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言伤害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语言伤害问题既要靠和谐社会大环境,也要靠语言文明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西方语用学理论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和谐交际的经典范式。学习和研究西方语用学理论对分析语言伤害成因,找出解决语言不和谐问题对策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琼 《考试周刊》2011,(23):113-114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用口语交际取代了传统的听说,即"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与各种文化的广泛融合与交流,语言的交际作用愈发明显。"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鼓励学生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  相似文献   

4.
礼貌原则作为语用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众多的语言学学者所关注。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话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话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5.
潘盼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4):157-159
礼貌原则是在说话双方互动关系中建立起来的语言交际原则,最终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布郎、列文森的“面子理论”和利奇的“礼貌原则”对师生语言交际均有启发性,其中利奇的“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尤为重要。礼貌原则只有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起作用,师生语言交际中使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礼貌语言。  相似文献   

6.
探析女性语言中的模糊言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敏  孙静 《文教资料》2008,(15):37-38
语言在本质上是模糊的,语言的使用随着人的性别角色的变化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现象.女性更加注重并在意自己的言语,女性言语风格表现为文雅、含蓄、不确定、维持和谐等特点,其基本目的旨在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了解女性模糊言语的交际策略将更加有助于我们在跨性别交际中顺利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角度,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见解.交际语言教学揭示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但并未解决所有的问题.交际过程因为"文化休克"现象而中断,因此交际教学中应注入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学提供了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学实践中,许多高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甚差,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新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将中职生口语交际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并摸索出相应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金金 《考试周刊》2011,(61):98-99
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约束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一种规范。在日常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为了实现自己一定的交际目的.会话时往往会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结合高考例题论述Leech的礼貌原则及其在英语日常交际中的应用.并阐述了中西文化对礼貌原则的异同,从而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对策.让学生掌握正确恰当使用英语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10.
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素,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谐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避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实现和谐语言的伦理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和谐语言则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建立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提倡和谐语言,不仅属于语言问题,也属于伦理道德问题,有赖于全民教育水准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从而促进言语道德水平的提高。文章从伦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实现和谐语言的对策: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制定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言语道德规范;提高公众对不和谐语言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公众的个人言语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是20世纪前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以对话、超语言学、狂欢化为核心内容的交往思想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启示。对话是和谐的基础,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往又必须以语言的合理运用和有效沟通为前提。而狂欢则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人们只有在和谐的社会里才能真正地狂欢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谐是语言行为呈现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与和谐社会本质相默契的语言社会功能.语言和谐是构建各种和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构建和谐社会,语言和谐是基础.人际交往中的语用和谐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的语用和谐,应该是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相统一,大众化和独创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主要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表现为语言和谐。当前的大学校园存在着语言不和谐的各种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是更新人际交往观念、提高自身语言素养、净化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5.
车尾警示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不仅发挥着警示与提醒功能,而且能缓解司机急躁的心理情绪和旅途的疲劳,同时反映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及所在城市的文明程度。文章分析了城区出现的车尾警示语特色,并运用语用礼貌原则理论剖析了部分案例。作者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车尾警示语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遵循礼貌原则,就会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赋予“口语交际”新的教学内涵,把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话动中,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深刻领会其理论基础,灵活把握操作流程,发挥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言和谐所面临的几个关系入手,探讨语言和谐的外部条件。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要做到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做在和谐社会里使用和谐语言的人;在人与语言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语言的共生互动;在语言与社会、民族的关系上,注重语言和谐在社会、民族进步中的作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为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是和谐语言生长的土壤;在语言与语言的关系上,反对语言不平等,要求处理好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主张语言与语言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事业。在中国推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建设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应承担起传播"和谐"的责任,并将"和谐"的教化作为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和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和谐"的发掘和运用,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的工具性倾向,用"和谐"充实汉语教学的文化精神,给学生的精神发展和自由理性以有益的启迪,增强汉语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和谐语文教育观。和谐的语文教育要求正确处理好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校语文教育与社会语文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人才市场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符合社会对“双语”乃至“多语”型人才的需求。研究当下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提出在教学中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克服母语体系干扰,发挥英语学习优势等改进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