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丽娟 《教师》2015,(6):54
由于信息技术、移动技术等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正在走进“微”时代.其中,以微视频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为主要趋势和潮流.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满足时代化背景下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等.因此,本文拟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课堂上用好微视频,以“微”为主,打造全新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随着MOOC在国内的兴起,微视频成为MOOC课程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资源.本文阐述了微视频制作的常用方法,重点探究基于便携导播设备SONY AWS-750的微视频制作方法以及优点,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提升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巧玲 《成人教育》2015,35(2):42-44
JiTT教学模式是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信息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微视频符合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远程开放教育中代替教师起到了传授知识的作用.可以尝试将微视频和JiTT模式教学理念融合进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中,不仅能体现适合成人教育的个别化学习思想,也能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视、听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识会达到65%。微视频的音画同步会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很强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笔者借助“微视频”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时代应运而生。在“微”时代,微博、微课、微视频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其中,在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微视频在学科教学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将微视频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在课中利用微视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课后利用微视频积极复习,从而逐步提升英语学习水平。基于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文章中,作者结合微视频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针对如何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它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定位并完成好教师的新角色,成为翻转课堂能否翻转成功的关键.笔者在苏州工业园区“翻转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中开设高中物理《电势能》一节课,下面结合开课情况谈一谈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张硕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5):260-263
碎片化学习时代对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微视频逐渐成为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教学微视频难以满足学习者需求。为丰富教学微视频设计思路,更好地满足碎片化学习需求,设计了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教学微视频。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角度出发,对这一理论及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发展与内涵进行详细解读,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微视频设计。针对学习者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提出教学微视频设计新要素,即满足学习者的审美体验、情感需求和环境监测需求,为教学微视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以期在传播学相关理论指导下提高教学微视频质量及其应用价值,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金妹 《考试周刊》2024,(14):122-125
数字化时代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微视频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崭露头角,微视频以其简短、直观的特点,成为创新教学的理想选择。文章首先探讨了微视频的特点与优势,包括视觉化,提升学生参与度、灵活性与便利性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其次深入讨论了微视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强调选择合适的微视频资源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教学设计与微视频融合、创设特定情境、拓展物理知识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任迎迎 《教师》2014,(35):53-54
微视频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呈现方式,记录教师或学生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有效开展教与学的过程,一般时长为5~8分钟.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强化薄弱的知识.在这个紧张繁忙的"碎片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微视频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詹宇 《教师》2019,(1):80-81
在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增强了课堂的实践性,但学生必须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掌握良好的实践能力,所以通过“微视频”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学习,从而为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利用“微视频”的整合性,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利用“微视频”的动态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利用“微视频”的层次性,体现教学的进阶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康艳 《广西教育》2023,(2):62-64
本文结合高中生参与制作语文学科微视频的内外因条件,以及引导高中生参与制作语文学科微视频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分析,论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微视频制作的策略:突出与整体大单元设计的有机融合、顺应学生内在知识“模块化”的需求、基于核心问题的科学化信息输入等,有效实现深度学习并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朱恋 《考试周刊》2022,(9):131-134
微视频运用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互动探究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内容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视频,具有预习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主题内容,将微视频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包括:提供微视频,辅助学生更好预习;运用微视频,提高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视域下基于教师个人空间的碎片化学习灵活度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职业指导课程要求学生达到态度、知识、技能三个层面的目标,其教学内容非常适合采用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职业指导课程可以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拍摄成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按照“创设情境”—“课外实施”—“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元素和多种可能.微视频以短、平、快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名著阅读中,微视频也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微视频的特点,谈一谈在名著导读中如何有效运用感知法、体验法、比较法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时政微视频将学生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相结合,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学“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内容,运用时政微视频,可以帮助初中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认知和政治判断,打牢思想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微视频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新亮点。从微视频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微视频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划分为若干较小的知识模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要素进行整合,制作成的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参与到微视频教学的制作、使用当中去,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接受到更多的学习资  相似文献   

17.
“翻转课堂”之所以得名翻转或者反转,其最大特点就是将课堂讲授的时间由课堂移至课外,学生在课外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而将传统课堂的宝贵时间留给师生互动或深度学习.可见“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课堂互动,因此教师是否具备促进师生课堂互动合作的技巧将成为“翻转课堂”能否落实的关键.历史学科所独具的知识的过去性和繁琐性呼唤翻转课堂的有效性,对教师的互动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视频是指围绕某个课题、实验项目、知识点、重要方法、典型例题、学生错误等展开的以在线视频为形式,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源.微视频一般具有主题突出、讲解清楚、独立完整、短小精悍、视频清晰等特点.作为常州市中学地理李万龙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在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笔者对地理微视频产生浓厚兴趣,并制作了地理系列微视频.本文以“地中海气候”微视频为例,略谈地理微视频的制作.一、地理微视频制作的工具地理微视频制作需要的常见工具有:电脑、录屏工具、麦克风、电子白板或者手写板.目前在学校教室里,比较理想的是采用电子白板与录屏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在家中书房可采用手写板与录屏工具相结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弥补原有翻转课堂的不足,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为例,探讨课程内容和结合“思政微视频”的教学模式。“思政微视频”围绕专业知识、思政理念、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以故事化或漫画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三观”。通过“思政微视频”与线上教学平台的深度融合运用,促进了课堂多元化、智慧化发展,形成了思政浸润的、有温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教学的"微视频""微课"资源的建设与运用逐渐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结合工作实践,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讲堂上利用微视频资源,并且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提高小学科学的讲课效率,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通过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提高课后的拓展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理解科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