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能在总目的统领下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名著阅读指导难以紧扣其书类特质""不能引导学生在微观探析基础上对名著进行互文关联阅读"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整体规划与微观探析相辅相成的视角提出构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的金字塔结构模型"这一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尤其是名著阅读素材中蕴含着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学生素质提升的精神食粮。其次,随着"名著阅读"被作为一大创新选入新教材,各地中考也相继出现了"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名著阅读"教学也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人性美和艺术美的文学经典来接受人格魅力的熏陶已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大趋势。通过设计阅读单,激趣引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每学年应该阅读两到三部名著,但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怎么能把名著阅读教学这个平台搭好?"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寻找"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最佳教学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4.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学生普遍缺乏阅读的兴趣。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化"浅层阅读"为"深层阅读""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5.
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写读书笔记能够促使学生仔细地阅读名著,而细品名著阅读又促进思维品质养成。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感性入手寻找读书笔记的切入口,然后以评注、点评或探究的方式对书中的疑难问题边读边悟,最后以"微笔记"来激发思维。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对选修历史的考生考察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规定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十部名著作为必考篇目。这样名著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名著阅读的复习往往是用名著的概要阅读和做题代替的。特别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阅读,只读自己感兴趣的,男生不读红楼,女生不读三国,都是刚开个头,就读不下去了。这样,我们的阅读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让高中学生从高一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等长篇名著。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下面笔者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阅读名著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学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文章从借助影视,引导名著阅读;借助表演,延伸名著阅读;借助"写",感悟名著阅读;借助生活,指导名著阅读四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生语文名著阅读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以地市级为单位统一命题的试卷,名著阅读题正走向多元,有的考查名著细读,有的注重名著精读,有的涉及对名著阅读的感受和评价,有的暴露了命题人对名著阅读行为的主观介入,有的尝试名著阅读的综合运用,多元特色显著,可谓喜忧参半.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一纲多本"的教材体系、命题者华而不实的命题行为、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地位,以及名著阅读受文学史思维影响等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课标、教材的要求,得出关于名著阅读"三维立体"的评价理论;在对2020年浙江各市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评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好"题的共性;结合理论建设和真题评析,描摹名著阅读"好"题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能在总目的统领下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名著阅读指导难以紧扣其书类特质”“不能引导学生在微观探析基础上对名著进行互文关联阅读”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整体规划与微观探析相辅相成的视角提出构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的金字塔结构模型”这一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准教师"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借鉴美国"青少年名著计划"经验,指导师范生阅读名著应注重培养专门教师队伍,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点学科,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名著中蕴藏着大量的文学基础,名著阅读是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转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力倡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融合创新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让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量给出了一个详细的数字,并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名著推荐与阅读"知识版块,意在引导学生尽享中外名著的饕餮盛宴。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将之纳入课堂、融入情感、多元展示,让"名著阅读"脚踏实地,有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并在必修教材中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但在当今泛阅读时代,快餐式阅读,大而不当,粗而不精,成为高中生名著阅读的基本特征,难以达成名著阅读的价值实现。本文力求从泛阅读时代如何把握名著阅读的考试价值与审美价值入手,探讨怎样走出泛阅读怪圈,并多角度解读该板块教学要求,期待语文教育工作者树立新课改理念,科学地引导高中生品读名著。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编入,正是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名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的不重视,名著整本书阅读一直停留在"假阅读"层面,进而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具体探究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专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真正地阅读。  相似文献   

16.
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熠熠发光。名著阅读对小学生而言能够潜移默化地浸润滋养心灵,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餐式"文化铺天盖地而来,名著书本早已被束之高阁。这就需要教师去整理一些合适的名著,探寻一些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得到名著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名著阅读进入中考考试范围后,引起了师生高度重视,同时也带来了片面追求中考效益,过分灌输名著知识的教学弊端,从而忽略名著阅读本来的目的。本文试图从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阅读中拓展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三个方面还原名著阅读的真正意义,让学生真正成为名著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名著阅读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尴尬地发现,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试以《呼兰河传》的教学为例,从"广泛涉猎,厚积薄发;激发潜能,有效阅读"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让名著走进初中课堂,教师可以有何作为。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创造性思维。但是不少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只是停留于表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激勉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阅读目标和要求,在名著《水浒传》的阅读中创新形式,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学生研读文本编写剧本,班级设立"水浒小剧场"舞台进行演绎,调动了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其深入文本进行阅读,通过选择、阅读、改编、表演、评价五个环节,在活动中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用这种形式提高名著阅读的能力,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