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句储备库     
描写秋风的古诗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魏·曹丕《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有学者认为,此首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比较成熟的七言诗,诗人在凄凉的秋景中刻画了游子和思妇绵长的相思,深婉感人。其中,"短歌微吟不能长"一句中"长"字往往被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些兄弟作家。他们以辉煌的文学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绮丽的光彩。最早的兄弟作家当推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曹丕和曹植。曹丕(187-226)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成就, 《燕歌行》  相似文献   

5.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1504页: “汉魏六朝诗以五言为主,此外,也有四言诗、六言诗、七言诗……七言诗如曹丕的《燕歌行》”。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1050页: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246页: “七言诗,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但第一句夹有‘兮’字,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王力《汉语诗律学》14——16页: “至于七言诗,也有人说始于西汉。相传《柏梁诗》是汉武帝和群臣联句。……但也有人疑心是伪作。”(按:顾炎武《日知录》已经证明是后人拟作。) 接着,王力先生举出汉昭帝《淋池歌》:“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万岁为乐岂云多” 又举张衡《思玄赋系辞》:  相似文献   

6.
七言诗从汉代发展至曹丕的《燕歌行》,标志着七言诗发展的一次重大变化,曹丕将七言形式与乐府旧体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七言诗。鲍照依照其体.不仅在题材方面,较曹丕的《燕歌行》更为丰富,更为宽广,而且艺术方面也更为成熟,更为精湛。自他以后,七言诗就在南北朝文人的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到粱陈时期,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善,韵律也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深秋的傍晚,天空的云彩绮丽多姿,有的如春花怒放,有的似猛兽奔扑,有的更若彩禽飞腾,倒映在清澈的浣江中,煞是好看。且有一群晚归的鸭子,聚成三角形,在那彩色的水波上,向它们的归宿慢慢地划蹼游去。江水被分成两路,每只鸭子犁起的水波向左右展开,一直缓缓地涌到江边的小草里,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静美之感。隔江望去,对岸金鸡山下的农家,炊烟袅袅…  相似文献   

8.
秋风渐紧,黄菊迎霜,转眼又是重阳。重阳节,因在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至于为何叫重阳呢?曹丕在《九日致钟繇书》中有过确切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10.
曹丕诗歌的内容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曹丕诗歌的评论,从古到今,或称其语言俚俗,或断其内容狭窄,不少论者都作了很不切实的贬抑。从后来刘勰所谓“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可见早在晋宋时期那种贬抑的程度就很为严重。尽管刘勰称许曹丕的“乐府清越”,以及“洋洋清绮”的创作才能,但同属齐梁时代的论者钟嵘却说:“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他对当时尚存的曹丕百许篇诗歌,除了颇为肯定如《西北有浮云》等十余首五言诗之外,而对其他百分之九十的诗篇,都用语言俚俗来加以否定。推究他这种评论所依据的原则,主要有两条:第一是专门评论五言诗,在品评的范围上“止乎五言”,故对声誉素著的七言体《燕歌行》也不予一提;第二是以“文温以丽”的五言《古诗》为规范,多是强调情意的温厚和词藻的婉丽,轻视那种语言通俗而富有民歌风味的质朴浑融的乐府诗风。这种偏颇的论见对后来不少学者很有影响。如有人说“子桓《西北有浮云》、《秋风萧瑟》,非邺下诸子可及”,有人又说:魏文“乐府虽酷是本色,时有俚语,不若子建纯用己调”,有人还说“乐府雄壮之调,非其本长”。这都是对钟嵘旧论的因袭和引申,都是从诗歌的风格及其语言角度,对曹丕那些较为质朴的乐府诗所作的贬损。 今人对于曹丕诗歌  相似文献   

11.
刘刚 《现代语文》2006,(5):32-32
这是一首惜别恋人的爱情诗。作将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句翻译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语出新,谱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2.
曹丕首次提出的"文气说"是古代文艺理论史上的重要命题,文章阐释了曹丕倡导的"文气说"中"气"的独特内涵,揭示了曹丕以"清"与"浊"作为审美标准和以遒劲刚健作为审美追求的独特审美风格,展现了曹丕关切文学的人文精神传承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3.
【古体诗简介】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吟"等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代表作品:《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曹丕《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相似文献   

14.
<正> 1 曹丕有较深厚的古代文学素养,自称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靡不毕览。因而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其文学创作有诗歌、辞赋、散文、小说。曹丕的诗,现在流传下来的约四十首。当代研究者多从反映动乱的社会生活一点立论,说其擅长歌咏男女恋情,缺乏乃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进取的烈士情怀。这种研究的结果,抹杀了曹丕诗歌的艺术个性。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云:“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淫荡,辞不离于哀思”北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从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三曹"之一的曹丕思想为出发点,从曹丕著名的"文气说"和著作《典论.论文》分析他得文学观点,肯定了曹丕的文学价值以及注重文学美学价值的思想,同时也以全方位的视角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曹丕文学成就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曹丕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幸运的曹操     
快开晚饭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丕〔pī〕回来了。曹操看曹丕的身上,吃了一惊——曹丕身上斑斑点点、滴滴答答的沾满了西红柿汁。曹操说:"外国有个西红柿狂欢节,一到这天,大家就拿西红柿扔  相似文献   

17.
曹丕文论价值研究,前贤学者多侧重于对其"气"之内涵的研究,并且认为曹丕在其文中提出了一个文学标准问题。但曹丕在文中对"气"之内涵语焉不详,难以确证。在借鉴前贤的基础上,延伸对比研究曹丕在其文中所评价的"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在其价值标准和实际创作情形的差异研究中,认为曹丕《典论·论文》文学标准不是关键,文论价值重点在于"文学政治论",是以文学论政治的典范,其中心在于政治。  相似文献   

18.
在入选的高中读本中,曹丕的《燕歌行》和曹植的《白马篇》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之作。两首风格迥异的诗歌让人感受到曹丕“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的绵密哀婉,体会到了曹植“捐躯赴困难,誓死忽如归”的建功豪情。尤其是历来流传的“七步成诗”的故事,让人们把同情的砝码投向了曹植,在文学成就上公认他是“才高八斗”的典范。其实,  相似文献   

19.
<正>细说高适《燕歌行》,字斟句酌品唐诗。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文本解读,探寻大作之小巧,可以让学生更真切、更深入地走进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是学习语文的硬核力量。一、细说前文1.题目。《燕歌行》本属乐府旧题,以三国时曹丕所作的两首为最早,均写女子怀念远行的丈夫。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情人离别。后世以盛唐高适所写的  相似文献   

20.
罐头笑声     
今天放学回到家,曹丕有话对弟弟们说。他说:"学校要举行以‘诚信待人'为题目的演讲比赛,你们知道了吧?"曹植说:"我不想参加。"说着就要走开。"别走!"曹丕说,"我不是动员你们参加比赛,而是希望你们支持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