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8年12月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编辑出版的华北《人民日报》以头条大字标题向解放区人民宣告:“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中共中央决定,抽调新华通讯社总社、华北总分社和华北《人民日报》的部分工作人员,由当时原任新华社总编辑的范长江率领,立即北上,准备在北...  相似文献   

2.
1948年12月,北平、天津解放前,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郊区,他们的任务除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创办人民新闻事业,及从事相关的新闻报道外,还包括筹备办理总社迁址事宜。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北平版在王府井大街原.国民党华北日报社址出版,新华社北平分社在石碑胡同原国民党中央社北平总分社旧址挂牌。国民党的机关、团体历来不提供职工宿舍.我各系统例如新闻系统的入城人员.包括长江在内,当时都在办公室打地铺。就这样因陋就简,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使两个重要新闻单位运转起来。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从平山移至北平出版,人民日报北平版同日终刊,同时在钱粮胡同出版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  相似文献   

4.
1948年12月18日,在解放战争的平津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形势下,由于平津已迫近解放,新华总社派出范长江、徐迈进为首的先遣队20多人,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前往北平西南郊区的良乡,接受平津战役的报道任务,并准备进城接管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同时筹备办理新华社迁社事宜。  相似文献   

5.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  相似文献   

6.
“出了一恶口气”北平解放的当天(1949年1月31日),军管会首先接管国民党两个新闻机关:一个是国民党在华北的头号党报《华北日报》,范长江同志负责接管;一个是国民党官方通讯社中央社北平分社,由我牵头,同去的有韦明、高飞、张连德等同志。中央社名气不小,是国人侧目的造谣公司,北平分社是它重踞北方的总分社,但人员不多,西长安街石碑胡同一幢两层小楼就装下了;设备简陋,发给各报社的通讯稿  相似文献   

7.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3,(11):54-55
1949年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开4版),一版头条地位刊出一条振奋人心的重大新闻:北平和平解放。新闻的标题是: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引题)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主题)国民党军已全部出城外听候改编(副题)一版除报头外,共6栏。当时的人民日报为竖排,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题文各4栏长,大字标题,在版面上相当引人注目。一版围绕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还有《和平结束北平战争经过》、《北平介绍》。另外,还刊出两条新闻:《中国农工民主党领袖揭露南京伪政府假和平阴谋》、《中国致公党发表对时局通电》。北平和平解放的新闻,电头用的是“新华社陕北31…  相似文献   

8.
1948年9月12日至10月3日,华北新华总分社及华北《人民日报》社大约20名年轻的新闻工作者,组成华北记者团,在当时党中央驻地(河北省现在的平山县西柏坡),接受了一次不寻常的政治和业务训练。党中央和新华总社的好几位负责同志,对他们作了内容广泛的谈话。其中,刘少奇同志《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总结了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原则,指出了人民记者的任务和工作方法,成为我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献。 9月初,华北总分社组织一个记者团,准备赴各地采访土改和生产情况。9月8日,总分社决定在记者团下乡之前,先去新华总社学习,主要是学习采访方法。这次去的记者有:杜展潮、吴象、孙宝书、林里、萧航、田流、李千峰、曾文经、陆灏、苏幼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  相似文献   

10.
浩浩荡荡进北平“我军紧紧包围北平”——《人民日报》1948年12月18日这篇头条新闻,使大家坐不住了。在此之前,我们得知:蒋介石诱使傅作义撤到江浙,为他看守江南半壁;傅作义则打算缩回绥蒙,当“西北王”。这都对我不利。我军紧紧包围北平,傅作义南逃西遁两条路已绝,或者就歼,或者投降。全国解放大业猛进一步,我们到北平办报夙愿得偿。上月还在“跑反”,本月凯旋入城,形势发展之快,实在令人惊喜。从武安(晋冀鲁豫《人民日报》驻地)到平山(华北《人民日报》驻地),我是先遣队成员;从平山到北平,又是先遣队成员,好事都摊上了。上次坐破旧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广东省委于五月二十八日发出关于南方日报和新华社广东分社实行合并的决定.决定指出,新华社广东分社和南方日报的合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南方日报的新闻报道,同时做好对人民日报和新华总社的报道工作.合并的办法是:将新华分社和南方日报的采访机构统一起来,一方面是新华通讯社的分社、南方日报的采访部,另方面又是北京新华总社和人民日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信息     
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 1991年2月22日为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为纪念我党在内战硝烟弥漫年代创建于国民党统治区北平的第二家公开发行的党报,有关的同志和单位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到会的有当年在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工作的余宗彦、于光远、张沛、王康、范无甄、张维冷、刘鸿志、何洛等近20位同志。当年承印和发售北平解放报的立华印刷厂、南都巷  相似文献   

13.
我和张家炽同志认识是在1949年秋。那时,北平刚刚解放不久,张家炽从人民日报调到新华社,在总社采访部任记者。1951年,我到新华社华东总分社(后改组为上海分社)工作,张家炽夫妇也随即调到上海,尔后又从上海回到北京,前后37个年头,一直在一起工作。因此,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他的不幸过早去世,我是十分悲痛的。张家炽早年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是40年代蒋管区进步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解放后,他服从工作需要,当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新华社30多年,大部分时间从事经济报道,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其经过的曲折历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新闻学理论方面也颇多建树。本书收集张家炽从事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柏坡: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 1.整合壮大新闻力量,构筑新中国新闻事业框架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对新闻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成立华北总分社;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5.
在叶剑英元帅与世长辞之际,新闻界的一批老报人及当年跟随他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北平工作过的老同志,都深深地怀念着他为我党新闻界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内战的协议。同年一月,在北平设立了国共两党和美国代表联名组成的军调处执行部。叶剑英同志主持军调部中共代表团的工作。这期间,他领导创办了新华社北平分社和《解放》报。北平新华分社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2日,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创建45周年纪念。20多位当年曾在报社和分社工作过的同志,假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座谈会。曾对报社和分社的创建支援颇多的原城工部文委负责人张青季同志以及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新闻史研究会、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发言十分踊跃,直到延时散会大家尚意犹未尽。关于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的斗争历史,以前虽曾有人写过一些颇有价值的文章(本刊总36辑曾发表过一组纪念文章),但往往因为作者对史实掌握尚欠丰富,严格说来还只能算是侧重从某一角度勾勒出一个未臻精确的轮廓,这段新闻斗争历史还待进一步认真研究、总结。去年6月初,部分曾在解放报社、北平分社工作过的老同志共同推定由张沛、岳巍、杨子江、韦韬、孙政组成“北平《解放》报、新华社北平分社史料编写组”,以张沛为召集人,着手组织这次纪念座谈会和编写纪念专刊。纪念会发言和专刊文章,为研究这段斗争历史,总结党的新闻斗争经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限于篇幅,本刊按专题辑录。由于日久年远,记忆互有出入之处,辑录时未便改动,留待进一步核查。  相似文献   

17.
“老毛病”又犯了赵维偶翻《新华社文件资料选编》,兹录其中数则:《新闻中避免用难懂的专门名词》这是1949年10月12日新华社总社发给各分社的一则电文。其中说道:“河南反恶霸的减租运动的复查新闻很好。……但这篇新闻中有许多名词……不是一般干部可以懂得的...  相似文献   

18.
钱江 《新闻战线》2015,(5):96-98
1949年2月2日,范长江率领的人民日报先遣队组成编辑部,在北平王府井大街创办了《人民日报·北平版》,从此以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人民日报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从农村编辑部到国家首都城市编辑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民日报》上有了新闻照片,人民日报摄影队伍建立起来。追溯历史,人民日报摄影事业的先河源自战争年代。"大党报"——《人民日报》是由《晋察  相似文献   

19.
李庄小传     
李庄,河北徐水县人,1918年生,共产党员。1938年参加新闻工作,相继在《民族革命》半月刊、民族革命通讯社、《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任记者、编辑、编委;1946年开始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华北总分社任记者、编辑、编委、副主任;1949年在《人民日报》任记者、编  相似文献   

20.
这枚蓝底白字的景泰蓝徽章。是由国民党北平统治区制作的。上方半圆形排列的是“新华通讯社”;下方是“北平分社”,背面的同胎上刻有37的字样。将这枚“北平分社”第37号徽章珍藏整整58年的是原新华社北平分社的记者鲁果(原名王继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