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着道德重建即对传统道德的扬弃和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本文认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法治的根本精神是相违背的, 道德缺位已影响到法治建设的进程。通过对传统道德及现状和法治建设的现实进行剖析, 本文认为在实现法治国家这一目标的进程中, 从实际出发, 应德治、法治并重, 建立与法治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观, 树立法律的权威, 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是保障我国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文章立足于完善法制体系、实现法治目标,系统回顾了我国科学普及法律、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现状与成效,进而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指出了我国科普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普领域的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我国科学普及法治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相较于以往"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表述而言,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和目标的丰富与深化。建设法治中国,人民群众是基础力量。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为构筑法治中国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指社会治理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法治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实现法治前提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救济的途径必须要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是必须的,在法治建设初期,法治政府是首要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法治国家的高级阶段,法治社会是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法治政府最终将被法治社会所取代,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是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普遍守法"和"良法之治"两个方面来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作用,互为动力,共同服务于法治秩序的确立。以西方法律史为例,意在阐明:对于目前正处在法治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能否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是衡量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层法治的良莠决定着整个国家法治的健康与否。为此,基层法治状况的相关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对基层法治建设的实地调研,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面向基层的政策实践,积极倡导基层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参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本文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定位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法律服务等对策,以期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加强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依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断推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水平,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其中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是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王美珍 《科教文汇》2020,(6):159-160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德育建设和法治教育功能较强,是促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学生法治观念、建设依法治国社会氛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辨别意识较低,加之不良的诱惑随处可见,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很容易形成阻碍,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展开了关于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试就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法治与人治的根本对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法律心态对法治理念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潜在的价值,既能够作用于个体当前的行为选择,也能够作用于长远法治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国家法治建设的社会心理基础。面对当前社会法律心态中存在诸多负面倾向,要多管齐下进行扭转。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13年12月,四川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要求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这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建设法治四川的执政智慧和远见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文化建设日益成为衡量法治国家的重要指标。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精神支撑,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法治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法治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困境,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法治社会"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其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政策思路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五大战略重点之一"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具有政策目标的融贯性和一致性。知识产权文化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须文化构成,中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须在政府的主导下,结合我国不同部门、行业及地区特色和实际开展生动、多样的文化实践,法治社会更应持之以恒地坚持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蔡晓丽 《科技风》2015,(3):245-24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被视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与立法、执法、司法一并突出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必须不断增强全民守法观念,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努力促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19.
秦威 《学会》2014,(11):34-35
<正>10月22日,《人民日报》以《用法治精神推进改革大业》为题,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指出:"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治党的要求,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  相似文献   

20.
朱金凤 《知识窗》2023,(4):75-77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