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空间的重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江门市为例,探讨产城融合中心示范区发展优势及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辉 《科技风》2023,(9):78-80
“产教城”融合是以产业为依托,以教育为引领,以城市为载体,实现产业、教育、城市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协同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转型与长效发展。本文将以天津为例,围绕职业教育中产教城融合的协同发展与共同创新等问题,探索产业、教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产城融合已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产城融合,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北京城市发展新区一方面发展相关产业,另一方面注重功能区的建设,坚持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打造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剖析北京城市发展新区发展所取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对北京城市发展新区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从城市结构看,淄博市是一个城乡交错、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一体化的组群城市,全市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作用。从产业结构看,我市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纯农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5%,但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  相似文献   

5.
陈静  赵星  李军 《科技广场》2022,(3):74-80
产城融合对江西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为例,分析其从初创期探索发展到江西省产城融合“新典范”的经验,得出实现产城融合要敏感对接形势变化,坚持规划先行;要建强城市功能,建立完善产业项目和城市功能配套设施;要强化营商环境,实现招才引智,强化创新要素集聚;要发挥土地要素支撑作用,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产城融合"战略与城市发展间的关系为视角,以江苏省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吴中高新区")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破解城市发展路径的实践为例,论证了"产城融合"发展是苏州加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必然选择,剖析了吴中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成效,提出了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其他区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众多资源型城市发展很难跳出"成也资源、败也资源"规律,因此,如何保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是一项重要课题。如果把握时机引导城市发展的全面转型,是资源型城市摆脱因资源枯竭而呈现"矿竭城衰"的结局。本文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城融合是功能疏解背景下促进产城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既是加快交通带动和促进产业集聚与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支撑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的重要骨干。文章立足功能疏解和转型背景,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的时空内涵与动力机制,以北京为例,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支持产城融合体系建设的突破路径框架。  相似文献   

9.
推进金融、科技、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创新发展,是地方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现代科技工业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保障。基于"金科产城"融合的视角,结合肇庆国家高新区发展现实情况及困境,提出了"三链两化一体"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及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了四川省1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覆盖产业、城市和人3个方面的内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研究产城融合度,为城市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大庆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城市品格不断提升,今年9月飞机将通航,城市被评全国文明城,魅力城,环保城,具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美称,萨尔图做为大庆市中心,就房地产开发,规划,房地产管理都在城市管理前沿,做为职能部门,谈论城市建筑问题是责任,是义务,集思广益为城市建筑发展指明方向,即建筑与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科技生产更好的结合,更好的发展城市建筑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1,(24):77-77
内容:本书是一部以民国时期北京城的老地图、历史图集、专业教学科研用地图为主线,辅以文字介绍和说明来描述北京城的历史地位、城址沿革、城市发展、城市设计等内容的历史地理图集。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城市中的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都是记录者和印证者,而城市中的街巷则是记录城市变迁发展的重要符号。以北京为例,八百年前金朝利用莲花池水源在北京城西南建造了金中都城。元朝统治者攻入北京后,焚毁该城,另以原本是郊野的三海(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地区为中心建元都城。中都城便成为人们怀旧踏青、访古探幽之处。而从  相似文献   

14.
王淼 《科教文汇》2008,(10):161-161
辽宁阜新市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过近百年的开采,资源总量锐减,开采条件不断恶化,濒临矿竭城衰的境地。最近阜新把转型的目光投向了旅游业。寄希望于发展生态旅游、工业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旅游来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5.
产城融合的科学内涵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城融合基本概念、难点挑战和认识误区出发,进一步深化了产城融合发展的认识基点和本质特征,系统化阐释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体系,提出产城融合要注重城市规模、空间尺度、适宜产业、动态演进、以人为本等问题,防止概念误解和错用。以目标为导向,提出了产城融合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和因时而异的基本原则,并从科学规划、产业升级、设施完善、环境提升、特色塑造等方面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四平区域发展战略设想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一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欢迎指教。(一) 所谓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定的总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一切有利条件,深入开发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按照规划方法的科学程序,合理地组织教育、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制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必须根据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新时期总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在省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合理确定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范围;根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对于职住空间的影响,基于扬中市居民日常出行调查表,采用多项Logit模型研究分析了职住关系,探讨了职住平衡的影响因素,找出了目前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发展现状与职住空间特征关系密切;城镇化空间发展方向基本以乡镇为中心向外辐射扩展,通勤流向主要集中于重点乡镇与开发区之间;产城融合理念可为小城镇职住路径选择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城市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综合经济、出口消费、农业产值三个方面的8个经济指标,通过SPASS、SAS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竞争力水平显著,不均衡发展态势十分突出。突出表现为深圳和广州这两座城市,竞争力远远高于其他城市,要加强9个城市在经济上的联系与协助,就必须把各个城市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经济圈,以增加在全国和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与竞争力。最后,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即应在保证现阶段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各自特点制定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铁时代是依托由高铁站、高铁线构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高铁综合体和高铁经济的发展阶段,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形成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是发展高铁经济的难点。回顾文化产业导向的产城融合模式发展历程,以高铁网络空间溢出效应为出发点,依次从现象表征、空间重构、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和区域融合等方面分析高铁时代文化产业的城市空间重构模式。以长三角城市群内的杭州与上海的比较为例,在评估高铁枢纽影响力和文化产业城际空间重构的基础上,从提升高铁枢纽等级、发挥高铁线作用、依托高铁新城、培育高铁楼宇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重构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向进一步落实兼顾创新与绿色双重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禀赋效应、赋能效应、治理效应和社会效应4个方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同时从城市区域、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角度分析其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28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其主要通过制造业要素密集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污染密集转型升级间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制度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并且“因城施策”,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