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观察型作业,给学生一双慧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通过观察,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观察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建立数感,也有利于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建立空间观念。如学习直角、锐角、钝角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有直角。课后布置家庭作业:观察生活中的角,你发现在生活中哪一种角应用得最多?通过观察,他们自信地得出结论:生活中直角应用最多。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经常布置观察型作业,学生会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人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韩姝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4-114
一、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数学知识,从现实的生活问题中归纳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感悟、理解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因此,数  相似文献   

6.
数学作业是应用数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等相关理论,在"数学教学生活化"理念的倡导下,小学生活化数学作业应运而生.生活化数学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吴陵婕 《成才之路》2012,(8):17-I0012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更好地认识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作业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具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的作业,具有巩固学生学习所得、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育人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实践性作业,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文章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体案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数学能力发展情况,设计层次型实践作业、游戏型实践作业、观察型实践作业、探究型实践作业、应用型实践作业,以期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进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使学生从生活中学好数学呢?一、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数感具体表现为对数字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么熏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芽一、结合生活———体验数感教师要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从教室内扩展到教室外熏从学校内延伸到社会上熏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每位数学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最近,听了我校张学峰老师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更深切地感觉到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在于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到素材,也就是说可以将我们数学教学的根,至少是一部分根系扎到生活当中.应当讲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之一,在于他们习惯于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思考对象,而数学本身是研究数与形的,何为数?何为形?概括地说,它们都是来自于对生活中具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数感",狭义地讲就是对数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广义地讲是指学生对数的一种直觉,是在一定情境中对数学概念的直接反映。《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2011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新理念,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于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教学理念.具体教学方法和体会有如下几点: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  相似文献   

17.
创设真实的情境,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运用,也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无处不在。在一次的展示活动中,我执教"认识整百数"一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师:还记得今年过年得了多少压岁钱吗?生1:一千六百元。生2:九百元。生3:三千六百元。……【说明:课始从学生的压岁钱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8.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我们认为数学练习课应该从"以培养训练学生数学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转变到"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本人在"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技能进行全面训练的同时,努力将"观察数的特征、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数的运算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很容易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与能力发展.本文提出了新的数学作业观念:注重内容精炼和层次性的同时,紧跟学生的兴趣、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如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作业,写数学日记等.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主动、自觉地理解、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