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推动福建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提升福建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WTO在经济、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WTO同样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存在数量不足与质量滑坡、培养模式落后以及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严重问题,不适应新的环境,必须采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结构等措施来应对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历史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扩大内需等价值意蕴。但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着人才供给与劳动力需求规模欠匹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欠吻合、人才培养水平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欠适应等现实困境。高等职业教育应通过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模、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等路径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学科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在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信息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提升对学科的认知程度,以学科为指导,开展研究生教育(包括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质量评估等),使研究生教育工作主动适应学科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推进,研究生教育在结构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导师队伍建设、合作培养等方面都不断革新,赋予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的契机。为更好地抓住机遇,着力创新,科学契合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必须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给予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观、人才质量观、评估质量观、导师质量观与合作培养质量观新的内涵,促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究生教育历经3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规模、质量、结构、投入与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系统效益,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培养中的全面质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培养中的全面质量意识张思佳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里既强调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同时又提出了人才培养中的质量要求。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自民国时期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初创阶段、规范发展、恢复和稳步发展、快速发展等4个阶段。当前,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入学选拔难以适应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培养质量不高、学位授权制度尚待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评价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今后,要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提高人才选拔的多样性、有效性;加快学科设置与学位授权制度改革,引导各校研究生教育准确定位和特色发展;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加快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已悄悄来临,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处于教育结构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须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创设创新环境、优妇导师队伍等基本途径,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大批“创新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在读研究生生活、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激励导向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具有重要关系。文章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奖助体系发展的七个阶段,分析新时期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的特点,揭示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在价值理念、评价标准与培养策略、发展互动方面的有效衔接,提出未来中国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将向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研究生发展潜力等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省形势发展的需要;扩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规模是我省研究生教育之急需;调整学科结构,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省研究生教育今后发展的侧重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应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培养有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教育机构的领导和决策者来说,关键是人才观的创新;对于学校教师和导师而言,重要的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创新教育理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目前应逐步建立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倡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国际化和个性化,以适应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精英人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重要人力和智力支撑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政府管、高校办和社会力量评的视角,分析了近十余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发现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学科发展优势特色不明显、洲别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质量保障体系及其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即创新发展政府-高校-社会机构"三位一体"管办评分离机制,打造我国"高校品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教育品牌;健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生源-预科-培养-实习与毕业-校友发展"全过程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纵观校园文化建设的已有研究,多是针对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群体文化建设的探索,而针对教育硕士这一独特群体的文化建设则鲜有论述。随着我国教育硕士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教育硕士群体文化建设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新领域。高品位的教育硕士群体文化对于促进教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发挥着重大作用。重视教育硕士群体文化建设,对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学业职业规划教育是地方性高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的必要环节。激发研究生能动性和提高职业规划地位是职业规划教育实施的前提,阶段划分、主客体确认、支撑资源建设和预期效果评估是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成,实施则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借鉴以及教育功能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四个维度确定模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归属于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从内在逻辑来看,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然逻辑;精英教育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的实然逻辑;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中的过程逻辑;导师负责制是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逻辑;将研究生阶段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阶段,是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层级设置逻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降,这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研究生培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从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改进培养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引入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加强日常管理与教育六个方面,提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修养对研究生的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却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强、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和相关的软硬件不足等诸多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全方位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研究生素质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当代研究生素质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提出了研究生素质教育要从构建专业素质为基础,非专业素质为辅助的综合素质服务平台.并对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专业培养和社会实践结合的课题参与模式,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线,形成和谐校园环境的文化整合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