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事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蒿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率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诗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脸炙人口的绝唱: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轻 裘骏马成都花,冰段玉碗建溪茶。承平 麾节半海宁,归来镜曲盟鸥沙。诗墨淋 漓不负酒,但恨来饮月氏首。床头孤剑 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 滚滚,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 同,家祭如何告乃翁仲 林景熙(1242131),字德旸,号雾山,平阳人。大学生出身,宋度宗咸淳七年门2刀)上舍释褐,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恭帝德姑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今杭州),太皇太后谢氏、年幼的恭帝及群臣奉国望出降。林景熙不忍目睹江山易主、国土沦亡,乃弃官归乡,隐居县治白石巷,以宋室遗民自称,潜心著述。有诗集《白石樵  相似文献   

2.
有宋一朝,外患频仍,南渡之后,更是国势日非,风雨飘摇。祥兴二年(1279年),在元兵追击下,崖山一战,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幼帝赵昺投海,南宋遂亡。南宋诗坛经受着时代凄风苦雨的洗礼。爱国诗人面对亡国的奇耻大辱,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谱写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或沉郁哀切的诗篇。爱国主义成了南宋诗歌最深刻、最动人、最光辉的主题。它不仅在陆游、文天祥等诗坛巨擘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表现,而且在宋亡以后诸多遗民诗人的篇什中也有着鲜明的反映。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就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唱:  相似文献   

3.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金瓶梅》和《红楼梦》在表情方式、语言方式和写作心理等方面的扼要比较.试图揭示《红楼梦》较《金瓶梅》而言更符合传统审美期待视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集《乾花夕拾》一直给予读的审美感受、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说明它的美学风格,人情美、情越美,理趣美相统一于《乾花夕拾》中,使它具有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6.
2013、2014年的暑期档,《小时代》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创造的高票房事件不仅成为大众媒体热议的话题,也在学术界掀起了一阵研究热。透过《小时代》可以总结并展现出当下青少年审美趣味的现状,同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状况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以挖掘青少年此种审美趣味背后所表达出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需求。据此,倡导在青少年审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指责和否定他们表现出的审美趣味,而应该在认真体会他们成长的诉求后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姚文放主编的《审美文化学导论》,在美学与文化的交叉点上,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建立了审美文化学的逻辑体系,并对审美文化学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阐释,同时在理论阐释的前提下,切入生活世界的具体现象,对审美文化的具体的和感性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从而构造了富有中国理论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开拓了当代中...  相似文献   

8.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之作,审视其西湖幽赏的反季节性及其游具配件,解读其笔下西湖雪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勾连其国破家亡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关照张岱超尘脱俗的审美趣味及其寄情明洁的文化心态。张岱深得魏晋风韵,任性重情,放浪山水,注重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移情于雪、托志于雪所折射的文化心理,是对人生存在价值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它集中笔墨赞美了北国的秋天,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现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它所蕴含的美:一、整体建构的对称美《故都的秋》涉笔记述游踪、写江南之秋、颂北国之秋三方面的内容。从层次安排上看,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是在再次被贬,又得知好友去世的境况下,自鄂州往宜州贬所的途中来到永州的,他对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景仰已久,然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的社会政治评价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摩崖碑后》碑是黄庭坚晚年书法的杰出代表,艺术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2.
李芳 《现代语文》2006,(4):82-83
日本本土宗教思想,即原始神道,是自然崇拜与祖先教相结合而成的神话传说,没有完整的宗教组织,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思想,只是经口头相承而传到后代。它以大和族的氏族神话为中心,统纳吸收其他氏族的神话,这正是以天皇为中心的豪强集团联合政权组织形式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佛教东来,不仅为大和民族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完备的宗教思想,更为其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因此,佛教自钦明天皇十三年(公元552年)由百济正式传入日本后,就受到历代天皇的崇护和公卿贵族的皈依,从此深深扎根于日本民族化的土壤中而枝繁叶茂。佛教有系统的来世思想,宣扬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追求彼岸真实,将现世的生活视为虚幻。尤其是平安朝(794-1192)末期至镰仓时代(1192-1333)的承久之乱(1221)之前,政局动乱、灾害频仍,在此海内鼎沸之际,净士宗开始流行,它主张“念佛往生”,只要心无杂念,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极乐净土。面对现实的苦难,人们愈发感到现世生活的“无常”,向往极乐净土的永恒幸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今人对叶适《龙川文集序》及《书龙川集后》一文中“微言”二字的误读,认为叶适非但在学术和政治立场上与陈亮相左.其对陈麓词成就的评价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史籍本身担负着文学选本的功能。通过梳理可知,《汉书》选录的各类西汉之文共计一千零一十篇,这些文章不仅在传中人物刻画及辅助行文叙事等方面具有点睛之功,还为后世遴选出了代表汉人审美的文学作品,集中彰显了《汉书》作为史籍所具有的“选文”功能。与此同时,《汉书》的选文观为以《后汉书》为代表的史部著作和以《昭明文选》为代表的集部著作提供了选文范例,在选文体式与录文规模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样式。至于班固所追求的“典雅”与“精约”的创作指归,亦被后世诸家所沿用。这不仅促进了后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后世文学诸体在内容与体例上的不断完善与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
在《后上塘书》中,孙惠芬映射了在城乡中游走的女性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城乡两种文化碰撞时的矛盾。她通过展示游走于城乡之间的乡村人在经历"进城"与"回乡"的痛苦,进而来审视"城"与"乡"这两种文化,体现了她的乡土作家身份的责任,同时也包含着她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  相似文献   

16.
韩少功的《日夜书》讲述从知青岁月到后知青年代的知青故事,直面知青在社会转型期各自的命运遭遇,关注知青对理想的追寻和理想失落后的无奈。《日夜书》用"私奔"这种仪式来暗示青年人对理想的某种冲动,追求理想的行动受到挫折之后,这一代人没有回避历史,而是选择反思。小说制造出一种距离感,以便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充分的思考,小说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去讲出人性丑陋的一面,去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这是一部晚年的作品。《日夜书》是认真地思考当年知青在当今社会中的命运变化,并用实验的文体、敏感的语言、折叠的时间等多重元素来开启对后知青的叙事。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论述了爱斯梅哈尔达审美追求的内在性境界层次,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论述丰富了对爱斯梅哈尔达和克洛德等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地揭示了他们和加西莫多等人物形象身上所蕴含着的巨大悲剧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