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国仁博士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河南上蔡。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同年考上本校外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后一留校从事教学工作;1992年考入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无动站.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科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现在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高等教育史、高等教育理论和研究生教育。自大学四年级发表学术论文以来.至今已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国外社会科…  相似文献   

2.
陈建翔,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副所长,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妇联"与你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示范传播工程"首席指导。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学习化中国》、《教育哲学对话》、《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和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共同主办的"教育理论传播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顾明远教育演讲录》首发式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副总编辑魏运华、郑旺泉,教育编辑主任刘力德及其编辑室全体成员参加了讨论会。郭戈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顾明远教育演讲  相似文献   

4.
—生全教育教师读本作者简介:肖川,1963年1月3日出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特邀作者。出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20多部著作,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讲学1000余场,遍布中国。所到之处给人以启迪和震撼。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厚、耐人寻味。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5.
陈建翔,教育专家。199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研究员。家庭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家教新主张》《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四堂必修课》《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教育哲学对话》《有一种美,叫教育——教育美学思想录》等。  相似文献   

6.
钟祖荣,湖南澧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和教育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和教育学硕士学位(1998年)。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人才学、学习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出版个人专著有《现代人才学》(1988年)、《基础教育哲学引论》(1996年)、《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2001年)。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究(研究报告类)负责人简介庄严,博士、教授,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省重点建设学科特殊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绥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长期工作在黑龙江省科教战线、高等院校,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以及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文摘》、《学习与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已出版专著3部,主持并完成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8.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F0003-F0003
2010年3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化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应教育学院邀请来我校为师生做了题为《让教育通向幸福》的学术报告。 肖川(1963-),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原理方向硕士和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国际会员。  相似文献   

9.
《衡水师专学报》2010,(3):F0003-F0003
2010年3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化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应教育学院邀请来我校为师生做了题为《让教育通向幸福》的学术报告。 肖川(1963-),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原理方向硕士和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国际会员。  相似文献   

10.
大学是理性的组织。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一部探寻理性的历史。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理性的产物和工具,是探索高深学问和普遍真理的场所。鉴于理性、认识论与大学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理论上澄清大学"理性之源",促使大学回归理性,就成为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迫切现实诉求。基于上述背景,近期我国高等教育学界有两本关于大学理性研究主题的专业著作相继出版并颇受关注和好评,这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新华文摘杂志社  相似文献   

11.
校长简介     
杨善林,男,54岁,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在职研究生毕业,教育学硕士,2008年北京大学首届中学校长卓越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学习结业。第六届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核心分课题"信息素质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湖北省中学物理奥林匹克培训高级教练,湖北省物理学会第四、五、六届常务理事。在《中国教育报》、《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前沿》于2006年创办,全英文季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共同出版,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副主编是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顾问编辑是加拿大学者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编辑是香港大学杨锐教授和英国约克大学查强教授。在对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专访中,顾先生认为,中国创办外文期刊介绍中国教育,是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外文期刊必须走国际化道路,《中国教育学前沿》虽然以介绍中国教育为主,但也不排除介绍一些外国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在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教授、香港教育学院名誉校长许美德的专访中,许教授认为,书评可以极大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对研究中国教育的国外学者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中国教育学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22年1月23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和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江苏高教》编辑部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五届研究生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线举办,有来自境内外80余所高校和期刊的800余名师生参加。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和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哲学发展史上两个重要概念和主要阶段。以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和巴尼特的《高等教育理念》为参考文本,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哲学从大学的理念到高等教育理念的演绎与嬗变过程。研究表明:从传统的大学理念到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绎过程,一个从大学实体论到教育本体论的本质转变过程,内含着教学与研究逻辑关系的演变、教师与学生主体性转变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4、25日,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南通大学情感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主题为"情感教育与教师教育"的全国第四届情感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领导、教育学部领导、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贵华、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语教育学专家刘淼教授所的《当代语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是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放眼于世界教育学术前沿、立足于当代中国语教育实际,旨在提高中国语教育质量和语教师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平台     
《教育发展研究》名列2001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第二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刊,对国内公开出版的3500余种报刊上的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进行收集、精选和编辑,其中教育科学类涉及报刊数量为1300种,有全文转载的报刊数量为488种,2001年转载全文总量为1826篇。《复印报刊资料》涵盖的专题有7个:《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多年来,《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报》2012,(3):37
2012年5月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主办的"减轻中小学过重学习负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以及来自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哲学以其专有的方式把握教育问题。哲学把握教育问题的方式从理性逻辑到复杂性思维,产生了思辨演绎的传统教育学、经验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解释学教育学、分析教育哲学、批判教育学以及复杂性教育学等八种方式。哲学对教育问题的把握方式直接影响着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教学哲学,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策略、思路和方法。哲学认识方式走向多重范式的融合互补,迎合了新时代"五育"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教育研究重要的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哲学就是有关高等教育的最为核心的观念和方法。以"历史理性"作为高等教育的哲学根基,以"大学的可能世界"的历史理性的表达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观念和基本信仰,不仅在哲理上"将本真的属于大学的世界还给大学自身",而且其内在的自由与外在的超越逻辑也构成了对"钱学森之问"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