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作为教育的软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师生,特别是对正处于身心健康成长的青年学生来说,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在探究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凤英 《江苏高教》2002,(6):125-126
本文分析了合并高校校园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对加强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需要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学校的层次,形成优良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大有裨益。在新形势下,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原则、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工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 ,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正确认识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特征 ,积极探索适合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于提高育人质量和做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形成过程。从文化形态上看 ,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今社会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介,正在不断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也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开拓视野、获取知识、与人交流的主要途径。高校校园文化就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学习、工作及生活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新力,应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对它进行正确定位;应深刻剖析校园文化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是新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 ,是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 ,以高校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 ,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从宏观上来讲,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从微观上来讲,它是展现大学精神风貌、昭示现代科技与文明的旗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应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成为高校文化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军旅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式,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目标.“社会,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而校园中的师生群体,无一不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校园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作为文化领域内的校园文化也就无可非议地成为了社会大文化的一部分.正因如此,高云霞才说“校园文化是由大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是大学中一切意识形态的总和.”不仅仅如此,校园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同时把校园的文化也带入了社会,并以其特有的色彩点缀了社会的斑斓.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文化决定校园文化的内容.校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经济浪潮的一次次冲击,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各层次、各方面的文化碰撞,在时代大潮强烈地震动中发生着嬗变,决定了其不同时代,不同时期里各不相同的内容.另一方面,社会文化能影响这一群体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是表现在学校范畴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和完善起着积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要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地位被提到了从来没有过的高度。这既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也给校园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就高校校园文化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是独具特色的审美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却不能不是一个更具影响力和活力、更有持久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因素,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地位是无以取代的。 校园文化由三个主要的层面组成,这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等,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被称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而精神文化又大致分为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和情感型审美文化,正是这三大类型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形成了高校校园文化特有的氛…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入手,提出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校园化建设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化建设中还存在认识片面、重视不够、层次低下、管理松散、过于功利与封闭和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试从坚持全面认识原则、社会主义方向原则、开放选择继承原则、培养创新能力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实践原则等几方面,对建设高校校的园化加经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校园文化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制度建设、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和塑造大学精神,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保障。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存在,然而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却是80年代以来的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思考如何面对工业化国家先进文化的挑战时发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单有现代化的物质文化还不够,还要建设现代化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结果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文化热”。校园文化研究正是在这股热潮由虚变  相似文献   

18.
增强民族高校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加强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创新具有时代性的校园文化。本文结合加强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民族高校校园文化特征以及当前现状的分析,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增加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积极打造校园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完善文化建设机制、明确文化建设责任等措施,以达到全面推进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建设与图书馆关系密切,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辅助、价值导向、精神陶冶等作用。图书馆要在加快馆舍和相关设施建设,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重视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拓展图书馆的教育和服务职能,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载体之一,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的特点,对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