制力,劳动者必须服从用工单位的领导,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被派遣劳动者在工作中存有未达到法定解雇程度的过错时,用工单位应当如何行使惩戒权才能达到劳动者保护和单位利益平衡的双重立法目的,这成为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建立往往是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和标志,但我国法律也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符合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和实质要件,未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和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满后未续签劳动合同所形成的一种劳动关系可以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2008年爆发南金融危机,令很多企业大面积地与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对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在何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经济补偿及其计算标准等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贯穿劳动关系始终,从劳动合同签订到劳动合同解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向农民工介绍并引导其全面了解有效的维权途径意义重大,同时要从多方面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全方位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11.
石油勘探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在劳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合同法>规范了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对石油勘探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分析了石油勘探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风险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加强石油勘探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保障石油勘探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兴 《知识窗》2002,(6):43
2001年9月,女青年苏某去某公司应聘,被录用.双方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在试用期间,苏某劳动纪律松懈,责任心差,经常完不成工作任务,公司对她早有不满.2002年1月,公司发现苏某在去年9月的招工考试中有弄虚作假行为,遂决定解除与苏某的劳动合同.此时苏某已怀孕三个月,对公司的决定很是不满,认为在自己怀孕期间,公司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否则违法,但公司仍然坚持自己的决定.苏某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3.
统计模型以外,关于公司未来业绩的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管理层业绩预告和分析师盈余预测。现有研究发现,管理层可以通过业绩预告的发布时间、精度、准确度以及以往的预告声誉等因素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析师则可以通过其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力促使管理层及时披露准确的业绩预告。本文回顾了中美两国关于管理层和分析师互相影响的主要文献,指出了中国现有研究存在的差距,借以发现未来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4.
张云庆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32-232,215
劳务派遣作为市场缝渣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的用人形式,发展非常迅速.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是,劳务派遣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时常有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现象发生。通过分析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的劳动合同法的规范.提出构建新型劳务派遣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立法的一个进步,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叶珊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2):93-105
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外部表现越好,管理层越倾向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且出具的业绩预告质量越高,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更保守和稳健,验证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行为,主要为了提升公司声誉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业绩预告行为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中二者的关系更为显著,这为"道德行为动机"假说提供了支持性证据.研究结论有助于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判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的可信度,提高监管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参与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为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业绩预告披露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信息通告和竞争策略角度探讨新产品预告的动机,研究两类动机下可能带来的新产品预告风险,剖析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新产品预告的风险控制策略,减少新产品预告作为竞争策略的风险和新产品延迟的风险,为企业新产品预告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下供电企业用工风险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式职工和供电企业特有的农电工制度两个角度分析<劳动合同法>下用工风脸的期遘和应对策略,有助于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于鉴定劳动合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王景山 《科学与管理》2007,27(2):106-107
我国劳动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高等学校作为事业单位除教育管理、教师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外,其他各类用工适用劳动法,特别是学校后勤用工更应当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目前高校在后勤临时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有: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未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临时工工资报酬、未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等。高校应从两方面积极做好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和用工制度改革:对新引进的后勤管理和技术骨干实行人事代理制;对后勤各单位现在大量使用的工勤服务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制。  相似文献   

20.
曹春艳 《科教文汇》2010,(17):206-208
就业协议书是我国就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产物,现对其不属于劳动合同的性质定义造成了对劳动者保护的双重标准,有违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法理,在现实中也造成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被强势资本无情侵犯的后果,所以将就业协议书纳入劳动合同范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