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概述了20世纪前音乐理论研究中有关“协和”的术语及内涵研究的历史,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协和”理论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将对音乐“协和”的研究分为三种:第一种从生理层面进行状态表述;第二种从声音的物理属性来界定协和程度;第三种从心理感受层面描述协和体验。最后指出关于协和的研究的中立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07,(1):F0002-F0002
2006年,是“协和”95周年校庆,作为“协和”大家庭一员的协和小学,更以“母校与您一起回忆红领巾时代”为主题,迎八方校友,聚校园之情。  相似文献   

3.
《教育导刊》2008,(2):66-66,F0003
协和的精神是什么?就是“协力同心,和衷共济”,这也是协和小学的核心文化观念。协和人追求什么?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协和人一直在创造以“和”为核心的协和文化,在共同创造和谐校园的同时,共同享受丰富和谐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4.
《教育导刊》2005,(8):F004-F004
协和小学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省一级小学、省绿色学校、市文明示范校园。今年,该校相继被命名为“广东省特级档案管理单位”、“广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和“广州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协和学校创办于1922年。秉承着协和精神,协和小学追求着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并在不断的追求中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协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踏进协和小学校园,了解协和历史,接触协和小学每一个人,您会受到一种感染,那是一份真挚的感情,那是一种和谐的交流,那是一个美好的体验,那是一本耐读的诗书。提升协和特色,打造协和品牌,再创协和辉煌,已成为新一代协和人的宏愿。  相似文献   

5.
《教育导刊》2010,(3):97-97
广州市协和小学座落于广州市环市西路上,掩映在一片美丽的绿树之间。深厚的丈化底蕴,鞭策着协和人不断追求卓越。“协力同心,和衷共济”是协和的精神,她彰显以“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由师范学校转制为普通高中以来,协和高中以“协力和衷,作育英才”为办学宗旨,建构协和教育生态文化系统,注重教育改革与实践,逐步构建起具有协和特色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协和与不协和,是西方和声学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它们的定义是:“一个音程或弦,如果能唤起一种停止或松弛的感觉让人感到稳定达到目的而不需要解决,它便是协和的;相反的,一个不协和音程或和弦使人有需要前进的感觉,由于它的不稳定,因此需要解决.”“协和音程的音响是稳定而圆满的,而不协和音程的特性是不安定,有解决到协和音程的要求.”可见,在音乐里,协和是较稳定的主调,不协和是协和的对立面.动的感觉、需要前进的感觉、不稳定而需要解决到更高的协和,是不协和最重要的美学特性.这些特性的发挥和运用,加强了音乐旋律的起伏和音响力量的对比,从而造成丰富的戏剧性,加强了感情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协和中学在教育改革中,确立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协和教育生态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藉“新课程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于2005年获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之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特征的教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导刊》2008,(4):66-66
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由创办于1911年的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和创办于1921年的市立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在近百年的发展中,该校铸就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二十世纪后期,协和高中的前身——广州市师范学校是广东省重点师范学校。2001年,市政府决定将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办为普通高中,百年老校迎来新机遇,焕发新生机。在“协力和衷,作育英才”这一传统办学理念下,创造了“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自主、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是其哲学、诗学与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命题,其通过真理的“遮蔽一敞开”涵摄性运演机制彰显诗学的本源性内涵及诗人之诗才等重要思想。梳理“真理之非本质”“存在者之真理”以及“存在之真理”3个层面的蕴义,旨在彰显出海氏真理观内在旨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真理观的“符合论”色彩,赋予真理源初性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恬晓 《新读写》2011,(9):36-37
西方名校的校训总是叫人追求真理。如哈佛之“与真理为友”,耶鲁之“真理和光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之“真理使人自由”。  相似文献   

13.
《教育导刊》2008,(7):66-66
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由创办于1911年的协和女子师范学校和创办于1921年的市立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在近百年的发展中,该校铸就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二十世纪后期,协和高中的前身——广州市师范学校是广东省重点师范学校:2001年,市政府决定将广州市师范学校转办为普通高中,百年老校迎来新机遇,焕发新生机:在“协力和衷,作育英才”这一传统办学理念下,创造了“生态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真理的价值性并不等于“有用即真理”。从真理的价值性入手,分析真理价值性与“有用即真理”即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的区别,并指出实用主义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可注意到,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真的事理”才是真理,因此,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将形而上学的“真理”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 :认识对象———“真实世界” ,认识主体———“纯粹理性” ,表达手段———“再现性语言” ,进而在这三个方面探讨尼采对形而上学真理观的批判以及对“我们的真理”的思考。本文不同意将尼采在真理问题上的看法归为虚无主义的流俗做法 ,辨析了尼采自己的真理立场和形而上学真理意识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王森 《天中学刊》2010,25(4):80-83
“真理”问题是《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核心话题。海德格尔从“无蔽”真理观出发,将“艺术的本质”界定为通过“世界与大地的原始争执”所实现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真理的现身要通过创作,才能诉诸“形象”;作品之“保存”不是消极的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地纵身于敞开性之中,保存那由作品开启出来的真理。  相似文献   

18.
“真理标准讨论”是中国本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序幕和思想先导,也是我们取得更大胜利的思想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人们对“真理标准”的表述不确切,理解不深刻,把“真理标准讨论”仅局限于认识论范畴.“真理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9.
文艺批评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中国古代大量的“诗文评”和西方所谓“诗学”,是它的古典形式。有文艺批评就一定有批评方法,有批评方法就有必要赋予理论形态的总结。马克思指出:“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真理的探讨本身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合乎真理的探讨就是扩展的真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页)为使文艺批评成为“合乎真理的探讨”,并且寻求“扩展的真理”,有必要对文艺批评方法与方法论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关于真理范畴的归属问题,哲学界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主观范畴论”认为真理作为“正确”的意识,依然属于主观范畴;“客观范畴论”则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本性也是客观的,所以真理属于客观范畴.上述观点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下述问题:第一,“主观范畴论”是在“本体论”范畴的意义上考察真理归属问题的,是在主观与客观绝对不相容的对立的思维中获得的结论,那么真理在哲学整体系统中究竟是属于本体论范畴,还是应该属于认识论范畴?第二,“客观范畴论”在考察真理范畴归属问题的时候,是以“真理的本性是客观性”这一命题作为理论前提的,那么,客观性真的是真理的本性吗?第三,“主观范畴论”和“客观范畴论”在考察真理范畴归属问题的过程中,都把真理当作一个“固定范畴”,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以对真理范畴的静态理解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那么真理究竟是一个抽象的固定范畴,还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对于这些问题,笔者的基本看法是:在哲学整体系统中,真理不属于本体论范畴,而属于认识论范畴,对于真理范畴自身性质的考察应在认识论中展开,而不应在本体论中进行;在认识论中考察,真理的本性不是客观性,而是主观与客观的符合性、一致性,真理的实现实质上是“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客观性和概念的同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