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博 《考试周刊》2012,(86):148-149
近年来,大学科技园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学术界还较少关注和研究逐渐成为新生力量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科技园。为了科学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实践,对其功能定位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其大学科技园拥有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科技园不尽相同的功能定位,主要有科技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四个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科技园坚持正确功能定位是其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势态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我国大学科技园从借鉴、试点到全面启动,有许多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主要包括科技园的功能定位问题、科技园的建设模式问题、高等院校的资源如何更好地科技园开放的问题、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及企业运行机制问题以及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科技园的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57-157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新建30个左右功能定位准确、服务功能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公共服务能力和高技术企业孵化能力建设。记者从近日在贵阳召开的2006年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末,国家大学科技园总量将达到80个。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载体。实验室作为高校科学研究的基地,对加快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科技园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高校实验室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新时期两者的创新发展路径,以进一步促进科技、教育、经济的融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由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入手,着重分析了大学科技园规划设计的目标与理念,并以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为例,从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改革发展,促进了大学功能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梳理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总结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作用,能够为我国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正确处理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四个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局面。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发展目标越来越明确,部分大学科技园已初步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孵科技企业已近2300家。但总的来看,大学科技园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践证明,要保证大学科技园不断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正确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依托大学的关系大学科技园之所以称为大学科技园,是因为它所依托的是大学,如果失去了大学的联系和支持,大学科技园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正确处理好大学科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大学科技园的组织特性和功能定位研究,提出大学与科技园联动培养创业人才的四维度动力因素,分别是科技原动力、创新驱动力、文化感染力和资源支撑力。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科技园的双重组织特性着手,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双螺旋结构,即核心价值的双导向性、技术手段的双逻辑性和引擎系统双驱动性,探求大学与科技园联动培养创业人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与政府、产业界紧密联系的载体之一,重要性日趋突出.梳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数据统计及定性分析,从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角色定位、高校创新成果有效供给、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制约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三螺旋理论引入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从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分析,以及对高校实验室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合作模式进行归纳,在分析高校实验室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揭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对于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独特作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大学科技园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还是大学科技园为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科技园协同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业科技园不断涌现。目前,农业科技园发展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园区过度依赖政府的投入,主要原因是农业园区的定位和产业功能相脱离。本文通过总结北京农学院大学科技园的运行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功能定位、技术与管理特色,拟为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发展至今,在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发展定位、责任主体、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及其对高校作用的分析和思考,文章提出了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策源地、承载地,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破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特色不突出、服务能级和管理水平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国外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这些科技园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总结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延伸和细化的体现。纵观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及现状,我国大学科技园呈现出一个大分布、小聚集的发展格局,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良性互动,实现了以点及面的辐射式发展。并以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为例,分析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合作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政府主导为主的管理模式,造成了研究成果与实际需要脱节,无法发挥出大学科技园在集群创新方面的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科技园的商业化运行,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发挥产业链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产业集群创新作用,从而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政策、法律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较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模式,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立法进程,为大学科技园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法律环境,是大学科技园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承载着高校实践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科技园结合自身发展特色,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双创"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科研和生产衔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将科技园引入高校以来,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伴随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不断发展,技术转移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制约,如何实现大学科技园的技术转移的提质增效,成为确保科技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